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豬傳染性腹瀉是一類與衛生狀況及飼養管理密切相關的傳染病。在養豬發達國家此類疫病已不再是主要問題,但在我國仍然是危害嚴重的一類傳染病。此類傳染病的病原主要包括病毒、細菌以及寄生蟲。其中,豬病毒性腹瀉的發生與流行在近年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已成為造成豬場損失的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在豬病毒性腹瀉中危害最大的是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以及豬輪狀病毒感染。
1豬傳染性胃腸炎(TGE)與豬流行性腹瀉(PED)
1.1病原特性
TGE與PED的病原分別是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和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兩病毒均屬冠狀病毒屬,從病毒的形態、大小及結構特征上無法區分TGEV與PEDV。迄今為止所有證據都表明TGEV與PEDV均只有一個血清型。據我們對近期流行的TGEV與PEDV國內分離株的主要結構蛋白基因序列測定表明,雖然兩病毒的S基因及M、N基因與國外參考毒株之間的同源性存在一定的差異(94%~99%),但變異程度較為有限,尚不足以導致抗原性的顯著改變。
1.2流行特征
該病的流行一般來說有明顯的季節性,多集中發生于晚秋至早春的寒冷季節,產仔旺季發生較多,我國以每年10月至次年的3月為高發期。但近年來,一些地區在盛夏季節也有發生。各種年齡、品種的豬均易感。主要有兩種流行形式,在新疫區主要呈流行性發生,來勢猛烈,流行期較短,而在老疫區則表現為間歇性發生。在新疫區,感染初次傳入時,幾乎所有的豬都可發病,大多數豬發生不同程度的厭食、嘔吐和腹瀉。2周齡以下仔豬死亡率很高。幾乎100%,哺乳母豬常發病,表現厭食和無乳,從而進一步導致仔豬死亡率上升。在老疫區,病毒持續存在,母豬常不發病,但乳中常具有抗體,通過哺乳可使仔豬獲得不同程度的被動免疫,而仔豬斷奶后由于沒有了母源抗體的保護,重新成為易感豬,使該病的傳播延續下去。一般來說,PED的傳播較TGE慢,常在4~5周內傳遍整個豬場,死亡率也稍低一些,有一定的自限性,經1個月左右流行自行停息。
1.3臨床表現
1.3.1TGE該病潛伏期較短,約為15~18小時,有的可延長2~3日。該病傳播迅速,可在數日內蔓延至全群。出現的癥狀依病豬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
哺乳仔豬:突然嘔吐(多發生在哺乳之后),接著發生劇烈的水樣腹瀉,糞便呈黃色、淡綠色或灰白色,惡臭。病豬迅速脫水、消瘦、極度口渴,被毛粗亂無光,后軀被糞便污染。多于發病后2~5天因脫水而死亡,日齡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
架子豬、肥育豬:突然發生水樣腹瀉,糞便呈灰色或茶褐色。腹瀉初期,偶有嘔吐,食欲不振,發病率亦可達100%,但死亡率較低,多數經3~7天后腹瀉停止而康復。在腹瀉期間,其增重明顯減慢。
成年豬:多數不表現臨床癥狀。部分豬表現輕度水樣腹瀉或一時性的軟便,對體重影響不明顯。
母豬:妊娠母豬的癥狀往往不明顯或僅有輕度腹瀉。但哺乳中的母豬發病后,可表現高度衰弱,食欲不振,體溫升高,泌乳停止,嘔吐,嚴重腹瀉。
1.3.2PED初生豬發生PED,潛伏期為24~36小時,而育肥豬2天以上。PED最主要的臨床癥狀為水樣腹瀉,在腹瀉時也可能出現嘔吐(但發生的比率一般情況下比TGE稍低),其臨診癥狀與TGE十分相似,但程度較TGE輕,在同窩豬群中傳播的速度也比TGE慢。據安徽某豬場發生PED時的記錄統計,PED首先從分娩母豬開始出現癥狀,其后是哺乳仔豬,隨后是保育仔豬,再傳至全場,發病率達100%。母豬腹瀉時間較短的,其乳豬尚有可能耐過,20日齡以前的乳豬死亡率高達60%,20日齡以后的哺乳仔豬的死亡率已降至25%,而保育期的仔豬(60日齡以前)的死亡率不到10%,發病豬病程一般為3~5天,部分7~10天,康復豬約有10%成為僵豬,整個流行過程持續了近4個星期。
1.4病理變化
TGE與PED的主要病變在胃和小腸,其他臟器均無可見的肉眼病變。
TGE的病死豬胃內充滿凝乳塊,胃底黏膜有時出血嚴重。小腸充血膨大,腸壁變薄、透亮,腸腔內充滿黃綠色或灰白色液體,含有氣泡和未消化的凝乳塊。腸黏膜有時出血明顯。而被PEDV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的仔豬,剖檢僅見小腸擴張、充滿黃色液體,小腸黏膜、腸系膜充血,個別試驗豬小腸黏膜有輕度點狀出血。
組織學檢查可見,小腸絨毛萎縮變短、脫落,TGE患豬絨毛高度與隱窩深度之比從正常的7∶1縮小到1∶1,而PED患豬縮小到3∶1。
1.5診斷
1.5.1臨床診斷不同年齡的豬在冬春寒冷季節發生以嘔吐、水樣腹瀉、發病率高、10~20日齡內仔豬病死率高、疾病傳播迅速為特征的疫病時,可做出初步診斷。但應注意與其他可能引起以腹瀉為主要癥狀的疫病相區別,如豬輪狀病毒、豬腸道病毒、仔豬黃痢、仔豬白痢、仔豬紅痢、豬痢疾、仔豬副傷寒等。由于TGE與PED在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上都非常相似,需通過實驗室診斷來確診。
1.5.2實驗室診斷確診需依賴血清學和病原學診斷,常用的實驗室診斷方法有病毒分離、直接免疫熒光抗體法、免疫電鏡法、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及血清學檢查。其中免疫熒光抗體法及RT-PCR應用較廣,條件較好的實驗室均可開展。
2豬輪狀病毒(RV)感染
輪狀病毒因其在電鏡下觀察似車輪狀而得名,它是一種以侵害嬰幼兒及多種幼齡動物為主的重要腸道病原。15~45日齡的仔豬輪狀病毒的感染最為普遍,可達到40%~50%,發病高峰亦在此日齡段,是仔豬白痢的主要病原之一,與大腸桿菌所引發的白痢在同一時期。成年豬對輪狀病毒仍有易感性,但多呈隱性感染。
哺乳仔豬發病開始表現厭食,精神遲鈍,繼而出現下痢,排出的糞便呈黃白色或灰褐色,稀糊狀,持續2~4天,個別豬出現嘔吐。病豬消瘦,脫水。若無繼發或并發感染,死亡率一般不超過5%~10%。病變主要是胃內充滿凝血塊和乳汁,腸黏膜呈條狀或彌漫性充血,腸壁黏膜易脫落,腸壁變薄。
輪狀病毒感染的實驗室診斷方法主要有電鏡法(EM)、免疫熒光技術(IF)、補體結合試驗(CF)、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核酸聚丙烯酰胺電泳(PAGE)以及RT-PCR等。其中,ELISA、PAGE、RT-PCR、EM法常用。
3豬病毒性腹瀉的防治策略
3.1治療
對豬病毒性腹瀉癥無特效治療方法。但為了防止繼發感染和脫水,可以采取一些對癥療法。
3.1.1補液補鹽解除酸中毒和脫水?勺屪胸i自由飲服下列配方溶液: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碳酸氫鈉2.5克,葡萄糖20克,常水1000毫升,必要時可進行灌服或腹腔注射。
3.1.2排毒及腸道保護強吸附劑及腸道黏膜保護劑陶土,主要成分為雙八面體蒙脫石,對消化道黏膜具有很強的覆蓋能力,從質和量兩方面增強黏液屏障,能吸附消化道中的氣體以及病毒、細菌及其毒素等各種致病性攻擊因子,并使之失去致病作用而排出體外。
3.1.3抗菌藥物應用腸道抗菌藥如恩諾沙星、硫酸新霉素、痢特靈、氟哌酸、新諾明、慶大霉素等對預防并發、繼發感染有一定作用。
3.2預防
3.2.1綜合防制技術TGE、PED等病毒性腹瀉的發生往往與豬場的管理水平尤其是衛生狀況等關系密切,必須加強綜合防制。避免從疫區或疫場引入帶毒豬,對引進的豬要進行隔離觀察和檢疫。有條件的場實行“全進全出”。要做好豬群的飼養管理工作,豬舍要經常消毒,保持舍內清潔衛生,在寒冷季節應加強飼養管理,防寒保暖,不準無關人員進入豬舍。飼喂營養豐富的飼料,供給潔凈的飲水等,防止犬、貓及禽鳥進入豬圈。做好這些工作可減少TGE、PED的發生。
3.2.2免疫預防疫苗免疫接種是目前預防TGE、PED等豬病毒性腹瀉的主要手段。TGE、PED等所引起的仔豬腹瀉癥由于發病日齡小、發病急、病死率高,依靠自身的主動免疫往往來不及,因此現行的豬病毒性腹瀉疫苗大多是給母豬預防注射,通過初乳中的特異性IgA抗體給仔豬提供良好的保護。
疫苗的種類有強毒疫苗、滅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等。
強毒疫苗:即用本場發病豬的腸內容物和糞便混入飼料內,對母豬尤其是妊娠母豬進行口服感染,可以使仔豬得到明顯保護。但該方法容易造成母豬的糞便污染豬場環境,強毒長期存在而導致該病的反復發作,此方法應禁止使用。
滅活疫苗:安全性好,體內已有抗體(如母源抗體)對免疫效果的影響較小。免疫妊娠母豬后,產生的母源抗體對仔豬的保護性確實。滅活疫苗可在母豬分娩前20~30天肌肉或后海穴注射,仔豬通過乳汁的被動免疫而獲得保護。對該病的流行區域或受威脅區域的仔豬,也可以進行主動免疫,但一般來說滅活疫苗的主要免疫效果較被動免疫稍差一些。
病毒性腹瀉的免疫是以局部黏膜免疫為主。一般認為只有活病毒抗原才能刺激鼻黏膜或腸管的淋巴小結,使致敏淋巴細胞分裂增殖,產生淋巴母細胞,經淋巴流和血流聚集于乳腺,在局部產生IgA抗體,從而產生高效的免疫保護。但肌肉注射滅活疫苗亦可刺激機體在血清中產生中和抗體,其抗體類型主要是IgG,經血循環和淋巴循環進入乳腺。試驗表明如果乳汁中有高水平的IgG仍可保護仔豬免受感染,但這要求肌肉注射的病毒抗原量要大。因此無論是細胞培養病毒滅活苗還是發病豬內容物組織滅活苗,其免疫效果的關鍵主要取決于病毒抗原含量高低。
弱毒活疫苗:由于活病毒具有激發腸道內lgA應答的能力,誘導抗體產生時間快,抗體水平高,因此一般來說,在主動免疫時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較滅活疫苗好。但有資料顯示,被動免疫時對母豬免疫接種滅活疫苗其血清及初乳中的抗體水平反而比弱毒疫苗高。在我國由于TGE與PED流行較廣,豬群母源抗體水平普遍較高,因此,弱毒疫苗的主動免疫效果有時會受到限制。
3.2.3豬輪狀病毒的免疫豬輪狀病毒疫苗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細胞滅活苗即用適應MA104細胞的低代次毒滅活后以礦物油為佐劑制備而成,另一類型是以美國Ambico公司為代表生產的弱毒苗,接種途徑為口服或肌肉注射。一般認為只有接種弱毒疫苗才能完全阻止發病和排毒,而滅活苗免疫母豬可取得較好的效果。目前世界各國預防豬輪狀病毒感染以弱毒苗為主,疫苗種類有美國RV弱毒苗、RV-TGEV二聯弱毒苗和前蘇聯的三聯弱毒苗。國內亦已有豬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二聯弱毒苗面市。但就市場反應來看,包括國外生產的疫苗,其免疫效果遠遠不能令人滿意。有資料表明,我國豬輪狀病毒存在不同的血清型,因此用單一血清型毒株制備的疫苗的免疫保護作用可能就更小。
4結語
豬病毒性腹瀉尤其是TGE、PED是給養豬場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的一類傳染病,每年的冬春季節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有發生甚至流行。應用高抗原含量的優質疫苗進行合理的免疫,并配合優良的衛生、管理等綜合性措施,是預防和控制TGE、PED等豬病毒性腹瀉的主要途徑。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