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遺傳因素 不同品種、個體和體重均影響奶牛產奶量。不同品種奶牛的產奶量和乳脂率有很大的差異。在眾多的奶牛品種當中,荷斯坦奶牛是產奶量較高的品種,但其乳脂率相對較低。同一品種內的不同個體,其產奶量和乳脂率也有差異。如荷斯坦奶牛的產奶量一般在3000-12000公斤之間,乳脂率為2.6-6.0%。體重大的個體其絕對產奶量比體重小者要高。在一定限度內,體重每增加100公斤,奶產量提高1000公斤。但并不是體重越大產奶量越高,通常情況下,母牛體重在550-650公斤為宜。
二、生理因素
1、年齡和胎次 奶牛泌乳能力隨年齡和胎次增加而發生規律性的變化。初產母牛的年齡在2歲半左右,由于本身還在生長發育階段,所以產奶量較低。此后,隨著年齡和胎次的增長,產奶量逐漸增加。待到6-9歲,即第4-7胎時,產奶量達到一生中的最高峰。10歲以后,由于機體逐漸衰老,產奶量又逐漸下降。
2、泌乳期 母牛從產犢開始泌乳到停止泌乳為止的這段時期稱為泌乳期,乳牛在一個泌乳期中產奶量呈規律性的變化:分娩后頭幾天產奶量較低,隨著身體逐漸恢復,日產奶量逐漸增加,約在第20-60天,日產奶量達到該泌乳期的最高峰(低產母牛大約在產后20-30天,高產母牛大約在產后40-60天)。維持一段時間后,從泌乳第3-4個月開始又逐漸下降。泌乳7個月以后,迅速下降。泌乳10個月左右停止產奶。一般盛乳期產奶量達到305天產奶量的45%左右,是奪高產的關鍵時期,所以特別要做好這一階段的飼養管理工作。不同的泌乳時期,乳脂率也有變化。初乳期內的乳脂率很高,大約超過常乳的1倍。第2-8周,乳脂率最低。從第3個泌乳月開始,乳脂率又逐漸上升。
3、干乳期 從停止擠奶到分娩前15天這段時期稱為干乳期。母牛干乳期一般為40-60天。但因奶牛的具體情況不同,干乳期時間長短也不一樣。干乳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奶牛下一胎產奶質量和數量。
4、發情與妊娠 奶牛發情期間,由于性激素的作用,產奶量會出現暫時性的下降,其下降速度大約為10-12%。在此期間,乳脂率略有上升。母牛妊娠對產奶量的影響因妊娠期時間長短而有差別。妊娠初期,影響輕微;從妊娠第五個月開始,泌乳量顯著下降;第八個月則迅速下降,直至干乳。
5、初產年齡 奶牛的初產年齡不僅影響頭胎產奶量,而且影響終生產奶量。初產年齡過早,小于24月齡,產奶量較低,常因個體生長發育及沁浮器官的發育受阻而影響健康。初產時間過晚,大于30月齡,產奶量和產奶胎次減少,從飼養成本上看是不合算的。實踐證明,育成母牛體重達到成年母牛休重的60%(約340-360公斤)時配種,在24-26月齡產第一個犢比較合適。
三、環境因素
1、飼養管理 奶牛的飼料種類及飼喂方法等,對產奶量都有影響。但其中營養物質的供給,對產乳量的影響最為明顯,而且不同種類的飼料及其配合比例,對奶牛產奶的質量和數量都有影響。
①精飼料對產奶量的影響。在奶牛飼養中,精飼料主要滿足奶牛的產奶營養需要。在泌乳盛期,由于產奶量處于上升期,而采食量的增加比產奶量的增加緩慢,奶牛處于能量負平衡。如果精飼料喂量不足,會延長奶牛的能量負平衡期,使產奶高峰期縮短,影響整個胎次的產奶量。但精飼料喂量也不能太多,太多會使奶牛發生代謝病(如瘤胃酸中毒、酮血病等),并引起乳房炎和蹄葉炎等疾病。因此要按奶牛的產奶量確定精料喂量,一般奶、料比以2.5-3:0:1為宜。同時還要考慮精粗飼料的干物質比例,一般以45:55-55:45為宜,泌乳盛期可達到60:40。
②粗飼料對產奶量的影響。奶牛的產奶量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干物質進食量與粗飼料的品種和質量。粗飼料質量差,采食量不足,不僅影響奶牛穩產、高產,使乳脂率下降,而且會引發許多疾病,如胎衣不下、產后子宮遲緩、子宮內膜炎、肢蹄病等。粗飼料中粗纖維占日糧干物質的比例以17%為宜,不低于13%。粗飼料中干草與青貯的干物質比例以50:50為宜。如果青貯喂量不足,粗飼料干物質采食量達不到要求;而干草不足,粗纖維采食量達不要求,這樣都會影響奶產量。
③多汁飼料對產奶量的影響。飼喂多汁飼料如青草、塊根、蔬菜、瓜果及糟渣料等,對提高奶牛產奶量有一定作用。但喂量不宜過多,以5-10公斤/日為宜,多汁飼料喂量過多,影響奶牛干物質進食量,同時使奶牛對多汁飼料產生依賴,制約奶牛干物質進食量和產奶量的提高。
④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產奶量的影響。為了維持奶牛的正常泌乳機能,日糧中需要補充一定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特別是牛奶中含量較高的礦物質。如鈣、磷、鎂,微量元素銅、鋅、錳、硒、碘及維生素A、Bs、B12等。補充這些物質可提高牛奶產量和質量。
2、擠奶與按摩乳房 正確的擠乳和按摩乳房方法是提高產奶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擠奶技術熟練,適當增加擠乳次數,能提高產奶量。據研究,每天擠乳3次比擠乳2次可增加產奶量10-20%。一晝夜產奶量在15公斤以卞的奶牛,可采用2次擠乳制。對一晝夜產奶量在15公斤以上的乳牛,特別是高產奶牛,則應采用3次擠乳制。
擠乳前用熱水擦洗和按摩乳房,能提高產乳量和乳脂率。試驗證明,在不按摩乳房或按摩不充分的情況下,乳腺泡中的乳只有10-250%進入乳池。而在充分按摩乳房的情況下,乳腺泡中的奶有70-90%進入乳池。試驗還證明,乳池中的奶,脂肪含量為0.8-1.2%。輸乳管中的奶,脂肪含量為1.0-1.8%。而乳腺腺泡中的奶,脂肪含量為10-12%。因此,每次擠奶時按摩乳房,使乳腺泡中的奶全部擠盡,能使泌乳量和乳脂率增加。人工擠奶速度應達到1.5-2公斤/分,這樣有利于乳腺放乳,提高產奶量。
3、產犢季節 在我國目前條件下,母牛最適宜的產犢季節是冬季和春季。此期溫度適宜,又無蚊蠅侵襲,利于母牛體內激素分泌,使母牛在分娩后很快達到的泌乳盛期,提高產奶量。夏季雖然飼料條件好,但由于氣候炎熱,母牛食欲不振,影響產奶量。實踐證明,在12、1、2、3月份產犢的母牛全期產奶量較高,在7、8月份產犢的母牛全期產奶量較低。
4、外界氣溫 荷斯坦奶牛對溫度的適應范圍是0-20℃,最適宜的溫度是10-16℃。當外界溫度升高到25℃時,乳牛呼吸頻率加快,食欲不振,自身消耗增加,產乳量開始下降。氣溫達到30℃時,奶牛采食量和產奶量明顯下降,因此夏季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對奶牛十分重要。相對而言,乳牛不怕冷,荷斯坦奶牛在外界氣溫卞降到零下13℃時,產奶量才開始下降。只要冬季保證供應足夠的青貯飼料和多汁飼料,適當增加蛋白質飼料,一般對產奶量不會有很大影響。
5、疾病 影響奶牛產奶量的主要疾病有乳房炎、肢蹄病、代謝病,消化系統疾病,產科病,以及消耗性疾病和引起體溫升高的其他普通病和傳染病。其中乳房炎對奶牛產奶量危險最大。據統計,臨床型乳房炎發病率為2-3%,占奶牛總發病率的20-25%;隱性乳房炎的發病率為38-62%。因乳房炎淘汰的母牛占成年母牛淘汰數的10-15%。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