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捻轉血矛線蟲是圓線蟲屬毛圓科線蟲,呈毛發狀,因吸血而呈現淡紅色;頸乳突顯著,呈錐形,伸向后側方,頭端尖細,口囊小,內有一背矛狀小齒;雄蟲長15~19mm、雌蟲長27~30mm。因白色的生殖器官環繞在紅色含血的腸道周圍,形成了紅白線條相間的外觀,故稱捻轉血矛線蟲,亦稱捻轉胃蟲。
捻轉血矛線蟲寄生于反芻動物的真胃中,偶見于小腸。蟲卵隨糞便排到外界,在適宜的條件下大約經1周發育為第3期感染性幼蟲。感染性幼蟲帶有鞘膜,在干燥環境中可借休眠狀態生存1年半。感染性幼蟲被終末宿主攝食后,在瘤胃內脫鞘,之后到達真胃,鉆入黏膜,經18~21天發育成熟。成蟲游離在胃腔內,成蟲的壽命不超過1年。
該病的特征是貧血和衰弱,據有關資料,2000條蟲體寄生在真胃黏膜時,每天吸血達30mL。
2004年4月赤峰市林西縣某養殖戶飼養的80只羊注射五號病疫苗后,有水素子出現,并相繼出現拒食死亡現象,從4月20日至5月10日相繼發病死亡22只。鄉獸醫用消炎健胃促反芻藥治療,效果不明顯,懷疑由注射疫苗引起,故拉來病羊1只,當場解剖、化驗和診斷處理,現將療治結果報告如下:
1癥狀
該戶存欄羊80只,從2002年以來未實施任何驅蟲措施,羊只普遍瘦弱,偶有死亡。此次拉來的病羊為山羊,營養不良,被毛粗亂,倒臥不能站立,眼結膜蒼白,高度貧血,下頜間和下腹部有水腫,呼吸頻快,心跳82次份鐘,體溫37℃,強行扶起不能站立。
2剖檢
2.1將病羊實施靜脈放血、致死、剖檢。血液呈淡紅色,稀薄如水,皮下脂肪呈膠胨樣,頸下有水樣膠胨樣物質,各臟器色淡,其他未見異常。
2.2瘤胃內有草和玉米,胃壁發現少量淡紅色蟲體,有的呈紅白相間麻花樣,網胃和瓣胃內有較多蟲體,真胃內食糜很少,但有層層交織成團的蟲體團。
2.3將瘤胃、網胃、瓣胃、真胃和小腸蟲體用水清洗后,查得有蟲體3560多條。
2.4實驗室顯微鏡檢血清,未檢出細菌,用糞便浮集法檢查出了蟲卵。
3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解剖及實驗室檢驗,確診為捻轉血矛線蟲病。由于寄生蟲大量寄生,引起羊的高度貧血、消瘦而導致死亡。由于注射疫苗產生應激反應,促進了病羊死亡加速。
4治療
4.1用伊維菌素按1mL/100kg體重劑量對羊群普遍驅蟲,間隔7天重復驅蟲1次。
4.2對已不能吃草、不能站立的重病羊給予補液強心治療,同時增加營養,加強護理。
4.3補飼富含蛋白質和礦物質(尤其是鐵)的精料。15日后,病羊全部康復。
5預防措施
5.1預防性驅蟲。根據當地寄生蟲的感染情況對全群羊進行驅蟲。計劃性驅蟲一般在春秋兩季各進行1次,冬季用高效驅蟲藥驅殺黏膜內休眠的幼蟲,以消除春季排卵高潮;在春季轉換牧場時進行1次驅蟲。
5.2藥物預防。在寄生蟲嚴重流行地區,放牧期間可將硫化二苯胺混于精料或食鹽內任其自行舐服,每只羊每天約服0.5~1.0g,持續服2~3個月,可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
5.3加強飼養管理。放牧羊盡可能避開潮濕地帶,盡量避開幼蟲活躍的時間,以減少感染機會;建立清潔的飲水點,注意飲水的清潔衛生。合理補充精料和礦物質,提高畜體自身的抵抗力。
5.4全面規劃牧場。有計劃地進行分區輪牧,適時轉移牧場。為了提高草地的利用率,可與不同種牲畜進行輪牧。
5.5改善牧場管理,控制載畜量。圈養時加強糞便管理。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