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圍產前期奶牛飼養管理主要目標是促進瘤胃微生物與乳頭狀突起的恢復與生長,使奶牛逐漸由以粗料為主的飼喂模式向高精料日糧模式過渡;激發免疫系統,減少疾病;減少產后代謝疾病。
1.1能量水平瘤胃微生物從高纖維日糧轉為對高淀粉日糧的完全適應需要3-4周的時間,所以,一般于分娩前21天開始逐漸增加精料,可每次增加0.3-0.5公斤,直至臨產前精料飼喂量達到5.5-6.5公斤,但最大喂量不超過體重的1%-1.2%,其中谷物的添加量可達到2.5-3.5公斤,以促進瘤胃細菌與乳頭狀突起的生長,另一方面,也可減少體脂的動用及與脂肪代謝有關的代謝紊亂的發生。NRC推薦圍產前期成年奶牛與青年母牛日糧能量濃度為1.62McalNEL/kgDM。
在圍產前期還有一件值得關注的事,應將該階段日糧種類與圍產后期日糧種類盡量調整為一致,特別是可能出現適口性問題的飼料,如過瘤胃脂肪等一些添加劑的逐漸添加,以減少產后日糧結構改變對奶牛產生的應激。
1.2蛋白水平粗蛋白水平調整為12%-15%,并增加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含量,達到粗蛋白的32%左右,一般發酵工業蛋白飼料、高溫處理的大豆等含較高的RUP。提高圍產前期日糧蛋白質含量可以提高乳蛋白產量和百分比,降低酮病、胎衣不下的發生率等等。
1.3纖維水平保證足量的有效纖維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建議NDF含量要大于32%。每天可飼喂2-3公斤優質禾本科干草,以促進瘤胃及其微生物區系功能發揮,防止真胃移位。
1.4預防低血鈣的措施為了預防產后低血鈣癥,以及減少由此引發的一系列代謝紊亂如干物質采食量降低、胎衣不下、產乳熱、真胃移位、酮病等等,我們需要調整圍產前期奶牛日糧的DCAD,使DCAD值在-50-150meq/kgDM范圍內。現在應用最廣泛,也是比較簡便有效的方法便是添加陰離子鹽,使奶牛尿液PH值降低到6.0-6.5范圍內,即能達到最佳效果。在添加陰離子鹽2-3天后,就可以對尿液PH值進行測定,測定方法是:飼喂后2-4小時采集尿樣,用PH計或PH試紙測試。
添加陰離子鹽有效激活了鈣的代謝,但也增加了鈣的排泄,為了滿足奶牛自身維持需要和胎兒生長需要,一般要求日糧中鈣的供給量在150克左右。
低血鎂和低血磷也常常造成圍產期奶牛產乳熱的發生,圍產前期給奶牛飼喂含鎂量為0.35%-0.40%的日糧可以防止產后血鎂濃度的降低,每頭奶牛每天飼喂40-50克磷,可滿足磷的需要量。
嚴禁飼喂緩沖劑并控制食鹽的飼喂量,因為鈉與鉀是強致堿性陽離子,一方面會提高日糧DCAD值,容易引起低血鈣,另一方面也會大大增加產后乳房水腫的發病率。
1.5圍產前期管理防止飼料突變及使用任何霉變和抗營養因子的飼料;加強管理,防止乳腺炎,做好保胎工作;提供清潔充足的飲水;加強放牧。
2圍產后期奶牛飼養管理主要目標是盡量克服DMI降低和能量負平衡的程度,及時調控并觀察奶牛,盡早恢復體質,減少代謝病的發生,確保在轉入高產牛群時奶牛處于良好的健康狀態。
提高新產牛日糧營養濃度,適應低采食量情況下的實際需要,減少體況損失。但精料增加不宜過快,否則會引起瘤胃酸中毒、真胃移位、乳脂率下降等一系列問題,一般前2周精料添加速度為每天0.5公斤左右。
可添加過瘤胃脂肪提高日糧能量水平,其補充量控制在干物質的2%-3%。
由于新產牛DMI不高,且動員體內蛋白質的能力有限,因此提高日糧蛋白濃度很重要,一般日糧粗蛋白含量推薦為18%-19%,其中應包括足夠的瘤胃降解與非降解蛋白,非降解蛋白含量達粗蛋白40%左右。
飼喂質量最好的粗料,中性洗滌纖維(NDF)含量為28%-33%,并保證有充足的有效長纖維(大于2.6厘米)。可每天飼喂2-4公斤優質長干草(最好是苜蓿),確保瘤胃充盈狀態和健康功能。
添加緩沖劑,以穩定瘤胃PH,增加DMI。一般小蘇打與氧化鎂一起使用,比例為2-3份小蘇打對1份氧化鎂,小蘇打添加量為0.75%DMI。
重點觀察子宮排出物的氣味與物理狀態,如有異常,及時處理。檢測糞便,如果糞便出現稀薄,顏色發灰,惡臭等不正常現象,則說明瘤胃功能不正常,應適當減少精料,促進奶牛對長粗纖維的采食。
記錄體溫,以及早發現可能患有乳腺炎或其它傳染性疾病或代謝病的奶牛;保持牛舍清潔、干燥,保證充足、清潔飲水。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