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豬的Ⅱ-型圓環病毒(PCV2)是引起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PCV具有PCVl和PCV2兩種基因型。PCVl無致病性,廣泛存在豬體內及豬源傳代細胞系;PCV2具有致病性。1991年加拿大首次爆發該病,隨后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該病的報道。本病以斷奶仔豬和育肥豬生長緩慢、呼吸急迫、消瘦、貧血、出現黃膽現象等為特征,給養豬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我國經血清學調查和病毒分離鑒定,證實本病在我國也廣泛存在。該病是豬的一種新的傳染病,已引起國內外學者廣泛關注。豬圓環病毒(PCV)是迄今發現的一種最小的動物病毒。
豬圓環病毒屬于圓環病毒科,該科是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1CTV)第六次學術報告會新命名的一個科。本病毒呈二十面體對稱、無囊膜。病毒粒子直徑為17nm。病毒基因組為單股環狀DNA。PCV對外界的抵抗力較強,在pH3的酸性環境中很長時間不被滅活。病毒對氯仿不敏感,在56℃或70℃處理一段時間,仍不失活。在高溫環境(72℃)也能存活一段時間。病毒不凝集牛、羊、豬、雞等多種動物和人的紅細胞。
PCV能在PK-15細胞上生長,但不能引起細胞病變。它不能在原代胎豬腎細胞、恒河猴腎細胞、BHK-21細胞上生長。有報道PCV也能在Vero細胞及其他豬源代細胞系上生長,Allan(1997)報道在接種PCV的PK-15細胞培養物中加入300mM的d-氨基葡萄糖-HCI作用30min,可促進PCV的復制。感染的PK-15細胞雖然不產生細胞的病變,但感染的PK-15細胞內含有許多胞漿內包涵體,少數感染的細胞內含有核內包涵體。
一、發病機制
現有研究證明PCV2與相關疾病的發生機制和免疫系統的損害有關。Joaguin等認為:PCV2的感染,對免疫系統的效應來講似乎是一把雙刃劍。實驗證明:一方面PCV2和PRRSV或PPV共同感染,表明這些病毒能刺激和激活免疫系統,從而在共同感染豬時,促進了PCV2的增殖。另一方面,嚴重的淋巴組織病損,包括淋巴細胞缺失和這些組織中免疫細胞亞群的其他變化,是豬嚴重發病的規律性特征。
1.免疫系統細胞中PCV2的增殖
PMWS病豬的特征性損害為恒定地包含不同程度的淋巴細胞缺失和淋巴器官的肉芽腫,而PCV2核酸和抗原主要從PMWS病豬組織的細胞漿中檢出,極少在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多核狀細胞的細胞核內檢出。病毒可從全身巨噬細胞,包括肝(kupffer細胞)、肺的肺泡和間質細胞及其他任何器官炎癥浸潤液中的巨噬細胞中檢出。在嚴重的PMWS病豬中能觀察到顯著的淋巴細胞缺失,但在淋巴細胞中不能或者極少檢出PCV2的核酸和抗原。實驗證明:病理損害的嚴重程度、淋巴組織中病毒存在的量和臨床后果之間具有高度的正相關。
眾所周知,DNA病毒是在細胞核內增殖的,然而奇怪的是歸屬DNA病毒的PCV2在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內罕有發現,卻在細胞漿內存在大量抗原和核酸。已經知道血細胞和其他上皮細胞或內皮細胞的細胞核內存在病毒標記物,由此推斷這類細胞在病毒增殖中起著關鍵作用,而且單核細胞/巨噬細胞漿內存在的抗原和核酸是其吞噬結果所致。
2.免疫刺激和PCV2
現在已有許多實驗證明:幼齡易感豬接種PCV2,不作額外操作,可產生典型的PMWS顯微病損,但只產生溫和的臨床病癥。而PCV2與PRRSV或PPV共同感染的豬可產生嚴重的病癥,由此推斷巨噬細胞受到PRRSV或PPV有關的激活,促進了PCV2的增殖。或者其他未知因素可能增強了兩種共同感染病毒的增殖。PRRSV在全世界廣泛分布。在PMWS感染豬中,PCV2和PRRSV共同感染的比例很高,在美國高達20-60%。德國學者V.E.Ohlinger等對432個PMWS樣品的檢查結果表明PCV2與PRRS共同感染率高達75.9%。
如果PRRS和PPV刺激免疫系統和促進PCV2增殖因果關系成立的話,可以假設在強力的佐劑中加入不相干的非傳染性免疫原作局部或全身性免疫刺激也應誘發PMWS。這一假設在對3日齡悉生豬的試驗中得到了證實:單獨感染PCV2的豬沒有一頭發展成PMWS,而使用不完全Freund佐劑加鑰孔血藍素作肌肉注射,另外用(或不用)硫羥乙酸鹽(葡聚糖)作腹腔注射,所有免疫豬都出現了嚴重的PMWS,然而另外二次分別用3周齡和9周齡的尋常豬作類似的試驗,試驗豬和對照豬均未出現PMWS。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在某些條件下,免疫刺激可能在形成PMWS中起著重要作用。這在實際生產中已得到了驗證。然而應用疫苗和免疫刺激劑觸發PMWS達到什么程度,尚待更多的實驗和實例闡明。
3.免疫抑制和PCV2
由于免疫抑制而導致免疫缺陷的臨床表現一般可見:對低致病性或減弱疫苗的微生物可以引發疾病;重復發病對治療無應答性;對疫苗接種沒有充分免疫應答;在一窩豬中有一頭以上發生無法解釋的出生期發病和死亡;豬群中同時有多種疾病綜合征發生。而這些特征在PMWS的豬群中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
根據病理學、免疫組織學和血流細胞計數(flowcytometric)研究認為,PMWS病豬確實存在免疫抑制。這些研究結果表明:淋巴細胞缺失和淋巴組織的巨噬細胞浸潤,是PMWS病豬的獨特性病理損害和基本特征,而且此特征與血液循環中B和T細胞減少及淋巴器官中這類細胞的減少呈高度相關;與周圍血液和淋巴組織中巨噬細胞/單核細胞譜系細胞的增加呈高度相關。另外己證實的淋巴組織、相關免疫細胞和血液中的細胞有可能存在大量的PVC2抗原。上述變更的細胞群體參與了血液和組織兩者的免疫系統,由此推斷活動性的病豬至少短暫性地不能啟動有效的免疫應答。
PMWS病豬可發生短暫性的淋巴細胞減少,但深度持續的淋巴細胞減少,不是PMWS的規律性特征。上述研究應視為“正在進展的工作”。因為數據的解譯可能將被修正。但無疑PCV2與豬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對相關的研究人員、臨床獸醫、制藥業者和養豬業者提出了多方位獨特的挑戰。
二、防制對策
現有的研究己較充分地說明,PCV2與其相關豬病的發生還需要另外的條件或共同因素才得以誘發臨床病癥。盡管有實驗證明,用PCV2蛋白接種豬的嘗試,其初步結果很受鼓舞,但實地應用這種疫苗還有一段距離。世界各國目前控制本病的經驗和筆者的實踐似乎證明,對共同感染原作適當的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有明顯的效果。有選擇的預防性投藥和治療,對控制細菌源性的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同樣是可取的。但是至今PCV2引起相關豬病的病原和機制尚且未完全了解,因此還不能完全依賴特異性防制措施,只有同時開展有效的綜合性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己知共同感染原的免疫
(1)PRRSV弱毒疫苗接種
現在的實驗已充分證明:一些特定的PRRS弱毒疫苗,對各類接種豬群是安全的,即使懷孕后接種,有可能垂直感染胎豬,但亦不表現對其胚胎期的繼續生長和分娩后的健康損害。有文章報道,在兩個大型PRRS和PCV2共同感染的發病豬場(年出欄3-6萬頭,病死率35-40%)實施PRRS弱毒苗的免疫,病死率下降80%左右。誠然目前PRRS弱毒疫苗的遠期生物安全評估,不同學派之間還有一些爭議,但是實際應用效果是明顯的,美國和歐洲都有注冊的PRRS商品弱毒疫苗的生產和供應。目前無論國際和國內,采用PRRS弱毒疫苗免疫的豬場,不論其覆蓋面還是應用數量,都在猛增。
(2)PPV疫苗的接種
PPV作為PCV2的共同感染原己得到實驗確認,但在實地這類疾病一般都是呈散發性的,其原因是絕大部分經產母豬抗體持有率,無論是接種疫苗或自然感染都在95%以上,而仔豬獲得的母源抗體,其抗感染的有效持續時間可達100天左右。而未經PCV免疫的初產母豬則可能有較高的發病率。仔豬和育肥豬的發病是否歸屬PPV為共同感染原,采用病豬二份血清(間隔3-4周)或PCR檢測肺中的PPV得到實證,這種針對性免疫,己證實在仔豬群中收到了實質性的效果。
(3)其他可能共同感染原的免疫接種
不同豬場的疾病譜常常是不完全相同的,發病豬場首先要確定自身的可能共同感染原,確保妊娠期胎兒和哺乳期仔豬的安全是首先要解決的關鍵。因此根據不同的可能病原和不同的疫苗對母豬實施合理的免疫程序至關重要。母源抗體消失后的仔豬和育成豬的共同感染病原的確定,有賴于雙份血清抗體或病原檢測結果,采用合適的疫苗和藥物防治,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由于因免疫豬霉形體疫苗誘導發生PMWS的幾起報道,應當引起重視,但亦不能人云亦云,各個豬場要根據自己的實踐加以判斷,筆者以為,如果這類高效佐劑疫苗能刺激PCV2增殖成為普遍現象的話,可能在四周齡時進行免疫有關。因為這一時期以后,正值PCV2母源抗體消失后進入一個新的感染期有關,當然尚需實驗加以證實。
(4)人工被動免疫
各國曾經應用血清療法,結果不一,但常常獲得成功。其大體方法是,從豬場的育肥豬采集血清。分離血清,注射給斷乳期的仔豬,一般采用腹腔注射。為了安全起見,必須考慮供血者的選擇、血清處理、血清貯存、注射方法等,必須堅持當地法規,竭力推薦實行此法的豬均只能用該場的供血豬。
(5)“感染”物質的主動免疫
“感染”物質,通常指本豬場感染豬的糞便、死產胎豬、木乃伊等,喂飼母豬,尤是初產母豬在配種前喂料,能得到較好效果。如有一定抗體的母豬在懷孕80天以后再作補充喂飼,則可產生高水平免疫,并通過初乳傳遞給仔豬。這種方法,不僅對防制本病,保護胎豬和哺乳豬的健康有效,而且對其他腸道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礙也有較好的效果。
2.一些具體綜合防制措施
分娩期:
(1)仔豬全進全出,兩批豬之間要保證合理間隔。
(2)分娩前要清洗母豬。
(3)限制交叉哺乳,如果確實需要,也應限制在分娩后24小時之內。
斷乳期:
(1)原則上一窩一圈,豬圈分隔堅固(壁式分隔)。
(2)堅持嚴格的全進全出。
(3)降低養豬密度。
(4)增加喂料器空間:>7cm/仔豬
(5)改善空氣品質CNH3<10ppm,CO2<0.1%,相對濕度<85%。
(6)豬舍溫度控制和調整。
(7)批與批之間不混群。
育成/育肥生長期:
(1)從斷奶后豬移出的豬不混群。
(2)堅持嚴格的全進全出,堅持空欄、清洗和消毒制度。
(3)轉到育肥舍豬不再混群。
(4)降低飼養密>0.75m2/豬。
(5)改善空氣質量和溫度。
其他方面:
(1)適應的疫苗接種計劃。
(2)保育舍內要有獨立的飲水加藥設施
(3)嚴格的保健措施(斷尾、斷齒、注射時的嚴格消毒)。
(4)將病豬及早移往治療室或撲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