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某團場羊群于2005年4月3日發生羔羊以回旋、前沖或后退等運動障礙為特征的病例,經臨床診斷和實驗室檢查,確診為腦多頭蚴。
一、發病情況
該群共有羊66只,第2天開始死亡,18天后共發病26只,死亡26只。其中羔羊25只,成年羊1只,羔羊發病率為62.5%,成年羊為3.8%。致死率均為100%,發病羔羊在40-120日齡之間。
二、臨床癥狀
該病特征為發病急,發病率、致死率高,病程一般為4-8天,前期病程短,后期病程稍長,幼齡羔羊發病多在前期,病程較短。病羊體溫升高至40.1-41.6℃。對全群未有臨床癥狀的羔羊測溫,部分羊有體溫表現,病羊精神沉郁,朝一側轉圈,有的頭向后仰,使頭頸部相接,嚴重者臥地不起,抽搐而死亡。個別羊有視覺障礙。
三、剖解變化
發病前期死亡的羔羊腦和腦膜散布多處灰白色炎性病灶2-8個不等,病程稍長的則見到4-10個半透明囊泡,嵌入深部腦組織中,粟米至黃豆大。個別羊腎臟有灰白色壞死點,其它部位病變不明顯。
四、流行病學調查
1.對羊群的牧羊犬用“檳榔堿檢測法”檢查,從糞便中發現絳蟲節片,長大于寬,經實驗室對比檢查,確定為帶科多頭絳蟲。
2.全團1420個養殖戶養犬135條,每年發放吡喹酮驅蟲2-4次,許多犬未服藥,驅蟲漏洞較大。
3.該團綿羊多頭蚴始發于1961年,發病最高為1971年,1600只周歲羊發病25只,發病率為2.18%,采用綜合防制措施后,感染率有大幅度降低。
五、實驗室診斷
取腦、心、肺、脾、淋巴結、腸內容物送農2師獸醫站實驗室檢查,末發現致病菌,在囊泡中發現許多原頭蚴,確診為羊腦多頭蚴病。
六、預防措施
1.近年寵物犬、觀賞犬飼養數量增加,人與犬的接觸較多,人感染包蟲病的機率也越來越大,加強對犬的管理是防治本病的關鍵措施之一。要對所有的犬進行登記、建立檔案,發放養犬許可證,佩帶養犬標識牌。
2.搞好環境衛生,及時清理犬糞,堆集發酵。準養犬每隔一個半月進行1次強制性驅蟲。
3.加大包蟲病預防知識宣傳力度,嚴禁動物臟器、頭等未經高溫處理喂犬,從源頭上切斷本病的傳播途徑。
七、小結與討論
1.在前期死亡羔羊中,腦及腦膜囊泡極少或不成型,病理變化以腦炎和腦膜炎為主,這與急性期蟲體在腦膜與腦組織中移行引起的炎性損傷有關。
2.當羊群飼喂方式、飼草種類、氣候及環境發生變化,導致機體防御機能發生紊亂,也是造成本病暴發的原因之一。
3.羔羊尚未完成生理分化的軀體環境,免疫能量小,適于多頭蚴的生存和發育。
4.綿羊多頭蚴病具有年齡抵抗力,而一例成年羊發病死亡,可能與營養缺乏、失去抵抗力等差異所造成。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