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養殖小區以村或村民小組為單位,在奶牛養殖比較集中的地方,將人畜分離,把養殖區遷移至村外,集中連片,形成規模,飼養密度大,技術要求高。這種模式有效解決了人畜同院、環境衛生差的問題,有利于實現規模化、專業化和產業化發展,是目前農村畜牧產業規模化和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一)場址要求
應選擇地勢低于村民居住區,一般位于下風口,背風向陽,地勢高燥,空氣流通,平坦寬闊,土質堅實,地下水位2米以下,地面有一定坡度,最好向南傾斜。整個場址要求水、電、交通便利,小區離公路的距離在300米以上。
(二)奶牛養殖小區的分區與布局
奶牛養殖小區通常分為管理區、生活區、奶牛飼養區、飼料區、糞污處理區五個部分。一般依據地形、道路,以奶牛飼養區為中心區,兩側分別設生活管理區、飼料區,即生活管理區與飼料區不能位于上風向。根據我國的地理特點,除沿海及南方部分地區外,一般各地常年以西北風為主,因此生活管理區常設在北側,糞污處理區設在西南側。
管理區內設廠長室,一般兼小區奶業協會辦公室及后勤服務辦公室、畜牧與飼養管理指導室、獸醫辦公室兼藥房、財務結算室、會議室兼培訓教室五個辦公室。
生活區可設為全場生產經營人員宿舍或家庭生活單元,最好能集中建設,單獨設區,以實現人畜分離。
飼料區需設青貯窖,建議統一青貯。如果飼料區集中建設,可以再設全場統一的精料加工車間、干草棚,最好還能設固定的可制作全混合日糧的飼料攪拌站。有的地方青貯窖、精料庫、生活間與牛舍建在一起,作為一獨立單元運作,效果也不錯,這種方式一般適用于農戶養殖規模相對較大,農戶間規模差異不大,同時有一定的奶牛飼養經驗為好。
糞污處理區一般不單獨設區(或設在西南側),牛糞多在運動場暫時堆放,至少每2天清1次,及時運走。
(三)牛舍和運動場
1、牛舍建筑采用拴系式牛舍,屋頂采取雙坡對稱式,木板上覆蓋機瓦。牛舍內平面布局為單列式牛床,主要設施有牛床、食槽、喂料通道和清糞通道、糞溝。牛舍地面為混凝土壓光地面,進出通道處設防滑線。牛舍長軸兩側各設置2個窗戶。
牛床的設置要有利于牛體健康和飼養管理操作,長寬適中,并有1%~1.5%的坡度,便于排水,在牛床后半部設防滑線。在牛床前面設置固定的水泥食槽,要求前高后低,堅固光滑,不透水,槽底為圓形,并高于地面5~10厘米。
食槽后留一寬度為1.2~1.5米的工作通道,所有牛欄中間留一工作通道,即牛進出及擠奶的工作通道,其寬度要能滿足糞尿運輸工具的往返,擠奶工具的通行和停放。中央通道兩旁設置糞尿溝,溝底應有一定排水坡度,微向暗溝傾斜,以利排水。
2、運動場運動場設在南面,要求背風向陽。運動場地面最好用三合土夯實,平坦干燥,有一定坡度,中央較高。排水良好。運動場的面積既要保證牛的活動、休息,又要節約用地,一般為牛舍建筑面積的3~4倍。
3、運動場設施包括圍欄、飲水池和食槽。圍欄位于運動場四周,為鋼筋混凝土立柱式鐵管圍欄,間距為3米一根,高度為1.3~1.4米,橫梁3~4根。飲水池為兩側飲水式,體積根據牛頭數的多少而定,一般30~50頭牛的體積為1.5米×0.8米×0.5米,水槽兩側應為水泥地面。食槽位置應與牛舍平行,且背風向陽,長度應為每頭牛占0.2~0.3米,槽寬80~90厘米,外緣高80厘米,內緣高60厘米,深40~50厘米,牛站立采食的一側為水泥地面。
4、附屬設施道路要求直而短。給水采用自來水,直接供水至飲水池和食槽。舍內污水和糞尿通過糞尿溝排出,運動場四周開挖明溝排水,場內用暗道加蓋排污水,場外開挖明溝排污水和糞尿,并連接至貯糞場。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