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陜縣地處豫西丘嶺山區,草山草坡面積大,飼草資源豐富,農民素有養羊習慣,2004年山綿羊存欄11.4萬頭,出欄4.8萬頭。但是人世以來,作為四大養殖支柱之一的我縣山綿羊飼養發展步伐遠不及養豬、養牛、養雞,特別是外銷渠道不暢,與養牛、養豬外銷形勢(我縣每年外銷牛5000頭以上,生豬6萬余頭)相比,形成了明顯反差,究其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山綿羊產肉性能不佳。為摸清我縣山綿羊產肉性能,筆者開展了山綿羊的產肉性能調查,現報告如下:
1調查對象及方法
1.1調查對象。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進行,抽查具有代表性的縣東觀音堂鎮、縣南西張村鎮、縣西西站三個集市的山綿羊屠宰戶所屠宰的山綿羊,品種包括奶山羊、豫西脂尾羊、小尾寒羊以及豫西脂尾羊與小尾寒羊雜交后代、薩福克與小尾寒羊雜交后代。
1.2調查方法。①屠宰率調查方法,屠宰率計算是用活羊重去除以胴體重,活羊重是在活羊禁食24小時進行稱取的羊體重,胴體重稱取是羊宰后,去頭、去蹄、去皮、去內臟(不包括腎臟)所稱取重量。②凈肉率計算方法是用活羊重去除以剔骨肉重,剔骨肉重是胴體去除骨骼后的純肉重量。③肉骨比計算是由骨重去除剔骨肉重。
2調查結果
從元月10日至12日3天時間調查屠宰各類羊55只,其中薩福克與小尾寒羊雜交1代(簡稱薩小F1)1只,奶山羊6只,豫西脂尾羊12只,小尾寒羊24只,小尾寒羊和豫西脂尾羊雜交1代12只,其平均屠宰率分別為50.76%、34.75%、42.95%、37.99%、40.33%,平均凈肉率分別為44.25%、28.39%、35.82%、30.62%、32.27%,平均肉骨比分別為6.8、4.47、5.02、4.16、4.00。
3結論與建議
3.1從調查結果可知屠宰率和凈肉率從大到小依次為薩福克與小尾寒羊雜交一代羊、豫西脂尾羊、小尾寒羊與豫西脂尾羊雜交后代、小尾寒羊、奶山羊。以薩福克羊和小尾寒羊雜交一代表現較為突出,屠宰率和凈肉率高出居第二位的豫西脂尾羊18.18%和23.54%,差異極為顯著,值得大力推廣。小尾寒羊與豫西、脂尾羊雜交后代,產肉性能較為理想,屠宰率和凈肉率分別高出小尾寒羊6.16%和5.39%,結合其后代良好繁殖率、理想體重和較強抗病力,在目前外來純種肉羊數量少情況下,值得積極推廣。豫西脂尾羊,產肉性能較好,但個體小,繁殖率較低;小尾寒羊雖然繁殖率高,但產肉性能較差,抗逆性差;奶山羊的個體小,產肉性能以及其繁殖率低,這三種羊只適宜保種,作為與外來肉羊雜交的母本,不宜大面積發展做商品用。
3.2調查可知所有羊產肉性能比標準產肉性能低,其主要原因是,筆者調查時間在元月份,此季節羊體消瘦,反映出當地飼養管理還比較粗放,冬季羊營養供給不足,導致羊體處于負平衡,羊體消瘦。建議應加強冬季山綿羊飼養管理,要種植、貯備優質牧草,開展飼草青貯,供給營養全面、均衡的優質飼草飼料。減少放牧強度,減少消耗,保持羊良好膘性。
3.3陜縣位于三門峽市區域中心,地貌特點和農民管理模式與周圍澠池、湖濱、靈寶、盧氏、洛寧等地相似,因此該縣調查的資料對三門峽市有很好參考價值。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