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初生羔羊死亡的原因比較復雜,但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原因:首先取決于繁殖母羊的膘情與體質,“母肥子壯”、“羔胖病少”即說明了生產母羊、初生羔羊與疾病3者之間樸素相生的關系,而“母令子盜”、“子盜母氣”則反映了子母相克的病態結局。第二是羔羊初生所處的環境條件,主要指溫度、濕度與衛生環境。第三是羔羊初生7日齡內的科學護理。實踐證明,做好接羔保育工作是養羊生產各個環節有機的相加與延續,是一個整體的鏈條,某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整體產仔成活率的下降。
1母畜方面的原因
1.1由于母畜體弱造成的無乳或少乳
傳統的春羔生產一般在農歷10月配種,羔羊的胚胎發育期正值北方漫長的枯草期,而胎兒的主要發育階段正處于枯草后期的母羊嚴重掉膘階段,因此產春羔的母羊經常出現嚴重的缺乳或少乳問題。同時春季易導致羔羊先天營養不良性疾病,如低血糖、低蛋白血、白肌病和佝僂病的發生。另一方面,由于母羊缺乳,初生羔羊不能從母體的初乳中獲取免疫球蛋白(母源抗體),必然造成抗病能力的下降。據統計,不能吃到初乳而通過人工補飼的羔羊80%會出現消化不良性腹瀉,并極易繼發感染其他疾病造成死亡。由于“子盜母氣”的原因,無乳或少乳母羊的棄羔現象也十分普遍。事實上,農牧民并非不重視畜群的抓膘保膘正作,但觀念上沒有走出擺脫春羔生產、靠天養畜的誤區。真正實現冬羔生產、提前配種,可有效避免枯草后期母畜掉膘嚴重與胎兒后3個月主要生長發育期營養需求旺盛的矛盾。而枯草前期母羊的膘情處于相對穩定期,此期生產不僅能解決無乳和少乳的問題,也能減少羔羊先天性疾病和弱羔的產生。
1.2傳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
在加強懷孕母羊飼養管理的同時,應根據計劃免疫項目及時做好免疫工作,搞好流通檢疫。實踐證明,一些傳染病,特別是急烈性傳染病的流行。如五號病、羊痘、布病等都會給羔羊生產造成巨大損失。
1.3母畜體弱或難產
臨產母畜子宮陣縮無力造成的延產死亡、弱羔無力突破胎膜引起的死亡和初產母羊的難產,這部分病例占2%~3%。除初產母畜難產外,一般均由母畜體質方面的原因造成。
2加強繁殖母羊的飼養管理
2.1全面推廣冬羔生產
冬羔生產與春羔生產比較有以下優勢:
①冬羔生產可當年育肥出欄,縮短生產周期。
②增加母畜比重,減緩草畜矛盾,利用有限資源實現最大產出。每頭每年多育肥1只羔羊出欄,可純增收入200元,這是提高農牧民收入的最佳方法。
③冬羔生產改變了傳統的生產習慣,克服了枯草后期母畜膘情嚴重下降脂測定平均下降10kg以上)與胎兒后期生長發育階段營養需求旺盛的矛盾,可大幅度減少羔羊先天性營養不良性疾病的發生和弱羔生產的機會,也能減少母羊產后無乳和少乳現象。
④冬羔生產期的氣溫相對較低,致病菌相對被抑制,可減少感染疾病的機會。相反,春羔生產期間氣溫多變,致病菌相對活躍,羔羊發病率相應提高。
⑤冬羔生產相應延長了羔羊的生長發育期,可消除春羔中最低10%“碴子羊”不能越冬的問題。
2.2母羊孕期微量元素的補充
大力推廣稀土礦物質微量元素鹽磚的使用。稀土礦物質鹽磚的配方按比例含有鈣、磷、銅、鋅、硒、碘、鉆等16種常量和微量元素。據資料介紹,由傳統啖鹽改用稀土礦物質鹽磚自由舐食,在同等飼養條件下增加體重30%,產羔成活率提高22%以上,并能有效預防因缺鈣引起的軟骨癥、缺硒引起的白肌病及弱羔、流產等疾病。
3羔羊出生后7日齡內發生死亡的原因及對策
羔羊出生7天內生命稚嫩,防御機能尚不健全,如護理不當極易誘發疾病,導致死亡。而7日齡之后發病率明顯減少,抵抗力增強。所以羔羊出生7日齡內的護理可以說是決定羔羊成活的關鍵。
3.1分娩過程障礙
對無論是胎兒無力突破胎膜的延產或臨產母羊子宮收縮無力造成的延產或難產,一般都不必采用手術措施,只要調整體位,適當人工增加腹壓均能順利引產。但延時過長易造成羔羊死亡或產出的羔羊多為弱羔,需要特別加強護理。胎位不正或產道狹窄引起的難產多發于初產母羊,通過助產和矯正胎位,一般情況下能順利生產,對產道過于狹窄者可進行剖腹救治,此類情況并不多見。
3.2臍帶感染
羔羊初生時不注意臍帶消毒,不僅能誘發臍帶炎,更為嚴重的是,當微生物侵入體內時,能引起敗血癥、膀胱炎、輸尿管炎、腸炎和關節炎等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便造成死亡。臨床中的膀胱炎和輸尿管炎基本上均由未注意臍帶消毒引起。羔羊死后剖檢,可見膀胱連接輸尿管的部分均有炎癥病變,膀胱中充滿尿液。嚴重時,因膀胱炎導致死亡數占死羔總數20%。
3.3母羊產后缺乳或無乳
缺乳或無乳母羊產:下的羔羊大都具有先天不足的特點,初生后如不能及時吃到初乳,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正常哺乳的羔羊。對瘦弱母羊臨產前及產后適當補飼含有豆類及油料的精飼料,對增加泌乳有一定效果。無乳羔羊最好由死羔母羊認領或由泌乳充足的母羊代乳,但此法的局限性較大,一般采用人工補飼。補飼方法因條件不同而異,有的用小米面或黃豆面調成糊狀飼喂,也有的用奶粉飼喂,有條件日寸最好用鮮牛奶飼喂。補飼的關鍵是營養和衛生。補飼極易引起羔羊消化不良性腹瀉,也極易引起大腸桿菌感染,應特別注重添加助消化藥物及抗生素藥物進行預防。
3.4初生羔羊痢疾的預防
①圈舍及用具消毒:產羔前對圈舍和用具進行全面徹底的清理消毒,對產羔圍欄更新墊草,鋪撒草木灰。產羔期內定期消毒,勤換墊草,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對病羔設隔離圈單獨飼養,并做到1畜1消毒、1更換墊草。
②藥物預防及治療:用抗生素對羔羊痢疾進行藥物性預防可收到顯著效果。在羔羊出生日開始服用土霉素,每次服0.02~0.05g/kg體重,日服2次,連服6天。羔羊下痢一般多在初生后2~4日齡,7日齡后則明顯減少,如果在7日齡后發病治愈率也相應提高。對下痢羔羊可選用抗生素及磺胺類藥物治療,常用的有鏈霉素、新諾明、氯霉素、新霉素等。如能使用本場分離菌株制備的高免血清,可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對下痢嚴重者應配合補糖、補液,保護胃腸黏膜,調整胃腸機能等對癥治療。對濕熱型下痢佐以黃蓮素片劑,對寒濕型下痢佐以附子理中丸,對非菌型泄瀉口服參苓白術散、鮮姜汁等中藥制劑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③瀕死羔羊的救治:對四肢癱軟、口鼻冰涼、呼吸微弱的低蛋白血、低血糖癥瀕死羔羊,可采用25%葡萄糖、Vc等藥物進行靜脈注射。對四肢抽搐、拳泳、頭背后仰、口吐白沫、心力衰竭、眼睛尚存反射的瀕死羔羊,可用氫化可的松10~20mg、安鈉咖1ml肌肉注射。
3.5羔羊肺炎
外界氣溫驟變,導致感冒是誘發羔羊肺炎的起因,下痢并發肺炎死亡率更高。加強羔羊的護理,注意圈舍衛生消毒和母羊乳房清潔衛生,可有效預防該病的發生。對患病羔羊做到早發現,及時采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一般情況下能獲得治愈的效果。
4綜合管理
4.1接羔棚舍溫度
①忌低溫:據測試,羔羊初生的環境溫度在0℃左右時,羔羊的直腸溫度在1小時內可降低2~3℃。環境溫度過低會引起初生羔羊發病或死亡。
②忌高溫:環境溫度過高或與外界環境溫差太大,不利于羔羊逐步適應自然環境,同時易引發感冒等疾病。實踐中把一些初生羔羊放在熱炕頭或爐火邊烘烤的做法并不可取,將受寒羔羊突然放入高熱環境中的做法更不可取,因寒熱往來會誘發疾病。
③忌潮濕:接羔棚舍潮濕,無論室溫高低都會誘發疾病。低溫潮濕羔羊易患濕寒諸癥,高溫潮濕羔羊易染濕熱雜疾。接羔棚舍應保持良好的通風換氣,特別是對7日齡后的羔羊,應在晴天將其驅趕到室外放風,逐漸使其習慣自然環境。
④適宜溫度:經測試,室溫在10℃左右時初生羔羊的體溫變動范圍在39.2~40℃之間,差異并不很大。因此羔羊棚舍溫度以10℃左右為宜,此溫度有利于羔羊適應北方地區的氣候環境和晝夜溫差的變化。
4.2產羔母畜留飼
產羔母畜留飼的時間主要受限于飼草的儲備情況。實踐證明,只對膘情差的產羔母畜進行留飼或補飼以期增加泌乳,實際成效不大。舍飼的推廣首先應從育成階段開始,也就是在接羔保育階段開始,這有利于養殖者逐步擺脫自然放牧的狀態,向種養結合的生產方式轉變。母畜留飼結束后應盡量縮短放牧時間,及時進行補飼,避免羔羊饑餓期太長和母羊乳房炎的發生。隨著羔羊日齡的增長,在母畜出牧的羔羊也應適當補飼。
4.3羔羊飲水
羔羊出生10日齡后應給予清潔飲水和鹽磚任其自由舐食,15日齡后供給細軟草料鍛煉采食。為了防止腹瀉限制羔羊飲水的做法是錯誤的。
4.4防止意外傷害死亡
意外傷害死亡約占初生羔羊死亡的3%左右,這方面的損失應盡力避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