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母牛產前半個月產后半個月共計一個月的時間被稱為圍產期。對圍產期的奶牛護理好壞將影響牛的健康(包括乳房、子宮、膘情等),直接關系到以后整個泌乳期的產奶量。這一階段奶牛在生理上發生了很大變化,抵抗能力降低,極易患病,必須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
一、奶牛圍產期的飼養
1、母牛產前的飼養 母牛轉入產房,飼養方法仍按干奶后期的方法進行飼養。即以優質干草適當搭配精料進行飼養。精料的喂量可按干奶期的標準飼喂,一般每天供給3kg~5kg。具體喂量可因牛而定,對于乳房水腫、充脹明顯的牛要少加一些精料,對于乳房變化不大、食欲較好、體形偏瘦的母牛可多喂一些精料,其原則是不能造成催奶過急,防止產前產奶的情況發生。
2、母牛轉入產房后,要注意降低日糧中鈣和食鹽的含量。降低食鹽的含量可以避免母牛產前催奶過急,有利于母牛產后食欲修復;降低鈣的含量可以防止產后代謝障礙,降低代謝病的發病率。產前食鹽的喂量可由原來的每天75克~100克降至30克~50克,即由原來的1.5%降至0.5%以下。鈣的用量可降至原來的1/2~1/3。母牛臨產前2天~3天內,還要注意增加一些易消化、具有輕瀉作用的麩皮,以防母牛發生便秘。其具體方法可在每100kg精料中加入30kg~50kg麩皮飼喂母牛。
3、母牛產后的飼養 母牛分娩過程體力消耗很大,產后體質虛弱,飼養原則是促進體質恢復。剛分娩后應給母牛喂飲溫熱麩皮鹽鈣湯或小米粥。麩皮鹽鈣湯的做法是:溫水10kg~20kg、麩皮500克、食鹽50克、碳酸鈣50克。小米粥的做法是小米500克~1000克,加水15kg~20kg,煮制成粥加紅糖500克,涼至40℃左右飲喂母牛。母牛產后2天~3天內的飼喂應以優質干草為主,同時補喂一些易消化的精料。如每天飼喂3kg的麩皮和玉米,2天~3天后開始逐漸增加日糧中鈣和食鹽的含量。其方法可用配合精料替換麩皮和玉米。一般產后第3天替換1/3,第4天替換1/2,第3天替換2/3,第6天全部飼喂配合精料。母牛產后7天后如果食欲良好,糞便正常,乳房水腫消失,開始飼喂青貯飼料和補喂精料。精料的補加量為每天加0.5kg~1kg。奶牛產后頭7天要飲用37℃的溫水,不宜飲用冷水,以免引起胃腸炎,7天后飲水可降至10℃~20℃。
二、圍產期的護理
牛只進入圍產期以后,有條件的牧場應設立產房,最起碼應集中飼養、設立產床。產床要求干燥、通風、安靜。牛只集中后應派專人飼喂,備全備足產科用品。增加牛產仔前后的放牧(可減少難產及便于康復)。但年老及行為不便的牛應停止放牧,避免牛摔傷。牛分娩應盡量使其自然分娩,如確需助產,消毒工作一定要到位。分娩后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分娩后立即飼喂溫熱紅糖水(如上)。牛只分娩后應趕起站立。及時更換墊草,保持干燥、松軟,并注意生殖道的出血及胎衣排出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做生殖道檢查。
2、產后擠奶。產后第一天的擠奶量可為日產量的1/3,第二天以后可逐漸增加,到第4天~第5天泌乳和消化機能恢復再正常擠奶,可有效防止乳熱癥。
3、胎衣自然排出牛只應根據惡露變化,做到配合藥物進行子宮沖洗,藥物最好交替使用。胎衣不下牛只,在8月份~9月份產犢如超過12個小時就應進行子宮處理。最好結合全身治療以防止其它并發癥的發生。子宮康復掌握在產后15天~20天,有利于提早產后第一次發情及減少子宮炎癥,保持正常的產犢間隔。
4、圍產期內一旦發生消化道及代謝等疾病,應及時診斷治療。產犢高峰期間應有24小時值班制度。牛只上槽跟班觀察,一旦發生拒食,應作全身診斷。牛在產后初期全身免疫能力往往較差。如擠奶工稍不慎就會引起新產牛乳腺炎,這時發生乳腺炎往往來勢較兇,一定要早治療,避免引起其它疾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