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隨著我國養豬業的迅猛發展,產生排放的污水、臭氣等污染物對廣大農村、河流甚至飲用水源地造成較為嚴重的污染。傳統的養豬模式產生的污水量大,污染物濃度高,治理難和投資大,費用高,即使采用豬―沼―果等立體模式的治理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受季節性氣候影響,難以全部消納污染物,同時長期消納污水將導致土壤生態失衡,降低土壤生產能力,也會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使養豬業難以持續發展。有效治理養豬業帶來的環境污染,降低養豬成本,提高豬肉品質,實現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
沂南縣某養豬公司采用日本NEW-R生物發酵舍環保節能無公害養豬新技術,將豬舍演變為物質不斷循環利用、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綠色工廠,從源頭上解決了污染問題。2007年7月,全省自然生態保護會議在臨沂召開,與會領導和代表現場考察了該養豬場,給與充分肯定。在臨沂市環保、畜牧等部門的大力推廣下,全市生物發酵舍養豬快速發展,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1基本原理
新型養豬技術模式是一種實用農業生物技術,是有益微生物菌種在養豬中的應用。這種微生物菌種是從天然植物資源中分離,經過高科技手段,培養擴繁生產并具相當活力的有益微生物酵母。將酵母按一定科學比例摻拌鋸末、谷殼、米糠、豬糞并調整水分發酵,使微生物菌群繁殖,以此作為豬舍的墊料;酵母與飼料充分攪拌,喂養生豬,達到去臭和預防生豬發病的作用。墊料中有益微生物菌群不斷繁殖,需要外來營養的補充,而生長在墊料上的豬產生的糞尿正是微生物菌群的營養來源。利用生豬的翻拱習性,使豬糞尿和墊料充分混合,經過發酵,豬糞尿的有機質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轉化。在分解豬糞尿的同時,也去除了臭味,繁殖生長出大量微生物和有益菌,將豬舍演變為物質不斷循環利用、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綠色工廠,最終達到無臭、無蠅蟲、零排放的新型環保生物養豬技術。
2技術優勢
2.1避免了糞污對環境的污染
有機墊料里含有相當活性的微生物,能迅速的降解、消化豬的排泄物,不需對豬舍進行清洗排放,不會造成大量的沖圈污水,也不會產生臭氣和蛆蟲滋生,從根本上解決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問題。
2.2節約資源、降低成本
部分墊料因微生物的作用而轉化為飼料,可節省飼料12%。豬圈不需要沖洗,無污水排出,既省去污水處理系統及污水管道系統的投資,又節約了水資源和土地資源,從而大大降低了生產效率。
2.3改善豬舍環境、提高豬肉品質
生物發酵舍養豬,因豬舍通風透氣、溫度、濕度均適合豬的生長要求。隨著豬的運動量加大,使瘦肉增多,從而杜絕了瘦肉精的使用。豬在這種舒適的環境中健康地生長,發病率低,不再像傳統養豬中使用抗菌素等藥物,提高了豬肉品質,生產出真正意義上的安全豬肉、無公害食品豬肉。
2.4變廢為寶
豬圈的墊料一次投入可用3年以上,因墊料長期處在微生物的分解中,又不斷加入豬糞尿,一年以后,它是天然的,可適用果樹、蔬菜的有機肥料,它不僅能改良土壤,而且能促進農作物的成長,該有機肥料的收入也相當可觀。
3技術要點
3.1發酵舍的構造要求
發酵舍要座北朝南,通風透氣、采光良好,加裝二層帆布卷簾以便調節風力和溫度,北側建立自動給食槽、南側建自動飲水器。發酵舍可分為地上式發酵舍和地下式發酵舍,地上或地下墊料都不能低于70~80cm,都不能有積水的現象。
地上式發酵舍層高必須(地面到屋檐的距離)為2.5m,飼料臺寬度必須控制在1.20m,高度為70cm,在引水器下設計接水槽。
飼料臺與墊料區銜接處不可太過鋒利,以防豬受傷。
保證豬活動的地方通風透氣、避免濕氣過重。
3.2墊料制作
1)墊料制作時使用的鋸末必須是未使用防腐劑處理過的,谷殼和鋸末要按比例添加,否則會造成酸堿不平衡。
2)米糠的質量要高,因米糠是發酵墊料時微生物的營養物。
3)水分必須控制在45%左右。
4)混合物攪拌均勻,否則因空氣不足造成部分不能發酵。
3.3日常管理要點
1)要注意把豬糞、尿集中的地方,用耙把糞尿分散在墊料表面上(一般2~3d一次),同時須注意墊料的顏色和氣味變化。如有變化須把墊料的表面30cm翻動一下,以便增加墊料的透氣(夏天不要翻動)。
2)在過分潮濕、水分集中的地方用各50%的鋸末和谷殼調節水分。
3)不能把水直接撒在豬糞上。
3.4氣溫32℃以上時注意事項
1)墊料不要做大動作翻動。
2)密切注意因太干燥而造成墊料起塵,可用滴水方法處理;也可在起塵處表面撒上豬糞,但不可攪拌。
3)要嚴格控制飼養的密度,小豬按0.75~1m2/頭,大豬按1~1.5m2/頭設計。
4)可增設排氣扇通風。
5)糞便堆積太多時可往后堆積,也可平鋪墊料,但切勿翻動。
4效益分析
根據對養豬場的跟蹤,策劃、設計新豬舍對新型養殖技術的環境效益評估報告表明,新型養豬技術模式具有明顯的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
按育肥豬100頭計(不含豬仔成本):新型養豬每輪投入養殖成本為3.884萬元,而傳統的養殖成本為4.674萬元,新型養豬比傳統的養豬多收益0.850萬元。
新型養豬模式的優點之一就是零排放,環保節能。監測表明,完全實現了糞污零排放,豬舍空氣中的甲烷、硫化氫和氨等惡臭氣體濃度均為未檢出,固體廢棄物作為有機肥料也得到全部綜合利用,從而避免了治理設施的投入,減少了可能因污染糾紛的經濟補償,根治了養豬業排放的廢水、臭氣對水環境、大氣環境和土壤環境的污染,生態效益突出。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