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豬圓環病毒(PCV)病是近幾年新發現的一種豬的傳染病,由豬圓環病毒(PCV)引起豬的一種多系統功能障礙性疾病。豬圓環病毒病臨床上以新生仔豬先天性腦震顫和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等為主要特征。該病原體已被確認為圓環病毒(PCV-2),研究表明,Ⅱ型豬圓環病毒(PCV-2)不僅是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癥(PMWS)的病原,而且能夠引起多種豬病,主要有PMWS、豬皮炎及腎病綜合征、豬增生性壞死性肺炎、豬呼吸與繁殖障礙綜合征、豬細小病毒、傳染性先天性震顫等均與PCV-2感染有重要關聯。隨著規模化養殖業的不斷發展,由PCV-2引起的疫病呈上升趨勢,給全世界養豬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一、病原特性
豬圓環病毒(PCV)屬于圓環病毒科、圓環病毒屬,是獸醫學上已知動物病毒中最小的病毒,無囊膜,直徑17-22nm,含有1.76-2.3kb的單鏈環狀DNA,相對分子質量58ku,沉降系數為52s,氯化銫中的浮密度為1.37g/ml。根據PCV的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將其分為PCV-1和PCV-2兩個型,其中PCV-1無致病性,廣泛存在于豬體內及豬源傳代細胞系。PCV-2則具有致病性,在臨床上主要引起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PCV對酸性環境(PH3)、氯仿或者高溫(56℃和70℃)有抵抗作用。PCV在原代胎豬腎細胞、恒河猴腎細胞、BHK-21細胞上不生長,可在PK-15細胞中生長,但不引起細胞病變,且需將PCV盲傳多代才能使病毒有效增殖。在接種PCV的PK-15細胞培養物中加入d-氨基葡萄糖,可促進PCV復制,使得感染PCV的細胞數量提高30%。感染PCV的細胞內含有許多胞漿內包涵體,少數感染細胞內含有核內包涵體。
二、流行病學
在我國雖然近幾年來才對豬圓環病毒引起重視,但是,對于豬血清中豬圓環病毒Ⅱ型(PCV-2)抗體所作的回顧性檢測以及對豬組織樣本所作的回顧性檢測結果表明PCV2抗體至少從1969年起就已經存在于豬群中了。
1易感動物
本病主要侵害斷奶后仔豬,哺乳豬很少發病,如果采取早期斷奶的豬場,10-14日齡斷奶豬亦可發病,一般本病集中于斷奶后2-3周齡的仔豬。
2傳染源
該病毒分布廣,豬群中血清陽性率常達20%-80%,病毒可隨糞便、鼻腔分泌物排出體外。
3傳播途徑
通過消化道感染,胎盤垂直感染可能性存在。
4流行病學
發病率與死亡率不定、呈地方流行性時,發病率死亡率較低。但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病毒(PRRV)、細小病毒(PPV)、豬肺炎支原體(MH)多殺性巴氏桿菌(PM)、敗血型鏈球菌(DM)等混合感染時,促進本病的發生流行,在我國北京、山東、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廣西、東北等地均有案例報道。
三、臨床癥狀
與圓環病毒Ⅱ型感染有關的豬病主要有以下5種疾病,其臨床表現如下:
1仔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
斷乳后全身多系統衰竭綜合征MWS主要影響6-8周齡的豬,很少影響吮乳的豬。臨床上表現為多系統進行性功能衰弱為特征的癥狀,生長發育不良,漸進性消瘦,體重減輕,皮膚與可視粘膜蒼白或黃疸,貧血,肌肉萎縮、衰弱無力,呼吸困難、呼吸過速,一些不常見的癥狀有下痢、咳嗽和中樞神經系統紊亂。一般而言,患病豬臨床表現為發熱、精神不振、被毛粗亂、皮膚蒼白、進行性消瘦、發育障礙,而且表現以咳嗽、噴嚏、呼吸加快及呼吸困難為特征的呼吸器官障礙。體表淋巴結,特別是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部分病例可見皮膚、可視粘膜黃疸,下痢,嗜睡。再一個特征就是豬群的死亡率增加。約20%的豬咳嗽、噴嚏、呼吸困難,死亡率約為8%-35%,10%-20%豬皮膚和可視粘膜可見黃疸。由于細菌、病毒的二重感染,常常使PMWS的癥狀復雜化、嚴重化。臨床上約有20%的病豬呈現貧血與黃疸癥狀,具有診斷意義。
2豬皮炎和腎病綜合征
病豬發熱、不食、消瘦、蒼白、跛行、結膜炎、腹瀉等。特征性癥狀是會陰部、四肢、胸腹部及耳朵等處的皮膚上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紅紫色病變斑點或斑塊,有時這些斑塊相互融合成條帶狀,不易消失。
3母豬繁殖障礙
發病母豬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達41-42℃,食欲減退,出現流產、產死胎、弱仔木乃伊胎。病后母豬受胎率低或不孕,斷奶前仔豬死亡率上升達11%。
4豬間質性肺炎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豬呼吸道病綜合癥,多見于保育期和育肥期的豬,咳嗽、流鼻汁、呼吸加快、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生長緩慢。
5傳染性先天性震顫
傳染性先天性震顫的臨床變化很大,其震顫為從輕度到重度。在出生后第一周,嚴重的震顫可因不能吃奶而死亡,活1周的仔豬可以存活下來,但多數在3周時間恢復。震顫為雙側,影響骨骼肌肉,當臥下或睡覺時震顫消失,外界刺激可引發或加重震顫,如聲音或溫度刺激,有的在整個生長和發育期間都不斷發生震顫。主要是母豬在懷孕階段感染了病毒。PCV病毒通過胎盤感染胎兒的可能性很小,或者感染發生在胎兒免疫功能形成以前。曾有人報道母豬在不同的懷孕階段感染類似PCV病毒時,可引起震顫發生。此外,在臨床上還能見到與圓環病毒Ⅱ型相關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腸炎和關節炎等。這些情況多見于藍耳病陽性豬場繼發感染所致。實踐證明圓環病毒病與藍耳病同時流行的豬場,其哺乳仔豬和育肥豬的死亡率明顯高于單個感染豬場。
四、病理變化
最顯著的剖檢病變是全身淋巴結,特別是腹股溝淋巴結、縱隔淋巴結、肺門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及頸下淋巴結腫大2-5倍,有時可達10倍。切面硬度增加,可見均勻的白色。有的淋巴結有出血。在發生細菌感染時,淋巴結則可見到炎癥和化膿性病變。肺臟腫脹、堅硬或似橡皮;部分病例形成固化、致密的病灶。半數病例的肝臟肉眼觀察呈不同程度的花斑狀,為輕度到中度的肝萎縮。肝小葉間結締組織增生明顯,嚴重病例的肝小葉,結締組織非常明顯。嚴重病例肺泡出血,顏色加深,整個肺呈紫褐色,有的肺尖葉和心葉萎縮或實質性病變。脾臟常腫大,呈肉樣變化。花斑腎,腎臟水腫,呈灰白色,被膜下有時有白色壞死灶。胃的食管部黏膜水腫和非出血性潰瘍。回腸和結腸段腸壁變薄,盲腸和結腸黏膜充血和出血。另外,由繼發感染引起的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心包膜內有大量炎性滲出物)和關節炎也經常見到。
五、臨床診斷
對先天性震顫排除遺傳性和化學原因引起的震顫外,可以通過臨床癥狀進行診斷。PMWS的臨床癥狀具有特征性,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在有PMWS發病史的養豬場挑選出具有發育不良、皮膚蒼白及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癥狀的仔豬,進行病理檢查、PCV抗原及核酸檢驗,結果所有仔豬都患有PMWS。傳染性先天性震顫的震顫為從輕度到重度。在出生后第一周,嚴重的震顫可因不能吃奶而死亡,活1周的仔豬可以存活下來,但多數在3周時間恢復。震顫為雙側,影響骨骼肌肉,當臥下或睡覺時震顫消失,外界刺激可引發或加重震顫,如聲音或溫度刺激;有的在整個生長和發育期間都不斷發生震顫。
六、防治措施
1預防措施
1.1實施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PCV和使其感染惡化的二重因子,特別是細菌、支原體及其他病毒侵入豬群。對早期發現疑似感染豬進行檢查、隔離、淘汰。避免從疫區引進豬只,嚴格控制來訪者、車輛、貨物進入豬場。同時還要避免其它動物接近豬場,對老鼠和飛鳥也要進行嚴格控制。PCV是沒有囊膜的DNA病毒,和環病毒科的其他病毒一樣,對理化因素也有較強的抵抗能力,豬場應定期使用有效的消毒劑進行消毒。
1.2購入種豬要嚴格檢疫,隔離觀察。隔離飼養1個月,健康者方可進入豬場生產區。
1.3嚴格實行“全進全出”制度落實生物安全各項措施。豬舍要清潔衛生保溫,通風良好,降低氨氣及有害氣體的濃度;飼養密度要適中,不同日齡的豬只應分群飼養不要混養;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創造一個良好的飼養環境。
1.4定期消毒。殺死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建獨立的糞尿排放系統,糞尿要發酵處理。生產中應用3%的火堿溶液、0.3%的過氧乙酸溶液及0.5%的強力消毒靈和抗毒威消毒效果良好。
1.5藥物預防控制發病及繼發感染。
(1)妊娠母豬:產前7d與產后7d,按1t飼料中加入80%支原凈125g、15%金霉素2.5kg、阿莫西林150g,拌料均勻,連喂15d;
(2)哺乳仔豬:1日齡、7日齡和斷奶時各肌注1次速解靈(頭孢噻呋500mg/ml,每頭每次0.2ml);
(3)斷奶仔豬:1t飼料中加80%支原凈50g、15%金霉素150g(強力霉素150g)、阿莫西林150g,拌料混勻,連喂15d。也可在每千克日糧中添加支原凈50mg強力霉素50mg、阿莫西林50mg,拌勻后喂飼,連用7d,同時在飼料中注意適當的添加電解質和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
1.6幫助仔豬過好斷奶關。仔豬斷奶時易發生心理應激、環境應激和營養應激,所以仔豬28日齡斷奶時,母豬下床,仔豬應留在原產床上停留5d,并給予優質全價飼料中拌入藥物,以降低其應激反應。斷奶時以原窩仔豬組群,不要與其他窩仔豬混群、合欄,以免仔豬相互咬架、打斗,造成應激。保育豬舍要保溫通風,溫度不能與產房舍溫度相差過大,否則易造成仔豬發生死亡。
1.7發生該病時應采取的措施。發生該病時要清除病豬,全群疫,淘汰陽性豬。添加藥物,控制疫情。全面消毒,改善飼養環境溫度,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加強營養和飼養管理,防止繼發其他病的發生。
1.8提高豬群機體抗病力。疫情嚴重豬場可取豬圓環病毒病感染病豬含毒較多的臟器,如淋巴結、肺、脾等組織,搗碎研磨滅活后制成組織滅活苗,給全場豬只進行免疫注射,注射后12-15d可使新發病例減少,并使疫情逐漸平息。
2治療措施
2.1治療方案:
(1)對于剛斷奶仔豬的腹瀉,消化不良、消瘦、皮膚蒼白機體衰弱,免疫功能低下者,建議用“重癥王”或“清開靈”注射,同時配合紅酒酵母多糖、板藍根或大青葉濃縮提取物,等拌料或飲水、并配合“氟苯尼考油乳劑”注射,連用3d;
(2)對疑似混合染豬附紅細菌體、弓形體、肺炎支原體(MH)、多殺性巴氏桿菌(PM)、敗血型鏈球菌(DM)這種情況用黃芪多糖、甘草浸粉拌料;
(3)在以上2種情況混合感染時,我們建議在以上(1)+(2)的基礎上在加入VC磷酸酯鎂、復合VB等飲水或拌料連用5-7d,同時配合補鐵,生血的藥物促進本病的康復。間隔1周,再重復一次即可;
2.2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應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根據不同的臨床癥狀應用抗病毒與抗生素及磺胺類藥物進行對癥治療,以控制繼發感染,減少死亡。如應用金剛烷、支原凈、卡那霉素、強力霉素、慶大霉素、磺胺嘧啶鈉、慶增安、炎康注射液等治療,肌注維生素B12、維生素C、肌肝和靜注葡萄糖注射液等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