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喂甜高粱稈法。甜高粱稈出汁率達65%~70%,糖分含量18%~20%,蛋白質、脂肪分別比玉米高8.7%和17.6%,無氮浸出物比玉米高64%。據試驗,給奶牛喂甜高粱稈,每頭牛每日比喂玉米增加產奶量0.5~1千克。
(二)喂含鉀豐富的飼料法。奶牛產奶要消耗大量的鉀元素。據測定,每天奶牛體內有20%~40%的鉀進入奶中。因此,多喂含鉀豐富的飼料,如苜蓿等豆料植物和禾谷類精料,能增加產奶量。
(三)喂發酵桔葉法。日本研制成一種柑桔葉發酵催奶飼料,用該料喂牛,產奶量可提高30%左右。方法是:在初春對柑桔樹剪枝時,將枝葉收集起來,洗凈后切成碎片,再拌以少量啤酒作為發酵劑,放入儲器內,發酵10天即成。
(四)喂松香草飼料法。用松香草作為奶牛的配料,不但使奶牛能保持良好的口感,還比喂玉米每天多產1千克牛奶。
(五)喂秕殼葵花籽法用秕殼葵花籽喂奶牛,奶牛的產奶量明顯提高。在飼料中加入10%~20%的秕殼葵花籽,可提高產奶量。
(六)喂粥料法。有資料表明,給奶牛喂粥料比喂干濕料提高產奶量13%。加工粥料可先把粉狀精料加少許食鹽用少量水沖稀攪勻,待鍋內水沸騰時倒入,攪拌5~10分鐘即成。
(七)喂小蘇打法。在奶牛日糧中添加小蘇打,能增強奶牛的食欲,有利于粗纖維的消化,提高產奶量,特別是對終年喂青貯料和精料偏高的牛,效果更佳。喂法:奶牛產犢后開始補喂,到產奶期結束為止,每10千克飼料中拌入150~200克小蘇打。
(八)添加胡蘿卜素法。在奶牛開始產奶后30天和92天的日糧中添加7克胡蘿卜素制劑,每個產奶期能凈增牛奶200千克。
(九)加喂磷石膏法。國外以磷石膏作為奶牛飼料添加劑,在每頭奶牛的基礎日糧中添加71.5克磷石膏,可使產奶量增加,降低每千克牛奶的配合飼料消耗量。
(十)加喂脂肪法。油脂產熱性能高,能改善飼料的適口性,在飼料中添加3%~5%的動物油脂,可提高奶牛對飼料的消化率,同時要適當提高飼料中鈣的含量。
(十一)增喂氮、硫法。將尿素、芒硝同水配成1:2的溶液,按每1噸青貯飼料加5千克尿素和0.5千克芒硝的比例,均勻地噴灑在待貯的大麥、豌豆、青玉米等飼料上,可使飼料中的粗蛋白質提高4.9%,胡蘿卜素增加37%。增加氮、硫含量后,日糧中的精料可減少40%,能增加產奶量。
(十二)夜間補料法。冬季夜間11點左右補給產奶牛1千克熱熟料,可增加其營養,提高抗寒能力,日增鮮奶2千克以上。夏季補給夜料也可達到同樣的效果。
(十三)講究擠奶法。俗話說:"牛奶出在奶牛的口和擠奶員的手",這說明擠奶技術和產奶量的高低關系極大。一般擠奶前擦洗和按摩乳房,既有利于牛奶衛生,又可促進乳腺神經興奮,增加產奶量。實踐證明,在擠奶前按摩乳房,可提高產奶量和乳脂率。
(十四)驅蟲法。據國外試驗,用噻苯咪唑給奶牛驅除消化道線蟲,可以增產牛奶,每頭牛每個泌乳期可多產奶400~500千克。方法是:在母牛產犢后48小時以內,口服噻苯咪唑,每千克奶牛體重服用68.8毫克。
(十五)冬季增加光照法。據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證明,不增加任何飼料,僅在奶牛產犢后的頭2個月,每天保證有16小時的光照,就能提高產奶量。
(十六)冬飲溫水法。冬季給奶牛飲溫水可提高產奶量,但不可使用太熱的水。試驗證明,飲10℃水日產奶量為24.5千克,飲17℃的水日產奶量為24.8千克,而飲24℃水的日產奶量只有24.6千克。
(十七)頭部冷熱法。把熱水袋固定在奶牛兩角之間,冬季灌滿熱水,夏季灌滿冰涼水,使奶牛感到舒適,冷熱應適度,產奶量隨之增加。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