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我國肉羊業雖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卻發展較快。羊肉產量2001年比2000年增長6.8%,分別高于豬肉3.8%、牛肉3.0%、禽肉0.2%。羊肉的人均占有量已由1995年的1.70kg升至2003年的2.5kg。目前我國綿、山羊總數在3億只以上,大力發展肉羊業已成為當今國內外養羊業的重點與熱點。在肉羊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目前養羊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飼養粗放、規模小、羊群質量差、產肉性能低,優質肉用羔羊生產數量小
我國的養羊業大多是小規模粗放散養,且羊群結構一直處于不合理的狀態,羊群中劣質公羊占有很大的比例,致使羊群的質量和生產性能嚴重下降,母羊中生殖疾病又占有很大的比例,影響著我國養羊業的發展。
我國的羊肉多是羯羊、老羊肉,羔羊肉所占的比重很小。羔羊肉以其肉味鮮美、膻味小、肉質細嫩、營養豐富而深受人們的偏愛。在發達國家,羔羊肉所占的比重相當大,如美國的羔羊肉占92%,英國的占94%,法國占75%,新西蘭的占80%,澳大利亞的占70%,而我國僅為10%。
在國外,養羊業建立了種羊生產、肉羊擴繁和羔羊肥育生產體系。在美國,羔羊斷奶后,即從草原轉至農區育肥;新西蘭專業化繁育場羔羊4~5周齡斷奶,強度育肥,4月齡出欄:一些國家實行1~3日齡超早期斷奶,哺以代乳料,并采用同期發情、超數排卵、胚胎分割和移植等先進的生物技術,使肥羔生產形成集約化、產業化、工廠化。
目前我國國情是大多數農產還在小規模粗放飼養、自交繁育、品種退化。推廣良種改良進度、改善羊群質量、加強科學管理、提高羔羊生產性能和產肉率勢在必行。
2盲目引種,混亂雜交,造成羊群的質量嚴重下降
20世紀90年代以來,山東、河南、陜西、江蘇、河北、內蒙古、新疆、四川、云南、甘肅、寧夏等省區,陸續從國外引入大批優質肉羊品種,與本地羊進行雜交,改良生產肉用羔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目前,肉羊產業方興未艾,且有高速發展之勢。然而,國內目前肉羊存在炒種現象,致使許多投資者引種有一定.的盲目性,只看到其優點而忽視其后代的改良效果和質量。據統計,僅1997~1998年我國從國外引種的投入比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兩國10年的引種費用總和還多。因此,當前肉羊引種應謹慎,不但要引入其優良性狀,更要注重其雜交改良的效果。
引種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國肉羊的生產性能,提高我國羊肉的品質,而不是為了炒種。引種前要考察品種的生產性能、繁殖性能、抗病力、適應性等,對于這些應做到心中有數。炒種的結果往往是其品種市場價格將遠遠偏離其本身所具有的價值,最后虧損的都是廣大熱切盼望致富養羊的投資者。
引種還要做好后續工作。品種引入后要對其提純選優,培育出適合我國生長的品系,再進行推廣。國外養羊發達國家引入新品種后都要先進行純繁和嚴格的選育,形成適合本地生活條件的新品系后再進行推廣。如新西蘭1992年12月份從瑞典引入11只懷孕東弗里生母羊和4只種公羊,利用胚胎移植技術進行了4年的繁育提純后才開始有計劃地出售種羊,1995年進行了品種注冊。
我國引入的新品種僅有少數在企業和科研單位進行繁育提純,而大多數都直接流入市場,品種質量和雜交效果又無法進行監測。我國在養羊產業上投入不足,科研力量薄弱,高科技生物技術應用較少,影響我國優質肉羊的育種進程。肉羊業發展的關鍵是良種繁育,我國已引入波爾山羊、特克塞爾、德國肉用美利奴、無角道塞特、夏洛來等十多個優良肉用品種,已開始與本地羊進行雜交改良,效果較好。但對于引入的肉羊品種,由于沒有系統的技術規范,養羊戶還不能確立科學的雜交組合,形成亂交亂配的混亂局面。不但沒有提高羊的生產性能,反而使羊的質量和性能下降。象有的養羊戶用小尾寒羊改良東北細毛羊,甚至有的養羊戶還欲用波爾山羊來改良自家小尾寒羊等。我國地方品種本身也具有獨特的優良特性,如我國的槐山羊板皮皮質致密、彈性好,是我國大宗出口產品:海門山羊所產羊毛是制造高檔毛筆的筆毛原料。另外,有些品種是國家花大量資金,經科研工作者多年精心培育出的適合我國條件的優良品種,如中國美利奴羊、東北細毛羊等。對這些地方品種,我們要保種和有計劃地進行改良,提高本品種的經濟性狀,科學地、有計劃地利用雜交進行選育,生產優質羔羊,不能無目的雜交,也不能將雜交一代羔羊做種羊出售,否則長此以往將破壞原有的優良基因庫,使多年的育種成果和科研工作者的多年心血都付之東流。
3營養不合理,羊肉品質差
我國養羊業大多處于靠天養畜狀態,夏秋季節水草豐美則牛羊肥壯,冬春地干草枯則牛羊瘦弱。而且我國草原由于過度放牧,長期超載,致使草場“三化”嚴重。不合理的營養狀況嚴重地阻礙了羔羊的生長發育,也極大地影響羊肉的產量和品質。在農區舍飼養的羊,狀況也不容樂觀。有的地區缺少飼料制作技術,青、黃貯技術還不普及。冬季往往由于飼料缺乏使弱羊因營養不良而死亡。有的地區因飼喂飼料單一,結果飼料中的營養物質不全價,造成妊娠母羊大量流產、羔羊發生白肌病、初生重小等營養性疾病。
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需要國家在政策上進行一定的宏觀調控,如禁牧、推廣舍飼、種植優良牧草、改良“三化草場”等,還要推廣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方法,加大良種改良進度,擴大優質種群,大力開發飼料資源,做到飼料全價,營養合理。
4觀念陳舊、市場觀念不強
我國的市場經濟體系已逐步完善,羊肉的價格完全由市場供求所調控,也直接影響著我國養羊業的發展。我國已經加入wto,養羊業面對著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而我國的養羊產業市場競爭理念并不強,缺乏靈活性。比如吉林省有某羊肉加工廠,一年中僅有幾個月能滿班生產,從表面上看,是當地的羊不能滿足生產需要,而其實質性原因是優質肉羊的數量不足、羊的品種低劣、肉質差、生長緩慢,不符合市場的要求,多數羊肉加工廠都因羊源不足而破產。
因此,面對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必須改變飼養者傳統的養殖習慣,樹立起市場觀念,根據市場的需要來調整生產,向市場需求方向發展。市場需要什么羊就生產什么羊,只有適合市場需求的羊,才具有強,的市場競爭力,養羊才能有較高的經濟效益,養羊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