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牛流行熱是山牛流行熱病毒引起的―種急性、熱性傳染病,該病與牛感冒癥狀相似,俗稱“牛流感”。多呈良性經過,大部分2~3日即可恢復正常,又稱“三日熱”或“暫時熱”。本病發病率高,死亡率低,但易引起大群發病,少數病牛會死亡或癱瘓而淘汰,給養牛生產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1流行情況
松桃縣位于貴州省東北部,全縣轄28個鄉鎮509個村,4885個利民紐,存欄耕牛12萬余頭。2004年7~9月,據不完全統汁,松桃縣共有蓼皋、沙壩、大坪等12個鄉鎮,3674頭耕牛發生牛流行熱,死亡4頭,淘汰15頭,直接經濟損失數萬元。其中發病較為嚴重的有蓼皋鎮巴坳村老樸刺組,該組存欄耕牛33頭,2004年7月10日開始發病,發病17頭,發病率51.5%,死亡1頭,因后肢癱瘓而淘汰3頭;另有沙壩河鄉毛坪村大毛路組,全組存欄耕牛40頭,2004年7月25日發病29頭,發病牢72.5%,死亡1頭,因跛行不能耕地淘汰6頭。養牛戶由于對本病不了解,當時引起了恐慌,請求政府派人診治。誦過本站診治,及時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本病主要感染牛,不論品種年齡均感染,具有明顯的季節性,7~9月發病較多,因為我縣此時高溫炎熱,多雨潮濕,蚊蠅等吸血昆蟲大量孳生,加之氣候因素影響耕牛采食量減少,機體抵抗力下降,導致本病流行。該病傳染力強,傳播迅速,短期內(1~3天內)可使大批牛發病,呈地方流行性;有時疫區與非疫區交錯相嵌,呈跳躍式發生。
2臨床癥狀
本病潛伏期3~7天。發病前期可見惡寒顫栗,因病牛只有輕度失調.養牛戶不易發現。隨著病程的發展,病牛突然發熱,體溫40~41.5℃,持續2~3天,流淚,畏光,眼結膜充血,眼瞼水腫,呼吸促迫,發出哼哼聲,食欲廢絕,咽喉疼痛,反芻停止,尿少,排出茶紅色混濁尿液,口腔發炎,流涎,口角有小泡沫。病初便秘,排少量球狀干燥糞便,表面帶紅色粘液;病程2天的可見拉少量黑色稀糞。多數病牛鼻有炎性分泌物,呈線狀流出,隨后變為粘性鼻涕。有的患牛四肢關節浮腫、僵硬、疼痛,站立不穩并出現跛行,最后因站立困難而倒臥。有的強行驅走,步態不穩,尤其后肢抬不起來,或見一后肢拖地而行。大部分病牛經過2、3天可恢復正常。
3剖檢變化
削檢死亡的4頭病牛:其中3頭見明顯的肺問質氣腫,肺高度膨隆,間質增寬,內有氣泡,壓迫肺呈捻發音;另一頭牛肺充血水腫,兩側肺腫脹,間質增寬,內有膠胨樣浸潤,肺切面流出大量的泡沫性粘液;4頭牛均可見淋巴結充血、腫脹和出血,皺胃、小腸和盲腸呈卡他性炎癥和滲出性出血。
4防治
4.1預防加強耕牛飼養管理,注意防暑,圈舍通風良好,給予營養豐富多汁青綠草料和清潔飲水,提高牛機體的抵抗能力。平時搞好環境衛生,建立健全消毒制度和糞便無害化處理制度,殺滅蚊蠅等吸血昆蟲,消滅疫源和切斷傳播途徑。據資料介紹,用哈爾濱獸研所生產的牛流行熱滅活疫苗,可獲得很好的保護率。
4.2治療目前治療奉病無特效藥物,我們采取及時隔離、對癥治療、加強護理、嚴格消毒、糞便無害化處理,在短期內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對癥治療:(1)輕癥病牛用氨基比林、病毒唑(或板蘭根注射液)20~30ml,青霉素400萬IU,一次肌注,每天2~3次,連用2~3天痊愈。(2)重癥病牛在解熱鎮痛時還應強心補液,消除并發癥。加用安鈉加2~5g,肌注;另用生理鹽水1000ml,10%葡萄糖1000ml,Vc10~20ml,5%NaHC03250ml,20%磺胺嘧啶鈉150~200ml,靜注,每天2次,連用2、3天痊愈。(3)對呼吸困難的病牛,可在500ml輸液中配人3%過氧化氫液100ml,可獲得較好療效。
5小結
(1)從本病的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不難確診。(2)通過我們診治,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合理用藥、精心護理,是有效防治本病的關鍵。(3)松桃縣1983~1986年曾大面積發生此病,時隔20余年又發生,提醒廣大獸醫工作者,對本病應引起重視,加強防制。(4)對廣大養殖戶,要加強宣傳,普及獸醫適用技術,讓其了解和掌握各種動物疫病防治技術。一旦發病,不要恐慌,采取積極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本病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