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畜牧業發展迅速,以畜牧業為主線的養殖戶日益遞增,原始游牧的籠頭向經濟圈養的方式進展,擁現出一大批專業戶、養殖戶,筆者將10年的工作經驗,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尾寒羊乳癰24例,收效良好。
1臨床資料
經24例病例的觀察,產羔在2胎以上的發病有19只,占80%;產羔在一胎的有5只,占20%。24例均為多胎寒羊,其中,初產發病2例,經產發病22例;產前發病2例。產后一個月內發病15例;產后2~4月發病有7例。
小尾寒羊乳癰主要表現為乳房腫脹、疼痛拒按、發紅發熱、產乳量減少、乳汗變稀、色淡量少,內有絮狀物或硬乳塊,有時混有膿汁和血液,重癥者伴有明顯的全身癥狀,精神沉郁,食草減少,體溫升高,拒絕羔羊吸乳,口紅燥,脈洪大。
2治療方法
2.1金銀花25g,連翹15g,蒲公英30g,知母12g,穿山甲10g,瓜萎12g,丹參12g,黃芩10g,柴胡9g,當歸14g,乳香10g,沒藥19g,甘草3g,研為細末,開水沖調,溫后一次灌服,1劑/d。
加減:原方治乳癰初期,乳結不通確有一定的效果,如果乳房紅腫熱痛嚴重,全身癥狀明顯,口紅赤干燥、尿黃、糞干脈洪大,屬邪毒熾熱者,應加重清熱解毒的劑量,再加入天花粉12g,生地20g,黨參10g,大黃15g等;乳房紅腫熱痛和全身癥狀不太嚴重,但乳房內腫塊大,產乳量下降者,應加赤芍12g,紅花1.6g,漏蘆12g,王不留10g,通草10g,皂刺9g;伴有外感者加荊芥12g,防風12g,薄荷10g,伴有子宮炎者,加山藥10g,車前子10g,川芎12g,黃柏10g,蒼術10g;產后惡露不盡者加紅花12g,益母草20g,生蒲黃9g;如食欲不振又加山楂16g,麥芽16g,神曲12g等。
2.2抗菌素療法,乳房紅腫熱痛癥狀嚴重或全身癥狀明顯者肌肉注射青霉素、鏈霉素;乳房癥狀和全身癥狀嚴重者,靜脈注射紅霉素、葡萄糖、維生素C,安鈉咖、氫化可的松等;無全身癥狀,擠盡患病乳房乳汁,熱后用乳頭導管向每個患病乳房內注入青霉素80萬IU,鏈霉素100萬IU,生理鹽水20~30ml,并適當按摩,使藥液在乳房內分布均勻,乳房注射1~2次/d。
2.3局部外敷,自配6%~8%的鹽水適量,加溫至50~60℃,浸濕干毛巾,反復熱敷患部,然后將鮮蒲公英搗爛,酒調布包外敷,如果乳房紅腫熱痛不嚴重者,用鹽水敷后,可適當用力摩擦,在外敷鮮蒲公英,鹽水熱敷1~2次/d,此外,應及時擠乳,以減輕乳房內壓,促進炎性產物排除。
3治療效果
3.1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3.1.1痊愈:乳房紅腫熱痛完全消失,乳汁肉眼觀察正常,產乳量顯著增加,全身癥狀消失,對羔羊的吸乳不反抗。
3.1.2好轉:乳房紅腫熱痛明顯減退,產乳量有所提高,全身癥狀消失,對羔羊的吸乳有反抗現象。
3.1.3無效:全身癥狀基本消失,精神食欲等恢復正常,但乳房紅腫熱痛無明顯減輕,乳汁異樣變化無明顯改變,產乳量無恢復或在治療過程中病情惡化,改用其它方法治療,或停藥后病情復發。
3.2療效治療的24例病程中,痊愈21例,占87.5%,其中,治2~3d的19例,3~7d的2例,好轉3例,占12.5%;總有效率95.8%,無效1例,占4.2%。
4病例
例12005年5月4日,由我縣二塘鄉科卻村當智的一只3歲小尾寒羊,產后第3d,右部乳房腫脹,乳汁變稀色淡黃混少量的絮狀物,產乳量減少。檢查,右側乳房有一8cm×10cm腫塊,質硬,疼痛拒按,皮溫增高,乳房表面靜脈怒張,口色青,脈弦澀,體溫41.2℃。治療內服中藥,金銀花25g,連翹15g,蒲公英30g,穿山甲(炒)10g,瓜萎12g,丹參12g,赤芍12g,當歸14g,柴胡12g,黃芩10g,乳香12g,沒藥10g,王不留10g,知母12g,甘草3g,研未開水沖調,候溫灌服,1劑/d,局部用鹽水熱敷2次/d,適當按摩,鮮蒲公英搗爛調熱酒布包敷,青鏈霉素生理水溶液乳房注入2次,連治3d痊愈。
例22005年6月5日,二塘鄉角扎村才項一只4歲小尾寒羊整個乳房腫脹,對羔羊吸乳完全拒絕,乳汁稀呈淡黃色,混絮狀物,凝血塊和血液,患畜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反芻停滯,口紅燥,鼻鏡干,體溫42℃,脈洪大,呼吸迫促,患部乳房紅腫熱痛嚴重,以致后軀發硬,運動困難,治療:金銀花25g,知母12g,連翹15g,蒲公英30g,黃芩10g,穿山甲(炒)10g,瓜蔞12g,丹參12g,當歸14g,沒藥10g,天花粉12g,車前子10g,川芎12g,甘草3g,水煎服,1劑/d,每日按下述順序一次靜注,10%維生素C2ml、20%安鈉咖2ml、10%葡萄糖300ml,注射用水溶解的乳酸紅霉素100萬IU、氫化可的松20ml。鹽水熱敷2次/d,鮮蒲公英外敷2次/d;青鏈霉素乳房注射2次/d。治療2d后,體溫降至常溫,精神好轉,吃少量草,乳房紅腫熱痛癥狀顯著減輕,停用靜注西藥,中藥也減輕清熱解毒的劑量,加王不留行、漏蘆、皂刺、穿山甲加至15g,1劑/d,局部用藥同前,又治3d,乳房和全身癥狀消失、痊愈。
5體會
乳癰屬于現代獸醫學中臨床型乳房炎,是由多種非特異性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主要有鏈球菌、葡萄球菌、化膿棒狀桿菌、大腸桿菌等,祖國獸醫學認為,乳癰因產后飼養管理失調,外感風寒熱邪,肝脾失和,氣滯血凝,濕熱濁氣蘊結而成。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破氣散瘀,消腫通乳為主,據現代藥理學抗菌試驗證明,本藥方中的知母、金銀花、蒲公英、黃芩、瓜蔞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金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有殺滅和抑制作用;當歸丹參、乳香、沒藥具有調節毛細血管運動,改善微循環、活躍組織代謝、促進毒物排除的功能;柴胡、穿山甲等能調節乳腺機能、促進分泌、增加泌乳量。通過24例臨床驗證,中藥對乳癰療效顯著,有進一步研討的價值。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乳汁是病原微生物生長的培養基,乳汁蓄積是乳房炎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祖國醫學也認為“乳汁蓄結與血氣相博”,而造成乳癰。所以,早晚羔羊吸乳后注入藥物,對預防乳癰的發生都有重要作用。臨床實踐證明,對乳癰的治療,病程越短者,療效越好,治愈率越高。因此,治療要及時,徹底,臨床癥狀消失后,還繼續用2~3次,對乳房腫脹,乳結不通者,在炎癥消失后,藥方中適當加入通乳藥,促進產乳量的恢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