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牛"產后風",中獸醫又稱"胎風",西獸醫叫生產癱瘓又稱乳熱癥,是指母牛產后大多1~3天發生的以昏迷和癱瘓為特征的急性代謝疾病。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導致機體多種功能減弱,生命活動嚴重障礙,甚至死亡,對養牛業危害較大。筆者在多年臨床實踐中采用中西結合療法,收到滿意效果。
1主要癥狀
病牛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反芻行止,口色淡白,脈象遲澀,體溫降低,反應遲鈍,目光凝視,拘行束步,肢體震顫,四肢發涼或浮腫,腰腿無力,起臥困難,嚴重時瞳孔散大,昏迷,四肢癱瘓。
2病困
2.1審證求因按照中獸醫理論,牛產后風的發生,多因母牛妊娠期間或分娩前后,飼養不當,營養不全,以致脾胃虛弱,營血不足,精氣虧耗,肝腎兩虛。加之母牛產后氣血暴虧,百脈空虛,腠里不固,風寒濕乘虛而入,流竄經絡,致氣血凝滯,終絡不通,而成筋骨萎軟,腰腿疼痛,臥地難起之癥。
2.2西獸醫理論分析主要是由于甲狀腺機能紊亂,引起血鈣調節機能失調。骨鈣動員遲緩,腸道對鈣的吸收減少,導致低血鈣癥。血鈣降低,血鎂相應增高,神經肌肉的應激性增高,故時見搐搦癥狀。同時受血鈣濃度的影響,胰腺分泌受到干擾,血糖濃度也受影響。
3治療
3.1中醫治療根據上述致病因素、發病機理,按照中獸醫理論,審因施治。牛產后風的發生與肝、脾、腎三臟功能障礙有關。肝腎虧虛,脾胃虛弱,風寒濕三邪乘虛侵犯畜體導致疾病發生。故治宜暖腎強骨,祛風止痛,扶脾生血,疏肝理氣,活血消腫。處方用藥視病牛臨床表現特征,選麒麟竭散加減運用,麒麟竭散方藥組成為:血竭20g、胡蘆巴、白術、當歸各30g、沒藥25g、木通20g、巴戟天25g、補骨脂30g、川楝子、牽牛各20g、小茴、藁本各25g、醋90ml。若兼有氣虛者,減木通、牽牛,加黃芪、茯苓、防已,以補氣勝濕,消除水腫;若氣血虛或見拘攣,去木通,牽牛,加白芍、牡蠣、龍骨,以滋陰養血鎮痙;若風濕重者,加秦艽、獨活、桑寄生,以祛風濕。用法:上藥加水5kg煎至3kg侯溫灌服,渣再煎服,一日一次,連用3劑。
3.2西獸醫治療以提高血鈣量和減少鈣的流失為主,輔以其他療法。用20%~30%含4%硼酸的葡萄糖酸鈣300~500ml,一次緩慢靜注,結合肌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0.6mg/kg體重。一天一次,連用3天。
4預防及護理要點
分娩前限制日糧中鈣的含量和分娩后及時補鈣是預防該病的有效措施。分娩前2~6日,肌注維生素D3,1000萬單位效果良好。
母牛發病后,立即停止哺乳,牛舍要防寒保暖,并多鋪墊草,每天翻轉畜體2~3次,按摩受壓部位,視病牛機體變化,施以對癥治療。
5小結
根據中獸醫理論,牛產后風的發生與肝、脾、腎三臟功能有關,肝、腎虧虛,脾胃虛弱,營血不足,精氣虧牦,此為發病的內因;母畜產后,氣血暴虧,百脈空虛,風寒濕三邪乘虛而入,氣血凝滯,經絡不通,乃致病外因。內外因素互相依存,相互聯系,互相制約,使機體內邪正斗爭消長,升降失常,陰陽失調,此即構成了疾病發生、發展與變化的機理。中西結合,標本兼治,療效更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