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宿草不轉又稱瘤胃積食,多因飼養管理不當,勞役過度,或攝取粗糙難于消化或霉變的飼料,從而導致瘤胃內容物充滿,胃壁擴張,瘤胃蠕動減弱,機能紊亂的前胃疾病。若不及時治療,病情嚴重時可導致死亡。筆者先后在我市的丙安鄉和復興鎮,采用大承氣湯加味治療25例耕牛宿草不轉,治愈24例,治愈率96%。
1臨床癥狀
患畜精神不振,反芻、采食減少或停止,鼻鏡干燥無汗,口腔有酸臭味,拱背呻吟,腹痛不安,呼吸困難,有的氣喘,眼結膜呈暗紅色或藍紫色,脈洪大。大便干燥,有的呈黑色球狀,惡臭。觸診左肷部脹滿,觸壓呈面團狀。瘤胃蠕動音減弱,蠕動次數減少,常繼發瘤胃臌氣。
2治療與用藥
2.1治療原則消食順氣、潤腸通便、止酵。
2.2治療方藥大承氣湯加味:大黃、芒硝、枳實、厚樸、萊菔子、麥芽。根據臨床癥狀進行加減,如熱象重者加黃柏、生石膏、夏枯草、地骨皮等;體質虛弱者加黨參、白術、茯苓;體質消瘦、津枯腸燥、糞球干小者,加生地、麥冬、元參、石斛,再配加植物油和生雞蛋。
2.3治療程序為止酵先灌服生苦薤和95%酒精,除熱積灌服一定劑量的硫酸鎂,后用大承氣湯治療。配合針刺穴位,主穴:山根、百會、脾俞、交巢;配穴:承漿、尾尖、開風。
3典型病例
病例1:2003年9月22日,丙安鄉正安三組王某前來求醫。主述:牛因吃了過量的半干紅苕藤引起草肚不翻,病了3天,有時吃少量草,有時不吃。癥見:患牛精神沉郁,耳耷頭低,反芻、采食減少,口腔酸臭,拱背低頭,鼻干無汗,糞色深黃且惡臭。觸診瘤胃充實感,手壓留指痕。診斷為瘤胃積食。治療方法:先用生蘿卜5000g搗汁灌服,連用2次。再用硫酸鎂400g加溫水灌服。然后服用中藥:大黃50g,枳實50g,厚樸40g,芒硝100g,山楂50g,神曲60g,麥芽40g,青皮30g,檳榔30g,木香30g,砂仁30g,共為細末,菜油200g,溫水調和灌服,每日1劑,連服3劑。針刺:山根、承漿、百會、開風、交巢。9月26日復診,患牛癥狀減輕,再服上方,加白酒20ml,煳米水250ml,每日服1次,連用3天。9月30日再診,患牛痊愈。
病例2:2004年2月15日,復興鎮田廠村徐某前來求醫。主述:患牛肚腹膨大,水草不吃,一直站立,不能睡下。通過詢問,得知患牛吃了大量干谷草引起發病。癥見:患牛呆立,四肢開張,拱背呻吟,左腹膨脹,手壓時感覺胃內充滿較硬的食物,鼻鏡干燥,噯氣酸臭,眼結膜暗紅色,脈洪大,大便干燥,稍帶黑色,小便短黃,呼吸迫促,帶有喘息聲。診斷為瘤胃積食繼發瘤胃臌氣。治療方法:順氣止酵,用苦薤250g,搗爛加溫水灌服。然后用肥皂水6000ml灌腸。為了制止繼續異常發酵,兩小時后用酒精100ml,小蘇打30g,研末加溫水混合一次灌服。針刺:山根、百會、交巢、尾尖。2月16日復診,臌氣緩解,左腹肷部呈現凹陷,呼吸仍感困難,開始飲少量水,仍不食草。應用食用醋1500g灌服,然后服中草藥:大黃90g,芒硝250g,枳實50g,厚樸60g,麥芽d0g,神曲40g,山楂50g,檳榔30g,陳皮30g,共為細末,加菜油250ml,淘米水500ml,混合分兩次灌服。2月18日復診,癥狀減輕,可食少量草。改服下列中藥:萊菔子30g,陳皮30g,大黃30g,枳實30g,厚樸40g,麥芽30g,白術30g,木香40g,雞內金30g,甘草6g,共為細末,加菜油100ml,雞蛋清4個,淘米水500ml,混合灌服,每日1.劑。2月22日再診,病牛痊愈。
4小結與討論
4.1大承氣湯由大黃、芒硝、枳實、厚樸組成,出自漢代醫家張仲景《傷寒論》。方中大黃苦寒、瀉熱、通便為主藥,芒硝咸寒、軟堅、潤燥為輔藥,厚樸、枳實寬中破氣、消積導滯、行氣散結為佐藥。四藥相結合,具有瀉熱攻下、消積通腸之功,適用于糞便秘結、肚腹脹滿、口干舌燥、脹痛、脈沉實之實證。臨床應用時,加消食化氣、扶正祛邪、滋陰增液的藥物,如麥芽、檳榔、神曲、陳皮等組成大承氣湯加味,以便消除前胃積滯。苦薤又名黃水薤或薤白,其味苦,性溫,功能理氣寬胸、消腫排氣、通陽散結。按臨床證型,分別采用補益健脾法和瀉火解毒法。
4.2耕牛宿草不轉的治療,只要合理運用中獸醫辨證論治的方法,診斷正確,遣方合理,藥證合拍,輔之以止酵、順氣、調節瘤胃酸堿度的藥物,結合針刺穴位,并囑畜主加強飼養管理,配合獸醫人員的治療,就能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