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豬無名高熱”即豬高熱綜合征,是一種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的疾病,主要發生在育成期豬和部分母豬,病豬臨床表現為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廢絕,呼吸困難、氣喘,部分豬伴有皮膚發紅變紫等癥狀,少數毛孔有出血點,以及種母豬的妊娠期病變。
一、病原
主要為多種病毒、細菌、寄生蟲的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包括豬瘟病毒(HCV)、豬呼吸與繁殖障礙綜合征病毒(PRRSV)、豬流感病毒(SIV)、偽狂犬病病毒(ADV)、豬圓環病毒2型(PCV-II)和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L)、豬鏈球菌屬2型(SS-II)、副豬嗜血桿菌(HP)、多殺性巴氏桿菌(PM)、豬支原體肺炎(MH)、弓形體、附紅細胞體、豬霍亂沙門氏菌(SC)等病原的混合感染。
由于病因復雜,一般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臨床上較難控制,治療效果不理想,造成豬群生長緩慢或停滯、病殘豬和死亡豬只增多,飼料報酬、生長速度以及豬群整體的均勻度降低,治療成本增加,使養豬生產蒙受嚴重的經濟損失。
二、發病特點
氣溫變換季節多發,病程較長,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達50%以上;育成期發病率最高,發病豬的體重一般在20~80kg,哺乳豬常因抗逆性差導致高死亡率;藥物治療效果不太理想,用藥失誤耽誤治療時機的豬群死亡率更高。
三、臨床癥狀
發病豬體溫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廢絕,患豬皮膚發紅,耳后及耳邊緣發紺、腹下和四肢末梢皮膚較薄部位可見斑塊狀出血,呈紫紅色;呼吸困難,喜伏臥,部分豬出現嚴重的腹式呼吸,氣喘急促,有的表現氣喘或呈不規則呼吸;部分患豬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豬有淚斑,出現結膜炎癥狀;部分豬群便秘,糞便呈球狀或棗核狀,尿黃而少、混濁,顏色較深。病程稍長者全身蒼白或黃疸,出現貧血現象,被毛粗亂,部分病豬后肢無力,個別病豬瀕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發病豬群死亡率很高,有的豬場高達50%~90%。部分母豬在懷孕后期(100~110天)出現流產,產死胎,弱仔和木乃伊仔。
四、剖檢變化
1、肺腫脹、變硬,呈不能收縮的橡皮狀肺,間質性肺炎癥狀明顯,肺部呈現斑駁狀褐色大理石樣病變;大多數都是混合感染肺炎,有化膿灶,部分豬肺出血形成出血性肺炎,間質明顯增寬。
2、淋巴結廣泛腫大,特別是腹股溝淋巴結和肺門淋巴結。
3、病死豬肝臟腫脹,顏色變淡,有的肝則呈土黃色、質脆,個別豬腎、膀胱、喉頭、心冠狀溝脂肪及心內外膜等有出血點;部分病死豬腎腫大,顏色變深,呈褐色或土黃色,質地較脆,有瘀血現象。有的可見脾臟腫大、質脆。
4、多發性漿液性纖維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及腹腔有纖維蛋白滲出,個別豬肺漿膜與胸膜或心包呈纖維素性粘連。
五、防治措施
總體來講由于該病病因復雜,病豬一般預后不良,防制(注:因無可靠治療方法只能說防制而不是防治)上應堅持預防為主、養防結合的原則,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搞好保溫與通風工作,提前保健預防(接種PRRS疫苗要在獸醫指導下進行),加強消毒工作,對癥治療等措施,降低其發病率和病死率。具體如下:
1、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防止購入隱性感染豬。
2、重視豬群的飼養管理工作,改善豬群生活環境,提高豬只福利待遇,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①做好通風與保溫工作,尤其冬季保溫與通風是最大的矛盾,盡量加大豬舍通風量,通過對流促進污濁氣體散發;南方常由于習慣性認為冬季氣溫較高而忽視了保溫工作,從而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②降低飼養密度,生長豬應有0.8平方米/頭以上的生活空間,育成舍最好為1.2平方米/頭,每欄豬的數量最好在10頭左右,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可有效地控制豬無名高熱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