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自1992年秸稈養牛羊示范工程正式列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以來,目前我國已初步在中原、東北和華南形成了三大肉牛帶。我市自1996年參加南方秸稈養牛羊示范工程項目以來,1998年把牛品種改良和肉牛規模化飼養作為工作突破口,并自2001年以后加大了肉牛產業發展力度,不斷新建和鞏固肉牛養殖基地,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基地基礎建設,改善生產條件,鼓勵引導農產自繁自養肉牛。目前,適度規模化的肉牛飼養已成為我市農業、農村、農戶的經濟支柱產業。規模化肉牛飼養管理技術是牛的科學選購、科學飼養管理等各項技術的綜合運用,有非常強的技術性。現將其飼養管理技術介紹如下,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1架子牛的選擇原則
1.1品種選擇以雜交牛為佳,如西門塔爾雜交牛、利木贊雜交牛、夏洛萊雜交牛等。雜交牛缺乏的地區可選用當地的大架子牛,當地大架子牛價格低,易于購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雜交肉牛可選擇1.0~1.5歲,本地品種牛選2~4歲。
1.2體重選擇大架子牛250~300kg,育肥期3~6個月,體重可達300~500kg以上。育成牛180~200kg,經6個月育肥,體重可達300~400kg。
1.3體形外貌選擇選購的牛一般為未去勢的公牛。要求頭形粗壯,眼睛清亮有神,耳朵靈活敏捷,鼻鏡有汗,健康無病;胸寬,身體低垂,體寬而深,證明內臟生長發育良好,生產潛能大;四肢正立且后軀發育好,站立時后蹄尖與大腿關節突出部、飛節與臀部分別成一條直線與地面垂直,整個體形呈長方形。
1.4體尺要求從體尺看,架子牛的體高要符合月齡。1.5~3.0歲牛,高1.1m以上,體重200kg以上;3歲以上的牛,高1.2m以上,體重250kg以上。
2進場后的管理
對新購進的牛要進行隔離飼養,有10~15天的適應期,讓牛熟悉環境,適應草料。新購牛第一天只給飲水,不喂草料。第二天喂粗飼料。第三天喂粗飼料加少量精料。進場3天后做好稱重、防疫、驅蟲、健胃等工作。同時每天觀察牛的精神狀態、采食情況、糞尿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2.1消毒進場后2~4天,用0.3%過氧乙酸對每頭牛逐一進行消毒。
2.2驅蟲每千克體重用硝氯酚3~4mg,一次口服,驅除肝片吸蟲;每千克體重用驅蛔靈0.2g口服,驅除牛蛔蟲;每千克體重用敵百蟲40mg或左旋咪唑8mg,一次投服進行驅蟲。
2.3健胃進場后7~8天,用健胃散(中藥)對所有牛進行健胃,250kg以下體重每頭牛灌服250g,250kg以上體重每頭灌服500g。隨著牛體的恢復和環境的適應,逐步添加精料。
2.4分群按年齡、品種、體重分群,體重差異不超過30kg,相同品種分成一群,3歲以上的牛可以合并一起飼喂,便于飼養管理。
3架子牛肥育
架子牛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度肥育,以加大體重,改善肉質。可分為育成期和肥育期兩個階段。
3.1育成期飼養該期的目標是促進牛體骨骼、肌肉生長發育,時間為15~18個月,日增重為0.6~0.8kg。若在該期內飼養過差,日增重太低,不利于后期育肥。營養上滿足牛生長發育所需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A,注意蛋白質的品質和鈣、磷的比例。日糧中粗蛋白含量14%以上,整個育成期粗精料比例為7∶3。粗料以酒糟、青貯玉米秸、氨化麥秸、青草等為主。雜交牛的日增重可達1.2kg以上。育成期可采用放牧或舍飼。
3.1.1放牧飼養利用草山、草坡放牧培育架子牛。每天采食的干物質為體重的2%左右。人工牧草或天然牧草養分隨季節發生變化,春季牧草幼嫩,含蛋白質高,適口性好,幼牛日增重高;夏季牧草粗纖維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下降,但無氮浸出物和干物質較高,架子牛能保持較高日增重;秋季牧草開始枯萎,牧草質地變硬,適口性變差,蛋白質含量下降,不能滿足牛生長所需。放牧可采用固定放牧、分區輪牧的方法。冷季放牧要晚出早歸,充分利用中午暖和時間放牧,同時注意牛舍要向陽、保暖、小氣候環境好;暖季放牧要早出晚歸,延長放牧時間,讓牛多采食,同時應注意防暑。
放牧飼養牛注意補充鎂鹽和食鹽,定期測定幼牛生產情況,每天補充精料1~2kg。若生長發育差,夜間補飼青粗料,以保證其正常增重。還可制作尿素食鹽磚,配方為:尿素40%,糖蜜10%,食鹽47.5%,磷酸鈉2.5%,壓成磚塊,供牛舔食。
3.1.2舍飼按照飼養標準投喂飼料。首先應供給充足的青粗飼料,不足部分補充精料,多喂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和青草、豆類等。充分利用當地種植的人工牧草、野青草、秸稈、農副產品等飼喂育肥牛。玉米稈、大豆稈、紅苕藤和其他禾本科牧草等秸稈質地硬,口感和利用率差,為提高粗飼料利用率,對麥稈、稻草等要進行氨化處理。各種農副產品,如粉渣、啤酒糟、酒糟等,也是肥育牛的良好飼料。青粗飼料讓牛自由采食。各種粗飼料每日每頭消耗量如下:青飼料15~40kg,干草5~6kg,青貯料10~20kg,氨化秸稈4~6kg,糟粕類一般喂量15~20kg,醬糟因鹽含量高不宜多飼喂。干草鍘成5cm左右喂牛較好,可減少咀嚼時能量損失,并增加采食量。
舍飼育肥時,精料早晚各喂一次,夜間補飼粗料。若牛只吃干草而不采食青草,表明日糧中蛋白質過剩,則應減少濃縮料中蛋白含量;相反,只吃青草而不采食干草,表明蛋白質不足,需增加濃縮料用量;若青草吃飼后能采食大量精料,表明能量不足。飼喂順序:一般先喂青草,再喂精料,最后投給干草。草、精料喂前要備好,精料在喂前1小時浸泡,切勿喂干料,以防瘤胃臌脹。飼喂要本著先精后粗,喂后飲水的原則。若日喂3次,精料早、晚飼各占35%,午飼占30%。將每頭牛一天所需精料根據喂量大致分成3份,飼喂/頃序為精料一糟渣類一粗料,喂至九成飽即可。粗料要少添勤添。
3.2肥育期飼養強度育肥分為兩期:一是增重期,以增加體重,加大優質肉塊為目的,生產西方高檔牛肉需4個月,生產東方高檔牛肉需8個月;二是肉質改善期,以填充和沉積脂肪為主,生產西方和東方高檔牛肉分別需2個月和4個月。
3.2.1增重期幼牛育成期完成后進入增重期,一般3~4個月時間,要求日增重0.9kg以上,增重期完成后體重達450kg左右。日糧中蛋白含量10%~12%,可消化總養分(TDN)63%~70%,日糧精粗比為6∶4。
該期飼養的目的是使肌纖維變粗,脂肪初步形成。飼養上要逐步減少粗飼料,相應增加精飼料喂量,一般精飼料用量占體重的1.65%。該期牛食欲旺盛,增重快,日喂精料4~6kg,精料以粉料形式于早晚6~7點供給。粗飼料供應以青草和干草為主。飼料供應方式:先投喂1~2kg青草,后給2kg干草,再投喂精料。精料吃完后,給予充足飲水,夜間自由采食干草。該期要求飼料中蛋白質水平較高,有利于增重,按75kg體重喂給混合精料1kg。粗料以青貯玉米秸、氨化麥秸、稻草為主,也可喂給少量酒糟。大架子牛(體重350kg以上)喂精料量占體重的1%,粗料以酒糟、青貯玉米、氨化麥秸為主,育肥期2~3個月。雜交牛日增重要求達1.5kg以上時,每頭每日飼料喂量約占體重的2.5%左右。
3.2.2肉質改善期育肥牛達到450kg左右后開始進入肉質改善期,增重速度開始下降。此期致力于脂肪沉積,使脂肪沉積于肌肉內形成"大理石"紋,以生產出細嫩的中高檔牛肉,經過2~3個月的肥育,體重達500kg以上出欄。要求日增重0.6kg以上。日糧干物質總養分(TDN)62%~65%,蛋白質含量8%~10%,精粗比為7∶3~9∶1,干物質日進食量9~11kg。
在飼養上可采用高能低蛋白飼料,飼料調配上增大飼糧濃度,使牛攝取足夠的營養。另外,保證礦物質、維生素供給,干物質進食量約占體重的2%。該期精飼料喂量由少到多,7~10天達到規定喂量。按60kg體重喂給混合料1kg。粗飼料一般不要變換。采取先精料后粗料飼喂方法。精料在飼喂前1小時浸泡,調成稠料,日喂3次。喂后飲水,水質要清潔,并將牛拴至舍外,限制運動。每天刷拭牛體2次,及時打掃舍內衛生,保持干凈和干燥。每月稱重1次,以便調整飼料喂量。肉質改善期飼養的關鍵是增進牛的食欲,注意觀察牛的采食量,改進飼喂技術,如改變飼料配比率、飼喂全價顆粒料等,以提高牛的食欲。
4肉牛的管理
4.1采用"五定"管理方式即:定人員、定量、定時、定樁、定刷拭,確保牛環境的穩定和避免人為應激,及時發現或觀察育肥牛的異常現象,及時處理。
4.2牛舍、牛槽保持清潔衛生。牛舍每月用2%~3%火堿水徹底噴灑一次。牛場大門口要設立消毒池,也可用火堿或石灰水作消毒劑。對育肥牛出欄后的空圈要徹底消毒。
4.3冬季要防寒,牛舍后窗要關閉,避免北風直吹牛體。夏季要注意防暑,避免日光直射,晚上可在舍外過夜(雨天除外)。
4.4每日飲水兩次,夏季中午增加一次。飲水一定要清潔充足,每次飼喂時間2小時。
4.5每天對牛進行刷拭,以促進牛體血液循環,并保持牛體干凈無污垢。
5飼料的力口工調制
加工調制的原料應不霉變、不腐爛、不潮濕、無雜質,嚴格把好配料比。對用量少的飼料,如食鹽、骨粉、添加劑等要先用少量其它飼料預混后,再與大堆飼料混合拌勻。育肥場應備足優質穩定的粗飼料,如氨化麥秸、青貯玉米、地瓜蔓、酒糟等。氨化麥秸便于操作,含氮水平較高,有利于牛體蛋白質的沉積。酒糟含有多種維生素,價格較低,新鮮糟一般每日每頭牛喂量不高于15kg,同時防止霉變。在精料中添加小蘇打,緩解瘤胃酸度,可提高采食量、飼料利用率和牛生長速度。此外,還應注意粗細搭配,飼料原料應與成品庫分開,不在庫內存放其他農藥和有毒物品。要完善飼料進出庫制度,草料庫和草垛注意防火,設置滅火器、防火水池。同時注意草料庫內滅鼠,但不能用滅鼠藥。
6育肥牛的出欄銷售及運輸
肥育牛的出欄銷售按市場就近原則減少損耗,要依據牛的膘情、體重、去勢而定。對膘情好、達到相應體重的牛要及時出欄,同時要及時淘汰牛群中的劣質牛、低增重牛。長途運輸時牛失重較多,可達10%左右,途中要備好優質草料,并注意中途飲水,防止急剎車、急拐彎,避免牛體受傷事故發生,運輸時夏防暑、冬防寒。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