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豬瘟病的癥狀及防治
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各品種、年齡、性別的豬均易感染。一月齡以內的仔豬很少感染發病,一月齡以后易感性逐漸增加。本病有高度的傳染性,當易感豬群受到傳染時,即引起急性暴發,最先發病的豬需三看:一看皮毛:皮膚發紅或出現紅點,指壓褪色則為豬丹毒,指壓不褪色則為豬瘟;皮膚發黃多為黃疸;肢端皮膚發紺是肺疫;皮毛逆立多為感冒或熱病初期。二看糞便:糞便呈黃白色,且無血、無臭、無粘液,多為一般性腹瀉;先便秘后拉稀或糞中帶血,多為急性胃腸炎或仔豬副傷寒;糞稀如水,且伴有較多的血液和粘膜,則為豬瘟;糞稀帶血,豬體消瘦、腹痛則為豬棘頭蟲病。三看鼻鏡:鼻鏡干燥是體溫升高、發燒的表現;鼻腔有大量鼻液流出,多為流感;如有泡沫樣鼻液流出,則為肺水腫、肺出血或慢性支氣管炎,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主要表現突然發病,高熱稽留,全身痙攣,四肢抽搐,皮膚和粘膜發紺。兩眼有多量的粘膿性分泌物,甚至使眼瞼粘連。耳、四肢內側、腹下及外陰等處皮膚出現出血斑點。病豬先便秘后腹瀉,糞便中常帶有粘液。全身皮膚、漿膜、粘膜和內臟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變化,以淋巴結、腎臟、膀胱、脾臟、喉頭、膽囊和大腸粘膜出血最為常見。腎臟色澤變淡,皮質上有針尖至小米大、數量不等的紫紅色出血點。脾臟出血性梗死為豬瘟特征性病變。全身淋巴結充血出血,結面呈大理石狀。喉頭和會厭軟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膀胱粘膜有出血點。盲腸和結腸,特別是回盲口常有鈕扣狀潰瘍。不過,近年來臨床上見到的豬瘟,多以溫和型、非典型化占據主流,往日豬瘟的典型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已經少見。因此誤診現象十分普遍。
防治措施:不要總以為豬打了疫苗就萬事大吉了,疫苗質量不佳,免疫程序不合理,注射劑量不足,操作不規范等,即使是打了豬瘟疫苗也照樣發瘟。母豬打過豬瘟疫苗后,沒斷奶的仔豬不會發生豬瘟。如果仔豬出生后6周以內打疫苗,反倒因母源抗體干擾,造成免疫失敗,待長到小豬、架子豬、肥育豬時,就有可能發生非典型豬瘟。因對豬瘟沒有特效治療藥物,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以毒攻毒,即以大于平時預防量10倍以上的豬瘟疫苗注射,刺激機體產生干擾素,干擾豬瘟病毒復制,使其產生免疫力。豬瘟常發地區實行超前免疫:即初生仔豬吮初乳之前注射疫苗4頭份,即可終身獲得免疫力。
(二)豬丹毒的癥狀及防治
豬丹毒是由紅斑丹毒絲菌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多發生于架子豬,傳播較慢。一年四季都有發生,主要呈散發性或地方性流行。最急性者與豬瘟容易混淆,但豬患丹毒病雖體溫升高但仍有食欲,強迫驅趕時發出尖叫聲,步態僵硬或有跛行,很少發生腹瀉。結膜充血,兩眼清亮有神。耳、腹、腿內側皮膚等部位出現特征性的俗稱“打火印”的疹塊。主要出現全身敗血癥變化和體表皮膚出現紅斑為特征。胃和小腸有嚴重的出血性炎癥,脾腫大,呈櫻桃紅色,淋巴結、腎淤血腫大。
防治措施:目前使用的菌苗有豬丹毒弱毒菌苗、豬丹毒氫氧化鋁甲醛菌苗及二聯或三聯苗4種。豬群中一旦發生本病,應及時隔離病豬,并迅速治療。治療本病以青霉素療效最好,其次是土霉素、四環素、恩諾沙星、金霉素及泰樂菌素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