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牛營養性衰竭癥一般多發于冬而危于春。尤其是去冬今春以來,江南地區長期陰雨,牛的放牧時間少,舍飼時間過長,導致今春發病較多且范圍較大,患畜喪失其經濟價值,嚴重影響農民春耕役用。
1病因
牛營養性衰竭癥與機體某器官急性衰竭如心衰、腎衰不同,其根本原因是機體營養供給與消耗之間出現負平衡,導致體內貯備的脂肪、蛋白質和糖元的加速分解及嚴重耗損,最終出現一系列營養不良直至衰竭的癥候群。察其原因主要有三:
1.1由于自然干旱,季節性牧草枯榮,飼草品質不良,牛秋膘未能抓上來,尤其是冬春長期的雨雪天氣,放牧時間不充分,加之某些農戶冬季飼養管理不善,補料不及時,營養水平下降,是發生牛營養不良和衰竭癥的主要原因。
1.2營養不良兼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錐蟲病、焦蟲病、肝片吸蟲病等,因失治或治療不合理,都會誘使或加劇營養性衰竭。
1.3在營養不良的條件下,春耕農忙時耕作過度,風吹雨淋,使畜體能量消耗增加,都會導致衰竭的發生或死亡。
2發病機制
在營養供給不足而體質消耗過大狀態下,患畜隨即出現生理饑餓。于是機體不得不動員體內貯備營養物質,如脂肪、蛋白質和糖元開始自體分解。隨著營養不良狀態的發展,胃腸的消化機能逐漸減退,能攝取到的一些有限的營養物質也不能得到充分消化和吸收,同時肝臟解毒機能亦隨之降低,導致肝臟營養不良。特別是肌蛋白質的自體分解,造成肝臟和肌肉中氮、磷化合物嚴重耗損,葡萄糖磷酸激酶和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下降,由此而產生營養性衰竭的一系列臨床反應,如漸進性消瘦、體溫降低、胃腸道馳緩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3臨床癥狀
最突出的癥狀是漸進性消瘦。牛只全身骨架顯露、弓背,被毛粗亂無光,皮肢枯干多屑,彈性降低,全身重要的骨胳肌萎縮,肌健緊張度下降,精神沉郁,運動無力,極易疲勞,有時體溫偏低,末梢器官發冷,通常能保持一定的食欲。伴隨病程發展,初春季節如遇長時間雨雪天氣,患畜極難抗御寒冷侵襲,會導致臥欄不起,這樣身體突出部位可產生褥瘡或破損,死前極度衰竭,食欲廢絕,體溫下降,胃腸弛緩,便秘或下痢,甚至直腸脫出。病程通常在1個月左右。
4防治
若能抓好耕牛秋膘,加強冬季飼養管理,適度勞作,同時針對原發病因積極進行治療,可以防止該病的發生。
對已明顯的營養性衰竭的病例,應加強對病畜的護理,在實踐中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予以治療,可達到較佳療效。治療原則一般是以補充營養、提高能量代謝為主。西藥用葡萄糖、鈣制劑,同時對癥用藥,必要時可拭用“三磷酸腺苷”等。
中獸醫認為,營養性衰竭屬機體氣、血、精液虧虛,常數臟并及,而以脾、腎二臟最為重要,抓住二臟分其先后輕重而補之。
方一:黨參、白術、茯苓、灸甘草、當歸、熟地、芍藥、川芎、黃芪、肉桂。此方是由四君子湯、四物湯增加黃芪、肉桂而成。四君子湯健脾益氣,四物湯補血活血,合芪、桂功專益氣補血,適用于營養性衰竭癥初、中期調理治療。
方二:熟地、山藥、萸肉、枸杞子、當歸、杜仲、菟絲子、制附子、肉桂。本方屬“益火之源”的方劑,具有溫腎陽、補精血的作用。對于精氣陽氣嚴重虧損,各種功能低于之極重癥,如體溫下降,臥地不起可用之。
以上二方劑,針對病畜的不同臨床癥狀,有選擇地應用有良好的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