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肉羊生產中,疫病的防治是增產增收的保障,養殖戶應基本掌握肉羊常見傳染病的診斷和治療技術。
問:現在肉羊生產中都要注意哪些傳染病的發生?
答:羊的傳染病在我們國家不一定發生過,或者多年沒有發生了,但是有些病一旦發生,危害是相當大的,比方說炭疽、口蹄疫、藍舌病,這些病危害就很大,特別是炭疽病,如果是急性的炭疽會造成大批死亡;另外,傳染病還有破傷風、羊鏈球菌病、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羔羊痢疾、羊痘和羔羊大腸桿菌病等等。
問:炭疽的危害是造成羊群大批死亡嗎?
答:不僅是造成羊的死亡,炭疽是人和多種家畜共患的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這個病的特點是敗血癥變化,脾臟顯著腫大,皮下和漿膜下組織呈現出血性膠樣,血液凝固不良。
該病原本身對外界的抵抗力不強,但與外界接觸很容易形成芽孢,芽孢有很強的抵抗力,干燥狀態下可存活10年以上,所以對這個病要格外小心,搞不好它要經常發作。干熱(150℃)消毒60分鐘才能殺死,121℃高壓濕熱滅菌15分鐘才能殺死,人和羊均易感染這個病,病羊是主要的傳染源,瀕死病羊體內及其排泄物中有大量菌體,被污染的土壤、水源、牧地則可成為長久的疫源地。主要經消化道、呼吸道及吸血昆蟲叮咬而感染,多發于夏季,呈散發或地方性流行。
問:炭疽的癥狀是什么樣的呢?
答:炭疽的癥狀多為最急性,體溫42℃以上,突然發病,患羊昏迷、眩暈、搖擺、倒地、呼吸困難、結膜發紺、全身戰栗、磨牙、口鼻流出白色泡沫、肛門陰門流出血液且不易凝固,數分鐘即可死亡。病緩者表現興奮不安、行走搖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粘膜發紺,后期全身痙攣、天然孔出血,數小時死亡。
問:這個病危害這樣嚴重,應該如何預防呢?
答:對于經常發生區,每年應進行一次無毒炭疽芽孢苗預防注射;確診為炭疽后,用棉花或破布塞住死羊的口鼻、肛門、陰門等天然孔,然后于偏僻地方深埋;羊舍、場地、用具等用10%熱燒堿溶液或20%漂白粉或0.2%升汞消毒,羊舍以1小時間隔共消毒3次;病羊吃剩下的草料和排泄物要深埋或焚燒。
炭疽的治療,必須在嚴格隔離的條件下治療。第一種方法是血清療法:患病后立即皮下或靜脈注射抗炭疽血清50~120毫升,12小時后如體溫不下降,再注射1次;第二種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青霉素肌注,大羊160萬~240萬單位,小羊80萬~160萬單位,每6小時1次,10%磺胺嘧啶鈉肌注,第一次30~40毫升,每隔8小時注射20~30毫升。
問:以前聽說過破傷風危害很大,搞不好就要丟掉性命?
答:破傷風又叫強直癥,是由破傷風梭菌經傷口感染產生破傷風毒素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破傷風桿菌廣泛存在于土壤和塵土中,家畜因外傷、閹割、去角、剪毛、分娩、斷臍以及各種外科手術等而感染。
這個病的癥狀:潛伏期1~2周或更長,早期癥狀常見肌肉痙攣、咀嚼緩慢、頭頸運動不自然,隨后病羊頭頸伸直、牙關緊閉、流涎、四肢張開、僵硬、尾上舉、呆如木馬,發病后期常因急性胃腸炎而引起腹瀉,病死率很高。
問:這個病如何治療呢?
答:特異性療法是在早期用抗破傷風血清(破傷風抗毒素),療效較好。成羊皮下1毫升,免疫期為1年,小羊減半;第二年再注射1次,免疫期可達4年;對癥療法就是在早期可大劑量應用青霉素240萬~320萬單位,每日2~3次,10%磺胺嘧啶鈉每次10~20毫升,每日2次,連用數天。
問:前面您講口蹄疫危害也很大,從一些新聞報道中我們知道國外有些地區曾經爆發口蹄疫,請您講講口蹄疫具體是什么樣的病?
答:羊口蹄疫是一種具有高度傳染的急性傳染病,其特征是口腔粘膜,趾間及乳房上發生水泡和爛斑,它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
病原為口蹄疫病毒,分A、O、C等7個主型,各型之間不能交叉免疫,病毒的毒力很強,對外界的抵抗力相當大,在羊毛、干草和糞便中能存活很長時間,主要經消化道感染,也可經受傷的皮膚,粘膜及呼吸系統傳播。在新疫區呈流行性,發病率可達100%,而在老疫區發病率較低,常呈一定的季節性,秋天開始,冬季加劇,春季減緩,夏季平息。
這個病的臨床癥狀是:體溫升高到40~41℃以上,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并在口腔粘膜及趾間、乳頭的皮膚上,發生豌豆大至蠶豆大的水泡,以后水泡互相匯合,形成大水泡或連成一片,并很快破潰,遺留邊緣整齊的紅色爛斑,病羊大量流涎,開口時常可聽到吮音,運步時呈現跛行,嚴重者長期伏臥,起立困難,如感染化膿或發生壞死時,蹄匣可能脫落,蹄骨出現壞死等。綿羊患病時主要在蹄冠、蹄踵和趾間發生水泡和爛斑,口腔很少見到病變,山羊患病時,口腔及蹄部都有水泡和爛斑。
問:如何預防口蹄疫呢?
答:在疫區、受威脅區根據流行的毒型注射口蹄疫疫苗。發現口蹄疫時,應立即向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疫情,實行封鎖,采樣水皰皮和水皰液,送檢定型;同時,要封殺病羊和同群羊,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進行控制、撲滅,禁止病羊外運,杜絕易感動物調入,飼養員要嚴格執行消毒制度和措施;對全群羊只進行檢疫,立即隔離病羊;實行緊急預防接種,對假定健康動物、受威脅區動物,實施預防接種,建立免疫帶,防止疫病傳出;嚴格消毒,羊舍及用具用4%燒堿水消毒,生皮用飽和鹽水加0.2%燒堿液消毒,毛及干皮用甲醛溶液蒸氣消毒,糞便送指定地點發酵后利用。在最后一只病羊痊愈或捕殺后,經14天無新病例出現,經過徹底消毒后,由發布封鎖令的政府宣布解除封鎖。
問:藍舌病是一個什么樣的病,過去很少聽過?
答:這是由藍舌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綿羊易感性最大,山羊也能患此病。病的特征是發熱,白細胞減少,口腔、鼻腔和胃腸粘膜潰瘍性炎癥,乳房和蹄冠上也常有病變,且常因蹄真皮層遭受侵害而發生跛行。
病毒存在于病羊的血液和內臟中,病毒抵抗力較強,主要傳染媒介是昆蟲(伊蚊及庫蠓),呈季節性流行,多發于濕熱的夏季和早秋,特別是池塘、河流等較低洼地區。
潛伏期一般為3~8天,病初體溫升至40~42℃,厭食、口流涎、雙唇發生水腫,可蔓延到整個面部、耳部、舌及口腔粘膜充血潰瘍,呈藍紫色,吞咽困難,唾液呈紅色。如繼發感染,進一步引起組織壞死,口腔惡臭,呼吸困難;有時蹄冠發生炎癥,跛行,甚至以膝爬行或臥倒不動;病羊消瘦,便秘或腹瀉,有下痢并帶血;孕羊流產;病羊被毛易折和脫落,體軀兩側大片脫毛,皮膚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和出血斑。發病率30%~40%,病死率20%~30%,多由于并發肺炎或腸炎而死亡,病程為6~14天,不死的10~15天開始復愈。
問:如何預防藍舌病呢?
答:每年應注射雞胚化弱毒疫苗或牛腎臟細胞致弱的組織苗,半歲以上的羊按說明用量皮下注射,10天后產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生產母羊應在配種前或懷孕后3個月內接種疫苗,發現病羊應捕殺,對場地和用具進行徹底消毒。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