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牦牛的氣質屬強健不平衡型,表現粗暴、性野、膽怯、易驚,但合群性強,經訓練建立的條件反射不易消失,較能聽從指揮。因而大群牦牛放牧,一般只需一個放牧員,不易發生丟失。根據牦牛易驚的特性,牦牛群進入放牧地后,放牧員不宜緊跟牦牛群,以免牦牛到處游走而不安靜采食。為防止牛只越界和害狼偷襲,放牧員可選擇一處與牦牛群有一定距離,能顧及全群的高地進行守護、?t望。
控制牦牛群使其聽從指揮的方法是,放牧員用特定的呼喚、口令聲,伴以甩出小石塊。用小石塊投擊離群的牦牛,一般多采用徒手投擲,投擲距離遠及數十米。距離較遠時也可用放牧鞭投擲。石塊的落地,以及它在空中飛行的“嗖嗖”聲,和放牧鞭的抽鞭聲,都是給牦牛的警告和信號。牦牛會根據石塊落地點和聲響的來源,判斷應該前去的方向。放牧員利用放牧鞭驅使牦牛前進,集合或分散。走遠離群的牦牛,聽見鞭和飛石的聲音,以及落石點,會很快地合群。
牦牛群的放牧日程,因牦牛群類型和季節不同而有區別。總的原則是:“夏秋季早出晚歸,冬春季遲出早歸”,以利于采食,抓膘和提供產品。
(1)夏秋季的放牧夏秋季放牧的主要任務是提高產乳量,搞好抓膘和配種,使當年要屠宰的牦牛在入冬前出欄,其他牛只為越冬過春打好基礎。進入夏秋季后,力爭牦牛群早出冬春季牧場,在向夏秋季牧場轉移時,牛群日行程以10~15千米為宜,邊放牧邊向目的地前進。
夏秋季要早出牧、晚歸牧,延長放牧時間,讓牦牛多采食。天氣炎熱時,中午讓牦牛在涼爽的地方反芻和臥息。出牧后由低逐漸向通風涼爽的高山放牧;由牧草質量差或適口性差的牧場,逐漸向牧草質量好的牧場放牧;可在頭一天放牧過的牧場上讓牦牛再采食一遍,這時牦牛因剛出牧而饑餓,選擇牧草不嚴,能采食適口性差的牧草,可減少牧草的浪費。在牧草質量較好的牧地上放牧時,要控制好牛群,使牦牛成橫隊采食,保證每頭牛能充分采食,避免亂跑踐踏牧草或采食不均而造成浪費。
夏秋季放牧根據安排的牧場或輪牧計劃,要及時更換牧場和搬遷,使牛糞均勻地散布在牧場上,同時減輕對牧場特別是圈地周圍牧場的踐踏。這樣可改善植被狀態,有利于提高牧草產量,減少寄生蟲病的感染。
當定居點距牧場2千米以上時就應搬遷,以減少每天出牧、歸牧趕路的時間及牦牛體力的消耗。帶犢泌乳的牦牛,10天左右搬遷一次,3~5天更換一次牧地。應按牧場的放牧計劃放牧,而不應該趕放好草或搶放好草地,以免每天驅趕牛群為搶好草而奔跑,造成對牦牛健康和牧場的不利影響。
(2)冬春季的放牧冬春季放牧的主要任務是保膘和保胎。防止牦牛乏弱,使牛只安全越冬過春,妊娠母牦牛安全產仔,提高犢牛的成活率。
冬春季放牧要晚出牧,早歸牧,充分利用中午暖和時間放牧和飲水。晴天放較遠的山坡和陰山;風雪天近牧,放避風的洼地或山灣。放牧牛群朝順風方向行進。懷孕母牦牛避免在冰灘地放牧,也不宜在早晨及空腹時飲水。剛進入冬春季牧場的牦牛,一般體壯膘肥,應盡量選擇未積雪的邊遠牧地、高山及坡地放牧,推遲進定居點附近的冬春季牧地放牧的時間。冬春季風雪多,應注意氣象預報,及時歸牧。
在牧草不均勻或質量差的牧地上放牧時,要采取散牧的方式,讓牛只在牧地上相對分散自由采食,以便使牛只在較大的面積內每頭牛都能采食較多的牧草。冬春季是牦牛一年中最乏弱的時間,除跟群放牧外,有條件的地區還應加強補飼。特別是大風雪天,劇烈降溫,寒冷對乏弱牛只造成的危害嚴重,一般應停止放牧,在棚圈內補飼,使牛只安全越冬過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