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肥母牛綜合征也稱為牛妊娠毒血癥、牛脂肪肝病、肥胖牛酮病或母牛臥倒不起綜合征,是由于母牛在泌乳末期或干乳期過度攝取高能日糧,牛只過度肥胖而引起的伴有消化、代謝、生殖等機能紊亂的綜合征。
1流行病學及病因
本病主要發生于各種年齡的產犢母牛。產奶量愈高,發病愈多,各胎次都有發病,一般在產后5~35d多發,呈散發,但若整個牛場飼養管理條件差,則在同一畜群中可相繼發生,呈地方性流行。多數病牛病程較長,嚴重病例往往在發病3d后死亡。
主要原因是母牛在干乳期日糧配合不當,精料喂量較大,能量供應過高,且又缺乏運動,造成身體過于肥胖,當懷雙胎或分娩后,不能迅速增加精料進食量,致使攝入能量降低,機體為了維護正常的生理功能,必將引起蓄積于體內脂肪庫中的游離脂肪酸被動員到肝中,導致脂肪在肝細胞中蓄積,引起脂肪肝。此外,乳牛本身的狀況如:產奶量低、泌乳期短、干乳期過長等為發生本病的誘因。
2臨床癥狀
2.1急性型
分娩后即發病。病牛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泌乳量下降或無乳,反芻停止,瘤胃蠕動稀少。可視粘膜發紺、黃染,體溫起初升高達39.5~40.4℃,以后逐漸恢復乃至降到常溫以下;恐慌失神,肌肉震顫、心跳疾速,脈搏動強盛,增數,每分鐘達90~150次:頸部強直,目光呆滯,對外界反應微弱;伴發腹瀉者,排出黃色、惡臭稀糞。藥物治療無效,于2~3d內死亡,也有的幾天后死亡。
2.2亞急性型
多于分娩后3d發病,癥狀較輕,常并發酮病、真胃變位等。食欲減退,產乳量降低,糞少且干,尿pH值6.0,有酮味,消瘦。年老牛易于冬春分娩10d后出現真胃移位。由于牛體處于應激和免疫抑制狀態,抵抗力降低,易感染乳房炎、沙門氏菌病、胎衣不下、子宮炎、蹄葉炎等。患畜逐漸變虛弱,體重減輕,常并發生殖器官疾病而長期不育。
3病理剖檢
尸檢特征性變化為肝臟脂肪變性,顯著腫大,呈土黃色,質脆,上有氣泡;切面脂肪浸潤、外翻,似油狀,呈桔黃色,取肝塊放入水中,可在水中漂浮。腎褪色腫大,質脆,周圍有大量脂肪沉著。心臟冠狀脂肪豐盛,心肌質軟,色似熟肉樣。前胃、真胃粘膜脫落、潰瘍,腸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
4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總數減少到3×1000000000/L,中性粒細胞顯著增加,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淋巴細胞均下降;血糖、甘油三脂下降;游離脂肪酸及血液尿素氮明顯升高;尿酮檢查陽性,尿蛋白陽性;鳥氨酸-氨基甲酰轉移酶、山梨醇脫氫酶、血清谷草轉氨酶等都顯著升高。
鏡檢肝索細胞內有大小不等的空泡,細胞核被擠于一邊,肝小葉、竇狀隙因空泡集聚而結構不清,肝似"魚網狀"。腎上皮細胞內有脂肪空泡,心肌纖維疏松,橫紋不清,肌纖維內、肌纖維間有多量空泡。
5治療
藥物治療的目的是抑制脂肪分解,減少脂肪酸在肝中的積存,加速脂類的利用,防止并發酮病,但必須早期施行。其原則是解毒、保肝、補糖和防止繼發感染。
5.1補糖保肝
50%葡萄糖液500~1000mL靜脈注射,每日1次;也可用丙二醇200g,或丙酸鈉125~250g和甘油200g內服,每日兩次。同時為促進葡萄糖的利用,可皮下注射胰島素200~300IU,每日兩次。為了促進磷的合成和脂肪的轉化,從而減輕肝臟負擔,可用氯化膽堿20g內服,每日1次。
5.2防止感染
可使用金霉素、四環素等廣譜抗生素靜脈滴注,用量為200~250萬IU,每日2次。
5.3對癥治療
為防止酸中毒,可用5%碳酸氫鈉500~1000mL靜脈注射;為增進食欲,可向瘤胃內移植健康牛瘤胃液5~10L;為強心,可用安鈉咖注射液皮下注射。
6預防
6.1加強飼養管理,供應平衡日糧
6.1.1飼料穩定,避免突然變更為防止干奶牛只過肥,應限制或降低高能濃厚飼料的進食量,提高干草飼喂量,每日可供應精料3~4kg,(玉米)青貯每頭每日要達到15~20kg,干草不限量。
6.1.2分群管理根據不同生長階段,隨時調整營養比例;總日糧組成中,粗纖維含量最少不能低于17%;為避免攝取精料過多,可考慮將干奶牛從泌乳牛群中分開飼喂。
6.1.3適當運動為增強全身張力,減少產后子宮弛緩、胎衣不下、難產的發生,干奶牛每天應有1~1.5h的運動,可以上、下午進行人工驅趕。
6.2日糧中補加藥物
6.2.12%碳酸氫鈉、0.8%氧化鎂(按混合料計)與精料混合飼喂。
6.2.2煙酸4~8g,產前7d加喂,每天1次。
6.2.3丙二醇200mL或丙酸鈉125~250g,產前6d飼喂,每天1次,連服10~15d。
6.3加強臨產和產后牛只的健康檢查
6.3.1建立酮體監測制度。提早發現病牛:產前1周,隔日測尿pH值、酮體1次;產后1d可測尿pH值、乳酮體,隔1~2日1次。凡測定陽性者,立即處治。
6.3.2定期補糖、補鈣,對年老、高產、食欲不振及易患酮病牛只,于產前1周補20%葡萄糖液、20%葡萄糖酸鈣各500mL,共補1~3次。這既有利于預防酮病的發生,又可促使胎衣脫離。
6.4正確及時配種,不錯過發情期,不漏掉發情牛,提高受胎率,防止母牛干乳期過長而導致變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