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豬增生性腸炎(PorcineProliferativeEnteritis/Enteropathy,簡稱PPE),是由細胞內羅松菌(Lawsoniaintracellularis,又譯為勞索尼亞氏細胞內寄生菌)的細菌引起的豬的一種常見綜合癥。不同的文獻中又有不同的名稱,如壞死性腸炎、增生性出血性腸病、回腸炎、局域性腸炎以及腸腺瘤病等。本病剖檢特征是小腸及回腸黏膜增厚、出血或壞死等;組織學常見小腸上皮細胞增生。雖然本病的死亡率不高,常由于腸黏膜的發炎或壞死,嚴重影響生長,導致飼料轉化率降低,延長上市時間,由此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我站門診接診了一規模養豬場新引進PIC康貝爾后備母豬發病的病例,報告如下。
1、發病情況根據該場獸醫介紹,本場共引進PIC康貝爾后備母豬698頭,32周齡,體重約35~100Kg,于5月22日在一棟豬舍內283頭豬中,發現有一頭豬拉稀,用痢菌凈注射3天后好轉。但于24日又發現兩頭排紫黑色糞便,沒來得及治療就于當日下午死亡。一棟豬舍陸續發病10頭。已死亡3頭。
2、臨床癥狀初期患豬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有時僅出現輕微的腹瀉,糞便呈紫黑或淺灰帶紅。病豬常由于腸黏膜的發炎或壞死而發展為局部性回腸炎或壞死性腸炎,呈現持續性腹瀉,生長遲緩,皮膚發白,消瘦,有的出現死亡。增生性出血性腸病主要發生于成年豬,呈急性出血性貧血,病程稍長者,排黑紫色柏油樣稀便,突然死亡的豬僅見外表蒼白。
3、病理剖檢剖檢病死豬3頭,可見豬的小腸后部、結腸前部和盲腸的腸壁增厚,漿膜下和腸系膜水腫,腸黏膜呈現特征性分枝狀皺褶,黏膜表面濕潤肥厚。腸管內充滿血樣分泌物,呈現出血性腸炎的病變;還可見凝固性壞死和炎性滲出物,小腸內有凝血塊,結腸和盲腸內有血樣糞便。
4、病理組織學檢驗采病變腸段制成切片,用鍍銀染色法進行病理組織學檢驗,見腸腺上皮細胞顯著增生,未成熟的腸腺上皮細胞畸形排列,在增生性腸腺細胞的胞漿頂瑞有大量彎曲桿菌。根據臨床癥狀、剖檢病變及實驗室檢驗可做出初步診斷。
5、防制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減少外界環境不良因素的應激,提高豬體的抵抗力。(2)新購進豬只,可在飼料中添加藥物預防。(3)加強豬舍的環境、器具消毒,防止糞便中的細菌污染環境。(4)對發病豬注射血痢停,每次5ml×3,青霉素160萬IU×8,1天2次。愛力呼泰素粉劑(力高霉素、壯觀霉素),1g/Kg拌料,連續投藥5天,發病豬基本康復,死亡得以控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