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寒濕型
病因:寒濕內侵傳于脾胃,內傷陰冷,致之脾陽不振,運化無力,寒濕下流,清濁不分,致成泄瀉。
治則:溫中散寒,健脾利水。
治療:用干姜50克、茴香50克、豬苓90克、茯苓90克、蒼術50克、厚樸50克、陳皮50克、訶子30克、烏梅30克、甘草30克,水煎內服,每天1劑,連服3天。
2、濕熱型
病因:暑天炎熱,多食熱草熱料,加之口渴暴飲冷水,致使冷熱相擊,濕熱注于腸胃,郁而生熱,濕熱熏蒸,損傷脾胃,津液不能化生,水反為濕,清濁不分,乃成其患。
癥狀:瀉糞稀薄、氣味惡臭,體熱口渴;時有腹痛不安,鼻鏡汗少,口色赤黃、便短黃。
治則:清熱燥濕,利水止瀉。
治療:用郁金50克、黃連40克、黃芩50克、黃柏50克、梔子40克、白芍50克、訶子30克、茯苓50克、豬苓50克,水煎內服,每天1劑,連服3天。
3、傷食型
病因:采食大量成熟豆科作物,致宿食停滯,損傷脾胃,導致運化水谷功能失調,故水反為濕,谷反為滯,合污下降而成。
癥狀:反芻停止;肚腹微脹,糞便含有未消化的豆瓣且有酸臭味,間有輕微腹痛,口色紅,舌苔厚膩。
治則:消食導滯。
治療:用山楂60克、六曲60克、半夏30克、陳皮40克、茯苓40克、萊服子40克、大黃30克、延胡索30克,水煎內服,每天1劑,連服3天。
4、脾虛型
病因:飲食、管理不當,草料質劣,哺乳期精料少,致使脾胃虛弱,脾不運化,胃不消導,以致中氣下陷,故泄瀉。
癥狀:精神倦怠,四肢無力,毛焦肷吊,反芻減少,瀉糞粗糙,完谷不化,肛門松弛、時有腸鳴,口色淡白。
治則:補中益氣,利水止瀉。
治療:用炙黃芪90克、黨參60克、白術60克、當歸60克、陳皮60克、甘草40克、升麻30克、柴胡30克,水煎內服,每天1劑,連服5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