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qū):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qū):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魚|養(yǎng)雞|養(yǎng)蛇|養(yǎng)鵝|養(yǎng)鴨|養(yǎng)龜|養(yǎng)蝦|養(yǎng)蟹|養(yǎng)鹿|養(yǎng)蠶|黃粉蟲
行業(yè):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yǎng)驢|養(yǎng)蠅蛆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中心 > 畜禽養(yǎng)殖 > 養(yǎng)牛技術
84農業(yè)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母牛分娩時發(fā)生難產,通常用手術方法進行人工助產。筆者在臨床實踐中收治牛難產18余例,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供參考。
1術前檢查
檢查并了解開始分娩的時間,初產或經產,胎膜是否破裂,有無羊水流出,腹圍及母畜大小。初產母牛難產多因產道狹窄,經產家畜難產則多因胎兒的方向、位置、姿勢不正。檢查胎兒時,應注意胎位是否正常及胎兒生死情況。胎兒生死鑒別如下:(1)胎位正常時,用手指探入胎兒口中,如感到有吸吮動作,表明胎兒活著,沒有吸吮動作則為死胎。(2)胎位倒置時,觸摸臍動脈或用手伸入肛門,如感到臍動脈跳動,肛門有收縮反應者,表明胎兒活著,否則為死胎。母牛的全身情況,如心跳過弱或亢進,節(jié)律不齊,必須輸液或皮下注射樟腦。
2術前準備
(1)母牛的保定:采取站立保定,使母畜前肢低后肢高,便于矯正胎位,助產比較方便。(2)應將胎兒露出的部分及母牛的會陰、尾跟等處洗凈,再用0.1%新潔爾滅溶液或雙氧水沖洗消毒,以免操作時污染產道。(3)器械的準備:各種器械要做好消毒,準備兩三條長約2~3m,直徑約1cm的柔軟棉繩作拖拉胎兒用,在農村,農戶平時會保留一些2m長的小白布,可以找來一破兩開,即牢實耐用又柔軟、輕便。
3手術注意事項
(1)若胎位不正,先將胎兒送回子宮腔內,再矯正胎兒的姿勢。(2)拖拉胎兒時,助手協(xié)同有節(jié)奏地推、拉、拖,并配合母牛的努責,以免損傷產道。(3)如難產母牛產道狹窄或產道干燥,可以注入一定量的消毒過的液體石蠟,以潤滑產道,并保護粘膜。(4)頭部暴露在外時,術手要抱平胎兒一推一拖,順勢慢慢拉出,切忌強行突然一下子拉出,以免腹壓突降而引起休克。(5)胎兒平安拉出后,術者要及時清除母牛子宮內的胎衣碎片以及淤血,并撒進一定量的抗菌素粉,以防術后感染。
4治療
視家畜的體況及感染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凡經手術的,要特別注意家畜感染發(fā)燒、缺奶、母子虛弱等現(xiàn)象發(fā)生。以消毒殺菌、抗炎鎮(zhèn)痛、行氣和血、生津止渴、健脾補胃為治療原則。治療方法見病例。
4.1病例11999年5月,大山村李某家一頭5歲母水牛難產,急來求診。主訴:昨天牛產崽,羊水流出,不見牛崽產出,母牛無力,睡在圈內不起。癥狀:精神沉郁,時而發(fā)出"咕咕"的呻吟聲,腹圍寬大。確診為臨產,羊水已破,牛崽兩前肢彎在骨盆腔內,必須進行助產。
保定:強行驅牛扶靠圈壁站立,空的一邊用一棵長4m的木棒前高后低架起,擋住牛體固定好。術者用藥浴過的手深入骨盆腔,將胎兒向后推到適度時,用布繩分別系在兩前肢的球節(jié)上,助手拉住雙肢布繩,術者手伸入產道摸住胎兒頭向下稍壓,術手配合牛的努責一推一拉地往外拖。胎兒頭部露出時,用布繩套住頭部,頸下交叉,稍捻緊(既不勒緊,又不脫落),術者拉住頭繩與助手協(xié)調一推一拉往外拖。當腰部露出時,解掉布繩,助手雙手抱住牛崽,術者平平扶住牛崽身體慢慢拉出,用力不能過猛。當牛崽拖出后,助手消除牛崽身上的污物。術者及時將子宮內的胎衣取出,清除子宮內的胎衣碎片、淤血后,用消毒液清洗子宮內外,用紗布條吸足消毒液,再輕輕拭擦子宮內外,洗凈后撒進抗菌素粉,以防感染。
該牛產程較長,造成氣滯血凝,產后虛弱,惡露不盡,淤血腹痛。治療以消炎抗菌、補胃健脾、行氣散瘀為原則。中藥行氣散瘀:熟地黃100g,白芍55g,當歸100g,川芎35g,研細開水沖泡,候溫灌下;西藥消炎抗菌、舒筋活血:"產后康"20ml,青霉素800萬IU,一次肌肉注射。連用3日,此牛痊愈,母子平安。
4.2病例22003年6月,光榮村胡某家一頭9歲母水牛發(fā)生難產。主訴:昨天不大吃草,今天趕牛上坡放牧,中午時發(fā)現(xiàn)累出粗氣,往圈內走,不聽使喚。癥狀:驚張,角撬牛糞,外有一點聲音便東張西望,圍繞圈走。經檢查屬臨產,胎兒一前肢已伸出,另一肢嵌在骨盆腔內。當即將伸出的一肢套上布繩后,將胎兒往里推至能抓住嵌在骨盆內的另一肢,稍用力提起拉到陰戶外,仍套上布繩,助手拉住兩肢布繩,術者也拉住兩肢套布繩處,配合牛的努責一推一拖地往外拉,當頭部頂著陰道上方時,術者用手稍把頭壓著,不使其頂著產道上方。該牛崽體形較大(雜交凍配),母牛產道相對顯得狹小,拖拉不順暢,拉出來一點又縮進去,本可用刀劃一口子以增寬產道,但考慮到會增加傷口感染的機會,采取保守取胎。助手拉著頭部的布繩一推一拖往外拉,術者雙手壓住陰戶口往反方向推。這樣每拉一下只有2cm出來,經1小時,終將牛崽拉出,稱重竟有51kg。
母牛產時耗損津液較多,須抗菌消炎、生津止渴、健脾補胃、舒筋活血。中藥用黃芪100g,當歸50g,陳皮40g,白術50g,升麻35g,柴胡35g,研細開水浸泡,候溫灌下;西藥舒筋活血:"產后康"20ml,青霉素800萬IU。每日1次,連用3日,此牛痊愈,母子平安。
4.3病例32004年3月,光榮村甲板溝村民劉某家一頭13歲母水牛發(fā)生難產。癥狀:母牛起臥不安,驚恐,騷動。檢查為臨產,手伸入胎兒口中有吸吮感,證明是活胎,但兩前肢嵌在骨盆腔內。
手術:消毒產道及術手,將胎兒頭部向內推,理順頭、腳,然后把嵌在骨盆腔內的兩前肢靠在產道上,系上繩子向外拖拉。犢牛體大,產道口狹窄,繃得很緊,助手往外拉,術者壓著產道口往反方向推,當把前肢拖到適度時,再將拱在產道上方的頭稍往下拉出產道口(不宜同時將頭腳一起拉,因產道口太小)。經過1小時的理順,終于將牛犢拉出,及時將宮內胎衣和淤血清理干凈,用藥棉吸取高錳酸鉀水伸入宮內拭擦后導出消毒液,撒進400萬IU青霉素粉以防子宮炎。
治療:以消炎殺菌、解毒散腫、生津止渴、健脾和胃、舒筋活血為治劑。西藥:先用青霉素800萬IU,糖鹽水1000ml,混合滴注,每天1次,連輸2天。然后用"產后康"20ml,安乃近20ml,青霉素400萬IU,混合肌注。中藥:用病例2的中藥1劑。外陰腫大,用兌好的高錳酸鉀水拭擦產道口內,外用敵百蟲兌水噴霧以防蚊、蠅、蟲類叮咬。該牛由于年齡偏大,體質消瘦,半月才恢復了正常,后訪痊愈。
5小結
(1)發(fā)生產犢困難時,要及早報告,及時處理,不能延誤。死胎在腹內很快腐敗發(fā)脹,體積增大,只有采取碎尸或剖腹取出。(2)限于筆者水平且醫(yī)療條件簡陋,手術取胎方法及治療用藥愿與廣大同仁探討。
84農業(yè)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yè)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yè)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