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為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生態畜牧大省”的口號,制定了“百億工程”實施計劃,加大了對畜牧業的投入。黔南州州委、州政府也提出以牛羊為主產區的畜牧業大州的奮斗目標,并出臺了《黔南州牛羊發展行動計劃》。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州大力發展畜牧業的方針政策,平塘縣根據本縣的自然資源,結合實際,確定了以商品牛養殖為主的畜牧業發展方向。
由于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出臺有關優惠政策,我縣近年來的養牛業得到了蓬勃發展。牛的存欄量增至10.99萬頭,比1999年增加了10%,中小型養牛場正如雨后春筍般興建起來。至今全縣先后建成50頭以上養牛場8個,總投資超過100萬元。養牛業的興旺主要得益于牛品種改良工作的深入開展,近年來我縣牛凍配改良工作已見成效,雜交牛的平均售價高出本地牛1~2倍,經濟效益顯著。依靠我縣山地草場資源、農作物秸稈及其他可利用飼草飼料資源豐富的自然條件,發展商品肉牛養殖促進增收已成為廣大農產的共識,現就我縣在發展養牛業上采取的主要措施介紹如下。
1行政措施得力
為促進畜牧業發展,平塘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四家班子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畜牧業發展領導小組,并明確了縣委一名副書記專抓畜牧業;各鄉鎮也相應由黨委書記或鄉鎮長任組長,相關部門領導組成了鄉鎮畜牧業發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畜牧業發展規劃,養牛項目的審查、立項、資金協調、督查、優惠政策的落實等工作,為我縣養牛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技術服務有保障
2.1建立服務管理體系按照省、州有關文件精神,組建了平塘縣畜牧水產事業管理局,負責指導和行使全縣畜牧水產方面的業務和政策法規的監督執行。根據需要,畜牧水產事業管理局還成立了平塘縣商品肉牛養殖實施小組,具體負責項目建議書的編寫、申報,養牛項目的規劃設計、技術培訓,以及飼料、飼養、疫病防治等技術服務工作。
2.2實行良種、良繁提高生產力我縣養牛業的發展主要以牛品種改良為突破口,通過牛凍配改良點、“三統兩分”聯戶牛場、集中輸配分散飼養擴繁場,對本地母牛進行人工授精輸配生產雜交牛犢,進行育肥,提高養牛業的經濟效益。目前全縣有8個牛凍配改良點,3個“三統兩分”聯戶牛場,2個科技養牛擴繁場。有熟練的人工授精輸配技術人員19人。引進西門塔爾種公牛4頭,實行鮮、凍精相結合的輸配方式,對本地牛進行雜交改良。目前,年輸配母牛1000頭,產犢牛約400頭,為全縣良種肉牛養殖推廣打下了堅實基礎。
2.3健全防疫管理體系在防疫上,各養牛場由縣畜牧水產事業管理局安排專人負責,實行統一防疫、統一監控、統一管理。首先在引牛進場時,嚴格進行隔離飼養觀察、疫苗注射,疫病監測等,為養牛場的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3生產經營模式
3.1采用“三統兩分”聯戶養牛即統一規劃設計圈舍,統一青貯氨化,統一技術服務(牛改、防疫措施、科學飼養);分戶投資,分戶經營核算。目前,我縣有3個聯產牛場,參加農戶26產,共計養牛148頭,其中能繁基礎母牛82頭,雜交育肥牛62頭,種公牛4頭。主要采取鮮、凍精相結合的輸配方式進行本地牛的品種改良,生產雜交牛犢并組織雜交牛犢進行強度育肥,生產優質肉牛,獲得經濟效益的生產經營模式。技術服務由縣畜牧水產事業管理局負責,農戶分戶投資,圈舍統一規劃、建設,購牛分戶核算。政策上,政府給予貼息貸款、財政扶貧等資金幫扶,使廣大農戶辦得起、運得轉、獲收益,人民群眾真真切切得到了實惠。
3.2短期育肥主要是購買雜交牛犢、瘦牛、本地架子牛,通過3~4個月的強度飼養,增加牛的膘情后出欄,獲得經濟效益。按照有關優惠政策,財政給予貸款貼息、扶貧資金援助等,切實體現在建設畜牧大省、畜牧大州的同時作出的富民政策。我縣自2003年開展該項工作以來,已在平湖、通州、克度等鄉鎮建起短期育肥牛場6個,存欄育肥牛300余頭,已出欄育肥牛180頭,創純收入6萬余元。目前全縣育肥牛場正蓬勃興起,預計明年全縣將有育肥牛場30個以上。
3.3繁養結合通過人工種植優質牧草、利用秸稈青貯氨化等科學飼養本地能繁母牛。通過人工輸配受胎后,由農戶簽訂合同領養、現金購買、以牛換牛等方式把受孕母牛分散給農戶進行飼養,至產出雜交牛犢后,雜交牛犢歸農戶作商品牛飼養,牛場收回領養母牛,再次進行人工輸配,循環發展發放給農戶飼養,確保農戶平均每年每頭母牛至少能產出一頭雜交牛,出欄一頭雜交牛。目前我縣有這樣的科技養牛擴繁場2個,總投資30萬元,有能繁基礎母牛80頭,預計年產雜交牛奶余頭,創收6萬元;帶動附近農戶生產雜交牛100頭以上,創收15萬元以上。
3.4集中輸配為了提高牛品種改良人工授精輸配受胎率,發動農戶將空懷母中集中到牛場飼養20~30天(即牛的一個發情周期),農戶自備飼草飼料,由牛場進行飼養觀察,以便技術員能及時發現母牛的發情癥狀,準確判斷母牛發情時的最適輸配時間,提高輸配受胎率。農戶在領回受胎母牛時交納一定配種費,產犢歸農戶所有。場內安排1~2名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輸精技術員按時值班,確保場內輸配工作的正常開展。我縣現有集中輸配寄養場1個,已輸配母牛108頭,情期受胎率達60%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縣養牛業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同時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望各位同行提出寶貴建議,相信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下,我縣的養牛業將會逐步展壯大,真正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亮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