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輪狀病毒病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多種幼齡動物的急性胃腸道傳染病,以精神萎頓、厭食、嘔吐、腹瀉、脫水為其主要特征。成年動物一般呈隱性感染。
1、病原及流行病學輪狀病毒是屬于呼腸病毒科輪狀病毒屬。輪狀病毒感染局限于小腸上皮細胞。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主要發生在幼齡動物。牛、羔羊、幼駒、豬、兔等對本病均易感。本病多發生在出生后數周內的幼畜,特別是10~45日齡的幼畜。本病發生無明顯的季節性。由于病毒主要在小腸上皮的細胞內大量繁殖,所以大量病毒是隨糞便排出。人、畜主要是通過接觸感染者及污染的環境而感染。
2、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臨床癥狀:牛的潛伏期1~4天。多發生于出生后3天至15周齡的犢牛。病牛的精神沉郁,體溫正常或稍高,吃乳減少。牛腹瀉糞便呈灰白色或黑褐色,含有未消化凝乳塊,并常有黏液或血液,腹瀉持續4~7天,病犢明顯脫水,死亡率可高達50%。病理變化:病變主要在消化道。胃馳緩,內容物呈凝乳塊和乳汁。腸壁菲薄,呈半透明,內容物呈灰黃色或灰黑色。小腸絨毛縮短。
3、診斷及鑒別診斷本病的診斷除了臨床癥狀外,主要通過實驗室診斷進行確診。(1)病原學檢查常用的方法有電鏡檢查、病毒分離、免疫熒光抗體技術等。(2)血清學檢查運用血清學檢查進行抗體檢測,常用方法有間接酶聯免疫吸附(ELISA)試驗。本病的鑒別診斷主要是與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及牛黏膜病相區別。豬傳染性胃腸炎和豬流行性腹瀉是由兩種不同的冠狀病毒引起,只發生于豬,且各種年齡的豬均易感,且傳播迅速,癥狀較重。牛黏膜病是由黏膜病毒引起,主要發生于牛,癥狀主要是有發熱、咳嗽、水瀉、消瘦、消化道黏膜發炎、糜爛及淋巴組織損害等。輪狀病毒易與其他病毒混合感染。
4、防制措施(1)治療對本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主要采取補液、腸道收斂及防止繼發感染等對癥療法。(2)預防主要用弱毒苗進行預防接種,以及采取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等綜合性防制措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