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此期系指母牛分娩15天以后,到泌乳高峰期結束。一般指產后16天~100天的時間。
母牛產后隨著體質的康復,產奶量逐日增加,為了發揮其最大的泌乳潛力,一般可在產后15天左右開始,采用“預付”的飼養方法。飼料“預付”是指根據產奶量按飼養標準給予飼料外,再另外多給1千克~2千克精料,以滿足其產奶量繼續提高的需要。在升乳期加喂“預付”飼料以后,母牛產奶量也隨之增加。如果在10天之內產奶量增加了,還必須繼續“預付”,直到產奶量不再增加,才停止“預付”。目前,在過去“預付”飼養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研究進展,即發展成為“引導飼養法”。實行“引導飼養法”應從圍產前期即分娩前2周開始,直到產犢后泌乳達到最高峰時,喂給高能量的日糧,以達到減少酮血癥的發病率,有助于維持體重和提高產奶量。原則是在符合科學的飼養條件下,盡可能多喂精料,少喂粗料。即自產犢前2周開始,一天約喂給1.8千克精料,以后每天增加0.45千克,直到母牛每100千克體重吃到1.0千克~1.5千克精料為止。母牛產犢后仍繼續按每天0.45千克增加精料,直到泌乳達到高峰。待泌乳高峰期過去,便按產奶量、乳脂率、體重等調整精料喂量。在整個“引導飼養期”,必須保證提供優質飼草,任其自由采食,并給予充足的飲水,以減少母牛消化系統疾病。采用“引導飼養法”,可使多數母牛出現新的產乳高峰,且增產的趨勢可持續于整個泌乳期,因而能提高全泌乳期的產奶量。但對患隱性乳房炎者不適用或經治療后慎用。
為使泌乳盛期母牛能充分泌乳,除了必須滿足其對高能量的需要外,蛋白質的提供也是極為重要的,如蛋白質不足,則影響整個日糧的平衡和粗飼料的利用率,還將嚴重影響產奶量。但也不是日糧蛋白質含量越高越好,在大豆產區的個別奶牛場,其混合精料中豆餅比例高達50%~60%,結果造成牛群暴發酮病。既浪費了蛋白質,又影響牛體健康。實踐證明,蛋白質按飼養標準給量即可,不可任意提高。研究表明,高產牛以高能量、適蛋白(滿足需要)的日糧飼養效果最佳。尤其注意喂給過瘤胃蛋白對增產特別有效。據研究,日糧過瘤胃蛋白含量需占日糧總蛋白質的48%。目前已知如下飼料過瘤胃蛋白含量較高:血粉、羽毛粉、魚粉、玉米、面筋粉以及啤酒糟、白酒糟等,這些飼料宜適當多喂,添加蛋氨酸對增產效果明顯。
泌乳盛期對鈣磷等礦物質的需要必須滿足,日糧中鈣的含量應提高到占總干物質的0.6%~0.8%,鈣與磷的比例以1.5~2∶1為宜。
日糧中要提供最好質量的粗飼料,其喂量以干物質計,至少為母牛體重的1%,以便維持瘤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冬季還可加喂多汁飼料,如胡蘿卜、甜菜等,每日可喂15千克。每天每頭服用維生素A50000IU、維生素D36000IU、維生素E1000IU或β-胡蘿卜素300毫克,有助于高產牛分娩后卵巢機能的恢復,明顯提高母牛受胎率,縮短胎次間隔。
在飼喂上,要注意精料和粗料的交替飼喂,以保持高產牛有旺盛的食欲,能吃下飼料定額。在高精料飼養下,要適當增加精料飼喂次數,即以少量多次的方法,可改善瘤胃微生物區系的活動環境,減少消化障礙、酮血癥、產后癱瘓等的發病率。從牛的生理上考慮,飼喂谷實類不應粉碎過細,因當牛食入過細粉末狀的谷實后,在瘤胃內過快被微生物分解產酸,使瘤胃內pH降到6以下,這時即會抑制纖維分解菌的消化活動。所以谷實應加工成碎粒或壓扁成片狀為宜。
據有關規定,泌乳盛期日糧干物質占體重3.5%,每千克干物質含NND2.4、CP16%~18%、Ca0.7%、P0.45%,粗纖維不少于15%,精粗比60∶40。
泌乳盛期對乳房的護理和加強擠奶工作尤顯重要。如擠奶、護理不當,此時容易發生乳房炎。要適當增加擠奶次數,加強乳房熱敷按摩,每次擠奶要盡量不留殘余乳,擠奶操作完應對乳頭進行消毒,可用3%次氯酸鈉浸一浸乳頭,以減少乳房受感染。對日產40千克以上高產奶牛,如手工擠奶,可采用雙人擠奶法,有利于提高產奶量。牛床應鋪以清潔柔軟的墊草,以利奶牛的休息和保護乳房。
要加強對飲水的管理,為促進母牛多飲水,冬季飲水溫度不宜低于16℃;夏季飲清涼水或冰水,以利防暑降溫,保持食欲,穩定奶量。
要加強對飼養效果的觀察,主要從體況、產奶量及繁殖性能等3個主要方面進行檢查。如發現問題,應及時調整日糧。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