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乳牛患病是由于機體功能損害或因與外界環境失衡而引起,其結果是導致乳牛生長受阻、生產性能低下或喪失,嚴重的還會死亡。而飼養乳牛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盡可能多的產品(主要是乳)和保證產品對人的安全性(無公害)。因此,乳牛場必須堅持“防重于治、防治結合”的方針,使發病減少,而一旦發病,只要及時進行診治,可使患病造成的損失與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1.總則:牛傳染病的流行是由傳染源、傳染途徑和易感牛三個要素相互關聯而形成的,必須采取適當的綜合性衛生防疫措施,消除或切斷三者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才能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2.加強飼養管理,搞好清潔衛生:乳牛場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只有加強飼養管理,搞好清潔衛生,增強乳牛的抗病能力,才能減少疾病的發生。各類飼料在飼喂前必須仔細檢查,凡是發霉、變質、腐爛的飼料不得飼喂。牛的日糧應根據飼養標準配制,滿足生長和生產的需要,并根據不同階段及時進行調整。要保證供應足夠的清潔飲水。飼喂時還要經常注意牛的食欲變化及對飼料的特殊愛好。
乳牛應給予適量運動。除大風、雨雪、酷暑及放牧場潮濕泥濘不宜放牧外,應經常放牧,增加運動量和光照度。牛舍門窗要隨季節及氣候變化注意啟閉。其原則是:冬天要保暖,空氣要流通,防止賊風及穿堂風,以防乳牛感冒;夏天要做好通風和防暑降溫,有條件的可用冷水噴淋,防止熱應激。牛舍要盡量做到清潔與干燥。放牧場必須在每次放牧后清除牛糞,并經常清除雜草、碎磚石及其他雜物。
3.堅持消毒制度,加強隔離和封鎖:乳牛場必須嚴格執行消毒制度,清除一切傳染源。生產區及牛舍進口處要設置消毒池及消毒設備,經常保持對進出人員及車輛進出時的有效消毒。生產區的消毒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牛舍每月消毒一次,牛床每周消毒一次,產牛舍、隔離牛舍和病牛舍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必要的經常性消毒。如發現牛只可能患有傳染性疫病時,病牛應隔離飼養,死亡乳牛應送到指定地點妥善處理。養過病牛的場地應立即進行清理和消毒,污染的飼養用具也要嚴格消毒,墊草(料)要燒毀。發生呼吸道傳染病時,牛舍內還應進行噴霧消毒。在疫病流行期間應加強消毒的頻率。
引進新牛時,必須先進行必要的傳染病檢疫。陰性反應的牛還應按規定隔離飼養一段時間,確認無傳染病時,才能并人原有牛群飼養。當暴發烈性傳染病時,除嚴格隔離病牛外,應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還應劃區域封鎖。在封鎖區邊緣要設置明顯標志,減少人員往來,必要的交通路口設立檢疫消毒站,執行消毒制度,在封鎖區內更應嚴格消毒。應嚴格執行獸醫主管部門對病、死牛的處理規定,妥善做好消毒工作。在最后一頭牛痊愈或處理后,經過一定的封鎖期及全面徹底消毒后,才能解除封鎖。
4.建立定期檢疫制度:牛結核病和布魯氏菌病都是人畜共患病。早期查出患病牛只,及早采取果斷措施,以確保牛群的健康和產品安全。按現今的規定,牛結核病可用牛結核病提純結核菌素變態反應法檢疫,健康牛群每年進行兩次。牛布魯氏菌病可用布魯氏菌試管凝集反應法檢疫,每年兩次。其他的傳染病可根據具體疫病采用不同方法進行。
寄生蟲病的檢疫則根據當地經常發生的寄生蟲病及中間宿主進行定期的檢查,如屠宰牛的剖檢、寄生蟲蟲卵的檢查、血液檢查以及體表的檢查等,對疑似病牛及早作預防性治療。
5.定期執行預防接種制度: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疫情不一,應遵照執行當地獸醫行政部門提出的奶牛主要疾病免疫規程,定期接種疫苗。增強乳牛對傳染病的特殊抵抗力,如抗炭疽病的炭疽芽孢苗等。
6.嚴格執行農業部有關獸藥管理條例新的實施細則和認真實施NY5046-2001無公害畜產品“奶牛飼養獸藥使用準則”和NY5047-2001“奶牛飼養獸藥防疫準則”。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