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子宮炎為奶牛的常發病。因發病原因復雜,給防治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
鑒于子宮炎常呈慢性經過,雖發病率高,但死亡率低,故常常不引起人們的重視。為此,就奶牛子宮炎的發生,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發現進行了調查。
1奶牛子宮炎的流行
1.1發病與胎次的關系
經對186頭患子宮炎奶牛的胎次統計,發現胎衣不下牛98頭,占發病率52.7%,說明胎衣不下是誘發子宮炎的主要原因。
胎衣不下與產后子宮炎發生有直接關系。其主要原因是胎衣滯留致使細菌生長和繁殖加快,子宮內異常發酵,毒素增加,對子宮黏膜造成毒害。另外對胎衣處理不當,惡露滯留,也直接刺激子宮黏膜發炎。
頭胎奶牛子宮炎發病多的原因:①干奶時精飼料喂量導致母牛肥胖,產道周圍脂肪沉積過多影響了產道的開張和松弛,分娩時產道狹窄。②胎兒過大、助產失誤引起產道機械性損傷。③母牛體小、配種過早,致使分娩時產道狹窄。④母牛產后能量負平衡導致食欲減退,進而使機體消瘦,全身張力降低,子宮弛緩。
1.2發病與月份的關系
奶牛子宮炎全年都有發生,這主要是與農戶飼養奶牛均衡產犢有關。其中以12~2月間發病較多,占34.7%。這似乎與北方嚴寒,冷刺激引起機體張力下降有關。
1.3發病與產奶量的關系
經對于126頭子宮炎牛奶產量統計,除了頭胎牛尚未產奶外,其余各胎母牛子宮炎的發生與產奶量呈正相關。即隨著產奶量的增高,子宮炎的發病率呈增高的趨勢,產奶5000kg以上的奶;甲訉m炎者占60.4%。究其原因,①高產奶牛產后對外界抵抗力降低,易受外界細菌侵入感染子宮炎。②奶牛產后內分泌機能降低,致使子宮弛緩,惡露排出不及時導致患子宮炎。③高產牛易發生胎衣不下而導致子宮炎。在126頭牛中,胎衣不下者占42頭,占33%。
2子宮炎對母牛產后初次發情的影響
經對196頭患產后子宮炎奶牛初次發情時間統計,發現產后60天發情的占21.4%,61~90天發情的占47.9%,91天以上發情的占31%。以產后85天不發情為不孕的標準。說明產后子宮炎能引起奶牛不孕癥及產后發情延遲。
3母牛產后注射催產素對胎衣脫落的影響
奶牛胎衣不下是引起奶牛子宮內膜炎的主要原因。最近幾年胎衣不下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區發生率大為增加,致使奶牛產后子宮感染發炎,發情、配種受到嚴重影響,甚至造成奶牛不孕癥。
為了興奮子宮平滑肌,使子宮收縮,加速胎衣排出,用縮宮素150Iu,于產后2小時肉肌肉注射,與對照組奶牛產后不注射縮宮素相比,注射縮宮素的產后奶牛胎衣排出速度顯著加快。
最早的在2小時胎衣脫落,以3~7小時最多,共占71.2%;產后9小時,約有90.7%的胎衣可脫落,自然脫落數約為86.7%。
注射縮宮素后配種1次受妊牛占49.3%,未注射縮宮素牛為40%;而3次配種受妊牛注射縮宮素占92.6%,對照牛為80%。
注射縮宮素有促進產后母牛胎衣排出的作用,并能提高1次受胎率。
4 奶牛產后子宮炎的發生原因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引發奶牛子宮炎的主要原因。養牛戶無嚴格的消毒制度,使環境致病菌增多,尤其是產房和牛舍衛生管理差時為奶牛產后感染提供了條件。
獸醫和飼養員在助產時消毒不嚴、助產不當,致使產道感染細菌;治療胎衣不下、子宮脫、陰道脫、子宮頸炎等疾病消毒不徹底、治療不及時或方法不得當。
人工授精時不嚴格執行操作規程,輸精器械和外陰部消毒不嚴,輸精操作損傷陰道、子宮頸或子宮頸黏膜,輸精頻率過高,導致機械性損傷和感染。
飼養管理不當,奶牛飼喂過量,催奶導致牛體營養失衡,抵抗力下降,子宮收縮乏力,胎衣不下,子宮遲緩,產后惡露蓄積,不易排出,導致子宮炎發病率大大增高。
此外,;计渌膊。绮际蠗U菌病等未及時診斷及合理治療而繼發子宮炎等。
5 子宮炎的臨床表現
5.1 隱性子宮內膜炎
奶牛不表現臨床癥狀,子宮無肉眼可見的變化,直腸檢查及陰道檢查也查不出任何異常變化;發情期正常,但屢配不孕;發情時子宮排出的分泌物較多,有時分泌物略微渾濁。
5.2 慢性卡他性子宮內膜炎
從子宮及陰道中排出一些黏稠渾濁的黏液,子宮黏膜松軟肥厚,有時甚至發生潰瘍和結締組織增生,個別牛的子宮腺形成小的囊腫;歼@種子宮內膜炎的奶牛一般不表現全身癥狀,有時體溫稍微升高,食欲及產乳量略微降低,病畜的發情周期正常,但屢配不孕,或者發生早期胚胎死亡。
5.3慢性卡他性膿性子宮內膜炎
患病奶牛精神不振,食欲減少,逐漸消瘦,體溫略高。發情周期不正常,從陰門經常排出灰白色或黃褐色的稀薄膿液或黏稠膿性分泌物。
6奶牛產后子宮感染的治療
6.1子宮沖洗療法。用30005000mL的1%的鹽水或含0.05%的呋喃唑酮鹽水沖洗子宮,或用5%濃鹽水沖洗子宮,促進子宮內滯留物的排出及防止毒素吸收。
6.2 宮內給藥。經產牛宮內給予25~40mL抗生素,如四環素、氯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紅霉素、金霉素、呋喃類藥、氟哌酸等。
6.3激素療法。子宮注射氯前列腺烯醇0.6mg,9~11天后重復注射1次。子宮內積液時。肌肉注射雌二醇,使子宮頸口開放,排出內容物。
7防治措施
7.1加強圍產期母牛的飼養管理,減少產后疾病的發生
①奶牛產前的營養水平不應過高,混合料日喂量3~4kg,同時注意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給。
②搞好環境衛生,防止感染。產區清潔、干凈、通風,運動場保持清潔。
產前觀察母牛的食欲和精神狀況,對年老、高產和體弱牛于產前3~5天靜注25%的葡萄糖和10%的葡萄糖酸鈣各500mL,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對預防產后癱瘓和胎衣不下有良好的作用。
7.2加強分娩管理,減少產道損傷和感染
①即將分娩的母牛單獨飼喂,產區保持清潔。
②自然分娩。需要助產時,操作要細致、規范,防止產道損傷和感染。
7.3加強對產后母牛的管理
①奶牛分娩后應有專人看護,發現努責強烈,產道損傷、流血、子宮脫垂等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②頭胎母牛常因產犢體質消耗嚴重,分娩后用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1000mL,25%的葡萄糖液500mL,1次靜注,以促進體力恢復。
③為了防止產后胎衣不下,母牛產后可用10%的葡萄糖酸鈣和25%的葡萄糖液各500mL,1次靜注,產后立即肌肉注射催產素150Iu。對產后12小時胎衣不下者,應往子宮給予敏感抗生素藥,不可用大量液體沖洗,以防炎癥加劇和毒素吸收,避免發生輸卵管炎和腹膜炎。
④產后6~8天,極易發生子宮內感染而引發子宮炎。對此,應每天2~3次用0.1%的新潔爾滅清洗母牛尾根和后軀。同時母牛環境應每天給予1次消毒。
⑤產后30天內,產后奶牛易發酮病,產后7日內應用10%的葡萄糖酸鈣和25%的葡萄糖500mL,1次靜注。既可防止酮病,又可促進子宮收縮和復舊,加快惡露排出。
7.4及時發現和治療子宮炎
取土霉素粉5~10g,呋喃西林1~2g,洗必泰1g,用4%~5%的氯化鈉溶液200~500mL溶解后灌入子宮內,2~3天治療1次,連續治療數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