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吃好母乳
仔豬出生后應盡快吃到初乳,最遲不能超過2小時。初乳是指仔豬出生后3天內的乳,含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干物質和蛋白質,含有鎂鹽能促進股糞的排出,是初生仔豬不可缺少的食物。仔豬生后3周齡內仔豬的增重主要依靠母乳的營養物質。仔豬未補料前母乳的好壞對仔豬的成活和增重關系極大,到3周齡時體重大的仔豬,吃的飼料越多,斷奶時的體重也大。所以飼養好泌乳母豬,提高母豬泌乳量,保證仔豬吃好初乳和常乳是提高仔豬成活和增重的基礎。
2.固定奶頭
初生仔豬開始吃奶時,往往互相爭奪乳頭,爭搶最優位置。健壯仔豬占據前邊乳頭,弱小仔豬吃不到奶或因爭奪而咬傷母豬奶頭,使母豬煩躁不安,拒不放奶,結果造成斷奶時全窩仔豬發育不整齊。為了使全窩仔豬生長的均勻健壯,應在生后1~2天內給仔豬固定奶頭。原則是以仔豬自選為主,個別控制為輔。方法是仔豬出生后將仔豬放在母豬身邊,讓仔豬自尋奶頭,待多數仔豬找到奶頭后,對個別弱小或強壯仔豬進行適當調整。將弱小仔豬放在前邊乳汁多的奶頭上,使它多吃奶。體大健壯仔豬固定在后邊乳汁少的奶頭上,由于強有力的吸吮可以使乳房發育更好。仔豬有固定一個奶頭吮奶的習性,母豬每次放奶時都堅持人工輔助固定,一般兩天就可建立仔豬吃奶位置,固定好奶頭吃奶。
3.防止壓死
仔豬出生3~5天內體質較弱,四肢無力,行動不靈,對復雜的外界環境不適應,喜歡貼近母豬或鉆進墊草內、母豬產后疲乏,行動遲緩或母性不強,仔豬容易被踩傷或壓死。在母豬舍里要保持環境安靜,防止突然音響,不要抽打或急趕母豬,避免母豬突然受驚踩壓仔豬。母豬舍的墊草不要放得太厚,要隨踩實隨鋪新草。如果墊厚草應先把長草鍘短后再墊到圈里。仔豬生后剪掉狼牙以免在搶乳頭時咬傷或咬痛母豬奶頭,造成母豬起臥不安、容易踩傷仔豬。設置仔豬護仔箱。生后3天內的仔豬放在護仔箱內,當母豬放奶時將仔豬取出哺乳。將仔豬訓練2~3天即能養成自由出入的習慣。在箱內可懸掛紅外線燈,能保持箱內的溫暖環境。也可設置護仔欄,用鐵管或圓木在離墻和地面各25厘米處設護仔欄,仔豬能從間隙鉆出去,可以防止母豬靠墻臥倒時壓死仔豬。見圖7-l仔豬護仔欄。
4.補充鐵和硒
鐵是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也是許多酶的成分,仔豬缺鐵易發生貧血。初生仔豬體內鐵的貯量很少,仔豬出生時平均1.5千克,體內貯存50毫克缺,仔豬日需鐵7毫克,每1升豬乳中含鐵1毫克,靠吃乳不能滿足對鐵的需要。仔豬生后4~7天體內貯存的鐵可消耗完,不補充鐵就會發生缺鐵性貧血,皮膚和粘膜蒼白,食欲減少,抗病能力減弱,發生腹瀉,生長緩慢;嚴重時死亡,可以注射葡聚糖鐵或右旋糖酐鐵等,生后3日齡內注射100~150毫克,2周齡時再注射1次。能夠吃料時可在飼料中獲得鐵。也可讓仔豬接觸土壤或在仔豬欄內放置深層紅土,仔豬可從土中獲得鐵。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主要成分,與維生素E共同起到抗氧化作用,影響維生素E的吸收和利用。缺硒時發生白肌病,往往是營養狀況好生長快的仔豬突然發病或死亡。表現為體溫正常或偏低,叫聲嘶啞,行運搖擺,后肢癱瘓等。我國大部分地區土壤中缺硒,仔豬生后3日齡內注射0.1%亞硒酸鈉溶液1毫升,斷奶時再注射1毫升。也可注射鐵硒合劑。
5.補水和補料
仔豬代謝旺盛,而豬奶中脂肪含量高。吃奶后仔豬容易口渴找水喝,如果找不到清潔水,就會喝臟水或尿引起下痢。因此仔豬3日齡就要在仔豬圈內設置水槽或飲水器,使仔豬能隨時唱到清潔飲水。提早飲水不僅能幫助消化,防止下痢,還可使仔豬精神活潑,皮毛光亮。仔豬隨日齡增長,體重增加需要的營養物質增多。3周齡以后母豬泌乳量下降,不能滿足仔豬生長對營養物質的需要,就需要補充優質飼料,因此應提早訓練仔豬吃料。仔豬有探查周圍物質的習性,喜愛香甜味食物。仔豬生后5~7天開始長牙,特別喜歡拱啃東西,這時要調教仔豬吃料。開始仔豬并不認真吃只是咬到嘴里磨牙,可以在飼糟或補料間地面上放些香甜的飼料,如炒熟的高粱、玉米、黃豆、大麥或水泡的豌豆和玉米粒等,引誘仔豬自由供食。也可在飼料中加入甜味劑或香味刺(誘食劑)效果更好。開始誘食時采用強制方法,將飼料抹入仔豬口中然后任其甜食,能促使仔豬早開食。20日齡左右仔豬就能建立吃料的反射和欲望,逐漸增加采食量。仔豬學會采食后就要按照仔豬營養需要飼喂全價配合飼料。
補料應當注意以下幾點:(1)為了讓仔豬加快建立吃料的條件反射,不要隨意改變飼料配方和補料地點。(2)飼料搭配要多樣化,營養豐富,適口性好,豬喜歡吃。(3)飼料必須清潔新鮮,不能喂霉爛變質或不衛生的飼料。食槽和補料間要經常清掃干凈。(4)補料要少給勤添,次數要多。不要讓仔豬饑飽不勻吃頂食。(5)注意仔豬糞便情況,如有腹瀉要及時采取措施。
6.仔豬寄養
在多頭母豬同期產仔時,遇到高產母豬所產仔豬超過母豬奶頭數或母豬缺奶、死亡等情況、采取仔豬寄養,是提高仔豬成活率的有效措施。如果兩頭母豬同時產仔而且都產的少,可把兩窩仔豬合并為一窩,讓奶好的母豬哺育,另一頭母豬可提早發情配種。寄養母豬應母性好,性情溫馴。泌乳量多。兩窩仔豬出生日期相差不超過3天。被寄養的仔豬一定要吃到初乳以增強抗病能力。后出生仔豬往先出生窩里寄養時,要寄養體大的。先出生仔豬往后出生窩里寄養時要寄養體小的,以免體重相差較大,使弱小仔豬吃不到奶而影響生長。母豬是根據氣味辨別母仔關系。由于兩窩仔豬的氣味不同,母豬可能不認寄養仔豬,也可能仔豬不愿吃寄養母豬的奶。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可以把兩窩仔豬關在一起2~3小時,使它們氣味一致,而且仔豬很餓,母豬漲奶,這時放出仔豬吃奶,加上人工輔助一般都能成功。如寄養仔豬仍拒絕吃奶,可以延長饑餓時間,等母豬開始放奶時,再把它放到母豬身邊讓它立即吃奶就能寄養。因為氣味不同而不能寄養時,可用酒精或來蘇兒等有氣味的液體噴灑在仔豬身上,能擾亂母豬嗅覺,寄養容易成功。
7.防止腹瀉
仔豬腹瀉是影響仔豬成活和生長的主要因素。造成仔豬腹瀉原因:環境變化引起的應激,病菌的侵襲和飼料。仔豬腹瀉多發生在出生~7日齡和2~4周期間。7日齡前的腹瀉一般全窩發生,死亡率高,損失很大。發病后應立即治療,但更重要的是采取預防措施。防治仔豬腹瀉可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常用土霉素、金霉素、桿菌肽鋅、硫酸粘桿菌素、泰樂菌素和北里霉素。合成抑菌藥物有痢特靈、磺胺類藥物和喹噴乙醇等。在仔豬管理方面要減少應激條件。豬舍溫度應保持穩定,不因外界天氣變化而忽冷忽熱。防止仔豬喝臟水和吃臟東西。母豬臨產前將圈舍消毒,母豬應清洗干凈。豆粕中含有蛋白抑制因子和使仔豬腸道產生過敏反應的大豆抗原。在仔豬飼料中應使用熟豆粕或膨化豆粕。有的舒豬飼料中在滿足賴氨酸需要前題下適當降低蛋白質水平。
8.保溫防寒
仔豬生理特點之一是對低溫適應力差。低溫對仔豬腹瀉、生長和死亡影響很大。尤其是北方地區冬春季節的低溫和潮濕是造成仔豬死亡的重要原因。要堵塞墻洞防止賊風,保持室內干燥,鋪墊草防止地面散熱。產房的室溫要保持在20℃左右,還要創造小環境,提高局部溫度。在仔豬護仔箱中鋪5~10厘米厚的墊草讓仔豬睡臥,在上面吊一個250瓦的紅外線燈泡,距離地面60厘米左右,燈口加罩使燈下溫度保持在30℃左右,隨仔豬長大可把燈柱上移,逐漸降低溫度。圖7-2紅外線保溫箱。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