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飼養肉牛,養殖戶都想養大型肉牛,少用料,使牛長得快,多長肉。即有較高的飼料報酬,取得較好經濟效益。如何通過科學方法,克服影響肉牛增重因素,縮小料肉比例,提高飼料報酬,我以為須抓好以下幾點:
堅持自繁自養
俗話說,“母牛見母牛,三年五個頭”,是說母牛繁殖快,牛的頭數增加得多,是發展養牛業的物質基礎。這比從市場上買牛育肥成本低得多,效益好。母牛產母牛,增加繁殖母牛數量,使繁殖母牛比例提高;母牛產下公犢,1歲半~2歲即可育成。增加肉牛出欄率,能顯著提高養牛經濟效益。既擴大養牛生產規模,又可避免牛傳染性疾病的傳入。
加快黃牛品種的雜交改良
目前,由于飼養粗?ahref=’http://www.fa158.com/jishu/jiaxu/niu/’>牛?恍?ahref=’http://www.fa158.com/jishu/jiaxu/niu/’>牛種退化,長得慢,體形小,產肉性能低,經濟收入少,已制約著養牛業的發展。唯一的出路是優化畜牧業產業結構,采用夏落來等肉牛品種凍精,雜交改良當地黃牛。雜交后代牛吃料少,長得快,出肉多。18個月齡雜交肉牛體重可達300千克左右,比同齡黃牛提高50%以上,能充分發揮牛的雜交優勢,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充分合理利用當地飼草資源
牛是草食動物,消化利用粗纖維能力比其他畜禽都高,能充分利用農副產品秸稈飼料和糟渣類。但秸稈飼料質地粗硬,質量太差,尤其冬春季長期喂,易發生消化障礙病,是一種粗放傳統的落后喂法。應喂優質青干草,如用秸稈粗飼料,須合理利用,應經過青貯、氨化或微貯喂牛。國內外大量研究證實,喂牛5千克青貯玉米秸或4千克氨化麥秸,可頂一千克精料。即利用了秸稈,又增加營養,兩全齊美,效果甚好。
喂配合飼料
現在仍有養牛戶沿用落后的老辦法喂牛,即有啥喂啥,多有多喂,少有少喂,饑一頓飽一頓,饑飽無度。走訪幾個肉牛場,喂牛的飼料單一,搭配不合理,營養不全面,牛吃不適口,挑挑揀揀,吃一半丟一半,浪費草料大,不上膘,營養缺乏病多。解決的辦法是喂全價配合飼料。因為沒有一種飼料能包含牛所需要的全部營養,因此,要求飼料品種多,至少在6種以上,以互為補充營養。牛愛吃,保證牛營養的需要長得快、健康。既防止營養缺乏病,又克服了挑食浪費料的毛病,減少耗料,降低養牛成本,增加了效益。但要現喂現配,保持新鮮,防止冷天凍結和熱天酸敗。
要掌握適當的營養水平
飼養肉牛,只有在滿足牛維持機休消耗養料的前提下,剩余的營養才能轉變為脂肪儲存在牛體各部。而使其增膘長重。如所供營養不足,除維持自身消耗沒有剩余營養,牛自然就不能增膘長重。特別在饑餓條件下,還要動用體內脂肪營養來維持消耗。如恢復營養水平,雖生長發育和臟器不能補償,但在體重方面還可部分得到補償。但受阻時間越長,年齡越小越嚴重,其補償也越不易。供給肉牛的營養條件,按營養水平的高低,大體可分為極高、高、中、低型。如肉用犢牛營養永平,按高(斷奶前)-高(斷奶后)型飼養,牛體增重最快。如按中(放牧加補料2.5千克,干草7.5千克,百日平均日增重0.756千克)-高(放牧加補料2.5千克,干草自由采食,百日平均日增重0.950千克)型飼養,最為經濟。如舍飼強度肥育,喂精料(混合精料)4.5千克~5.5千克,干草15千克,80天平均日增重1.473千克,肥育效果最好。最次的育肥方法是由高-中型,或由中-低(放牧加補料,精料1千克,干草5千克,百日平均日增重只有0.208千克)型飼養,肥育效果差,經濟效益低,是不可取的。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