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海南黑山羊也叫雷瓊山羊,分布在廣東省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已列入我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目錄。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是由山羊霉形體引起的山羊特有的急性或慢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特征為高熱、咳嗽、纖維性肺炎和胸膜炎。病原體是絲狀霉形體山羊亞種,為細小、多形性的微生物,革蘭氏染色陰性。病原主要存在于病羊的肺、胸水和縱隔淋巴結中,主要經呼吸道分沁物排菌,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傳染,且多感染3歲以下的山羊。陰雨連綿、寒冷潮濕、羊群密集、擁擠等環境因素,營養缺乏時較易發生本病。
1發病情況
海南省五指山市某鎮飼養專業戶于2004年9月從海南各地購人150只海南黑山羊本地種進行舍飼,其中懷孕47只,后備山羊103只。飼養1周后,羊群開始出現咳嗽,發燒,體溫高達41~42℃,呼吸困難及部分出現腹瀉的癥狀。飼養戶開始疑為普通感冒,用青霉素和鏈霉素治療后,效果不明顯。發病1周后開始有山羊死亡,羊群咳嗽和腹瀉越來越嚴重,山羊持續死亡,戶主到我市畜牧獸醫局診斷中心求診。
2臨床癥狀
2.1最急性型該類型的病羊共有7只,病初體溫高達41~42℃,脈搏85―93次/分,呼吸44~51次/分。食欲廢絕,呼吸急促伴有痙攣性的嗚叫。數小時后出現肺炎癥狀,呼吸困難,咳嗽,流漿液性帶血鼻液。肺部聽診呈濁音或實音,肺泡呼吸音減弱、消失或呈捻發音。第二天病羊臥地不起,四肢直伸,呼吸極度困難,每次呼吸則全身顫動,黏膜高度充血、發紺,呻吟哀鳴,不久窒息死亡,病程一般為4~5天。
2.2急性型該類型的病羊共有31只,病初體溫升高,出現短而濕的咳嗽,伴有漿液性鼻漏,不愿運動,呼吸增快。4~5天后,鼻液變為膿性呈鐵銹色,粘附于鼻孔和上唇,結成干固的棕色痂垢。按壓胸壁表現敏感,高熱稽留不退,食欲銳減,張口呼吸,頭頸伸直,腰背拱起,后期或有膿性眼屎。瀕死前體溫降到常溫以下,病程多為7~15天,死亡率達35.4%。發病懷孕母羊全部流產。
2.3非典型其它沒有典型癥狀的山羊大多數都拌有咳嗽和腹瀉癥狀,被毛粗亂,體質變差。
3病理剖檢
解剖多只病死羊,腹腔內可以聞到異樣的氣味或腐敗臭味;胸腔內有淡黃色的積液,常混有腐敗的組織而呈現灰黃色或黃白色,暴露在空氣中積液形成纖維蛋白凝塊;肺臟上有肝變區,肝變區突出于肺臟表面,顏色呈紅色至灰色不等,切面呈大理石樣,纖維蛋白滲出液充盈使肺小葉間組織變寬、界限明顯;肺氣腫,支氣管、細支氣管內有大量的白色泡沫樣液體;胸膜變厚,表面有大量的纖維蛋白滲出物附著而變粗糙,胸膜與肋骨或心包粘連;支氣管淋巴結和縱隔淋巴結腫大;膽囊充盈;腎臟腫大,表面有出血點。病程較長的病例肺肝變區組織增生,甚至形成包囊化的壞死。
4實驗室檢驗及診斷
采集病死羊的肺組織及胸腔滲出液,在血清瓊脂平板上37℃培養3―5天后觀察,結果可見形成菲薄透明的露滴樣菌落。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可見菌落中央有乳頭狀突起,細菌為細小的多形性菌體。根據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驗,診斷為羊傳染性胸膜肺炎。
5藥敏試驗
用多種抗菌藥對細菌進行藥敏試驗,結果:對恩諾沙星、泰樂菌素、紅霉素高度敏感,對青霉素、鏈霉素不敏感。
6藥物治療
(1)用恩諾沙星注射液和泰樂菌素注射液進行肌注,用量為:5%恩諾沙星5mg/kg體重,5%泰樂菌素5mg/kg體重,每天2次,連用5―7天。同時加強飼養管理。(2)在飼料中添加土霉素和恩諾沙星,每噸飼料添加土霉素1800~2000g或恩諾沙星200―400g,連續飼喂7~10天。用藥1周后,病羊治愈。
7小結與討論
(1)嚴格執行獸醫衛生管理制度,對從外地購人的山羊需要隔離檢疫一個月以上,確認健康后方可混群。(2)加強飼養管理,以提高羊只的抵抗力,冬季應盡量降低飼養密度,同時保持合理的通風換氣,可有效預防本病的發生。(3)發病山羊及時隔離、封鎖、消毒、治療,被污染的羊舍、場地、飼養管理工具、糞便進行徹底消毒或無害化處理。(4)預防本病可用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氫氧化鋁菌苗進行免疫接種,6個月以上的羊皮下或肌肉注射5ml,6個月以下的羊皮下或肌肉注射3ml,14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