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為什么許多奶農養的奶牛產奶稀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說說牛奶的組成,然后講講影響牛奶稀稠的因素,最后再講應采取的措施。
一、牛奶的組成
牛奶是多種成分組成的液體,據分析證實至少有100多種化學成分。但主要成分是水分、脂肪、蛋白質、乳糖、鹽類、以及微量其他物質(如磷脂、維生素、酶、色素、氣體、白細胞等)。乳大致可分為水和干物質(干物質還可分為脂肪和無脂固形物)。
正常的牛乳成分含量,基本是穩定的,但各成分都有一定的變動范圍,其中變化最大的是乳脂肪,其次是乳蛋白質,乳糖的變化較小。牛奶的檢驗就是根據奶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來定等定級的。牛奶組成中大部分是水分(86%―89%),干物質占11%~14%,牛奶的稀與稠主要與干物質的含量有關。而干物質又直接與組成他的乳脂肪、乳蛋白、乳糖等的含量有關。
二、影響牛奶稀稠的因素
牛乳中脂肪和蛋白含量是牛奶最重要的兩個質量指標。牛奶中脂肪和蛋白的增加,不僅增加了牛奶的稠度,提高了營養價值,而且提高了牛奶的收購標準,直接增加了養牛戶的經濟效益。
牛奶中脂肪和蛋白的含量,依牛種、品種、個體、泌乳月份、胎次和飼料種類及飼養水平、季節等方面的不同有很大差異。乳中脂肪含量乳脂率是牛奶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蛋白質的含量則直接影響奶酪的產量。
(一)牛種和品種 每個牛種和品種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氣候和社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因而都具有自己固有的遺傳特性和一定的經濟有利性狀,因而牛乳的質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二)個體 同一牛種或品種的不同個體,由于個體間遺傳差異,即使在同樣飼養環境條件下,產奶量、奶質量仍有很大差異,這也是選育工作的魅力所在。
(三)年齡、胎次和泌乳階段 養牛實踐表明,奶牛隨著年齡和胎次的增長,所產奶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略有下降。泌乳前期奶量增加,乳脂率、無脂固形率都減少;泌乳后期奶量減少,乳脂率、無脂固形率都增加。
(四)飼料及飼養管理因素
1.奶牛日糧精料過多粗飼料嚴重不足。為了追求高產奶量,給產奶牛過多增加精飼料喂量,粗飼料不足,使瘤胃乙酸生產下降,乳脂率降低。牛瘤胃產生的揮發性脂肪酸中,只有乙酸除了作為能量來源外,同時可以作為牛乳脂肪合成的原料,而乙酸的來源是粗飼料中的纖維素,特別是干草。實踐中,日糧中干草維持在1千克-2千克時,牛乳中的脂肪率將會降低0.3%―0.5%;最適宜的日糧應含有5千克干草。日糧中,若用秸稈代替40%的干草,可以大幅度降代產奶量和乳脂率。因此粗飼料的數量和質量對提高乳脂率非常重要。當日糧中粗飼料所占比例降至40%以下時,乳脂率含量明顯下降;粗飼料比例低于10%時,乳脂率含量降至2%以下(正常為4%)。
精飼料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飼喂過多的精料將會改變瘤胃的消化過程,增加丙酸的形成,降低乙酸的含量,丙酸不能用于合成乳脂,因而導致乳脂率降低。建議產奶母牛每產1千克奶,精料不要超過300克。“以料換奶”的生產方式,不但造成精料的浪費,增加飼養成本,而且會影響奶牛的繁殖,易引起癌胃酸中毒、瘤胃遲緩等的發生,降低養牛效益。
2.粗飼料品種單一,質量較差。據調查,農戶實施全株帶穗玉米青貯飼喂奶牛的不足20%;飼喂玉米秸稈青貯的農戶約占30%;喂玉米秸、麥秸的農產占50%以上。絕大多數奶農沒有種植牧草或紅蘿卜,奶牛的青飼料僅靠田間路邊野生雜草,時斷時有地供給。許多奶農給奶牛的日糧主要形式為“青貯+精料”或“麥秸+精料”的飼養模式。而且青貯料由于保管不善二次發酵發霉變質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青貯料質量下降,奶牛采食量減少,因而影響了產奶量和奶的質量。
3.日糧粗蛋白含量下降,導致乳蛋白率下降。當日糧粗蛋白含量從17%降至9%時,粗蛋白下降1%,乳蛋白下降0.2%。
4.產奶牛的飼養管理環境不良。牛舍相對濕度大于90%,乳脂率將下降0.16―0.18%;環境溫度過高,也將促使乳脂率下降。冬季天氣良好時,給奶牛進行運動,可促進乳脂率提高0.17~0.24%。由于環境衛生條件差,使產奶牛患上乳房炎,乳成分合成機能明顯降低,造成乳脂率、無脂固形物明顯降低;由于飼料飼喂的不均衡、體況不良、飼喂變質飼料等原因,造成肝臟機能下降,使轉化成乳成分原料的營養供給不足,乳脂率下降,無脂固形物合成減少,牛奶變稀。
5.暑熱刺激。因天氣酷熱造成產奶牛食欲下降,采食量不足,奶牛體力下降和乳腺機能降低等。
6.擠乳技術不正確。不良的擠乳準備工作、擠奶機的真空度及脈動次數等不正確,不僅影響奶產量,也影響乳脂率的提高。
此外,環境的突然改變,原有飼喂程序的破壞,飼養員、擠奶員的改變,疾病等對產奶量和質量都有影響。
(五)選種選配奶牛中的錯誤
1.片面追求產奶量,忽略了乳脂率的提高。選擇種公牛配種時,只注意了產奶量指數,忽視了乳脂率指數,因而選擇了高產奶量、低乳脂率的公牛,結果女兒的產奶時雖然提高,但奶卻更稀了。
2.為了貪圖便宜,使用未經正式鑒定過的公牛(精液)配種(甚至使用無配種許可證的劣等公牛),最終不但女兒的產奶量未得到提高,奶的質量也未得到改進。
三、改進措施
(一)正確選種選配
1.選擇與配公牛不但產奶指數要高,而且乳脂率指數必須高于與配母牛,這這樣后代奶的質量才能從遺傳上得到提高。
2.杜絕使用未經過后裔測定的公牛(精液)配種;堅決不用無系譜、無配種許可證的“野”公牛配種,以免降低后代的產奶性能和奶質量。
3.針對自身母牛產奶質量差的情況,選用產奶質量好的公牛進行改進,以期后代產奶質量能得到提高。
(二)正確控制日糧中精粗飼料比例 牛乳中含有脂肪、蛋白質、糖、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各種營養物質,絕大部分是在乳腺內由從血液中選擇吸收的各種牛乳前驅物合成的,如乳中90%的蛋白質是由飼料中的前驅物在乳腺中合成的,10%的蛋白質是由血液直接攜帶來的。所以前驅物不足,就不能保證乳量和乳成分的正常組成,反之前驅物過多則造成浪費。牛乳成分含量一般隨生產階段和日糧營養水平波動。精料和粗料的比例大致為50:50(范圍60:40~40:60),此比例是使乳中成分最高的飼料比例。在泌乳高峰期,奶牛養分需要量變大,要充分保證日糧的質量和飼料結構,質量不好或結構不好時,常常造成蛋白質不足。蛋白質喂量不足時,會造成奶量減少,乳蛋白率降低,奶變稀。為了提高日糧能量,在增加精飼料的同時應增喂優質粗飼料。
(三)充分保證粗飼料品質 實踐證明,優質苜蓿干草較劣質干草可提高產奶量800―1200千克/年?頭,同時優質粗飼料可提高乳脂率0.1―0.2%,乳蛋白率提高0.03―0.06%,乳糖提高0.02―0.04%,無脂固形物提高0.05―0.09%。品質較低的粗飼料使高產奶牛不能發揮高產潛力,體質變差,牛奶品質下降,達不到乳品加工的等級要求,直接降低經濟效益。對品質較差的粗飼料,可通過物理、化學和微生物的處理方法提高其營養價值,粗飼料品質的提高,可提高奶牛干物質采食量,優化奶牛瘤胃環境,改善營養物質在體內的消化代謝,實現奶牛對粗飼料的最佳利用,最終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牛奶質量和養牛效益。
(四)注意加強奶牛的防暑降溫措施 奶牛的最適生產溫度為10―16℃,并且具有耐寒畏熱的特性,尤其荷斯坦牛耐熱性更差。為此,夏季應注意做好:
1.調整日糧,加強管理。提高日糧能量濃度,促進奶牛增加采食量。適當增加谷物喂量,添加脂肪酸鈣,增加適口性好的多汁青綠飼料、塊根、瓜類等。在夜間或清晨氣候涼爽時增加一次飼喂。加強飲水減少牛舍存欄數以利散熱。改變精料粉料為顆粒料,以提高精料的消化吸收。
2.加強通風與噴淋降溫。
3.綠化環境。牛舍周圍、運動場四周要進行綠化,既能美化環境,又有起遮蔽作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