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養豬的經濟效益與母豬的產仔率、仔豬育成率息息相關。為達到母豬多產、仔豬多活需要采取以下三方面的綜合措施。
1、母豬的配種與飼養管理
1.1一般純種或雜種后備母豬初配年齡不早于7月齡,體重不低于90千克為宜,大型晚熟瘦肉型品種可推遲至8~9月齡,體重100~120千克初配,地方良種豬年齡應在5~6月齡,體重不低于70~75千克為宜。后備豬第一次配種應在第二或第三次發情時實施,第一次發情不宜配種(排卵少)。
1.2母豬的性周期平均為21天(范圍在18~23天),適宜配種時間是在發情中期。母豬外陰部膨大,呈核桃形,陰門內黏膜潮紅,連續走動不安,有時發呆,追隨爬跨其他豬,用手按壓其背部,母豬站立不動,兩耳豎立顫動,這時就可交配,一般進行1~2天時間,最好早、晚各配一次。
1.3母豬妊娠期飼糧可適當降低能量和蛋白質水平,不會影響產仔數,也不會引起死胎和畸形。造成死胎、畸形、產活仔少、弱仔多的最主要營養因素是母豬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所以,母豬妊娠期飼養,最好喂給大量的優質青飼料,同時飼糧中添加2%左右的礦物質飼料和0.3%的食鹽。
1.4母豬臨產前一周應將分娩舍徹底沖洗,并用2%火堿水溶液仔細噴霧消毒;如舍內潮濕,應適當通風,相對濕度保持60%~75%;寒冷季節分娩舍應有采暖設備,舍溫保持在15℃~18℃為宜。仔豬應有紅外線燈或電熱板保溫(28℃~32℃),要做好接產物品準備,如消毒用的碘酊、裝仔豬用的箱子、擦仔豬用的抹布、剪耳號和剪犬齒用的鉗子及稱豬用的秤、照明用的手電筒等用具。若遇母豬難產,可注射催產素,用量按每100千克體重注射2毫升計算。如果注射催產素后仍無效,可采用手術助產。在手術助產前,術者應剪磨手指甲,再用來蘇兒水洗凈、消毒雙手,涂潤滑劑,然后伸入母豬產道,按著母豬努責間歇有節奏地慢慢伸入,摸到小豬后,如果是橫位,應將小豬順位,隨著母豬的努責慢慢將小豬拉出。掏出第一頭小豬后,如果母豬轉為正常分娩,就不用再掏。手術后,母豬應注射抗生素或其它抗菌藥物,以防產道、子宮感染發炎。
1.5仔豬假死的處理。新生仔豬假死是指生出后呼吸停止,但心臟仍在跳動。急救以人工呼吸最為簡單有效。方法是將仔豬頭朝下,兩手分握仔豬兩肋骨處,一合一張有節奏地擠壓,直到仔豬咳出聲為止。另外,也可一手托住豬肩部,另一手托住臀部,使仔豬橫臥,然后兩手配合反復地一屈一伸,直到仔豬叫出聲為止。
2、仔豬生后第一周的護理
一般來說,仔豬生后一周內的死亡率較高,約占總死亡率的60%,而造成仔豬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壓死、餓死、凍死和下痢死亡。應采取如下預防措施。
2.1保溫防壓。初生仔豬需熱多、產熱少,保溫能力差,最怕寒冷。寒冷可凍死仔豬,又是壓死、餓死如下痢的誘因。所以,提高仔豬育成率,保溫是關鍵性措施。仔豬生長的最適宜溫度是,1~7日齡32℃~28℃,8~30日齡28℃~25℃,31~60日齡25℃~23℃。保溫方法,可在產欄內設仔豬保溫箱,內吊一只250瓦的紅外線燈或在仔豬箱內鋪一塊電熱板。仔豬箱要留有仔豬出入孔。
2.2吃足初乳。初生仔豬體內無抗體,不具備先天免疫能力,只有通過吃初乳才能獲得抗體。初乳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而且仔豬生后24小時內,對免疫球蛋白的吸收也非常有效。母豬分娩后3天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從每100毫升含7~8克降到0.5克。
所以,仔豬生后應盡早吃初乳。寄奶仔豬應先吃2天初乳后,再轉到其它母豬代哺。
2.3固定乳頭。母豬產仔后約1小時給仔豬哺乳一次,每次哺乳真正放乳時間僅10~20秒鐘。如果仔豬吃奶位置不固定,到放奶時亂搶奶頭,勢必造成強奪弱食,弱小仔豬會餓死或變成僵豬。為此,在仔豬生后2~3天內,應人工輔助給仔豬固定奶頭。
2.4寄奶與并窩。有的母豬產仔數超過有效奶頭數時,可將大個的仔豬吃過初乳后轉給產仔少的母豬代哺;當先產的往后產的窩里寄奶時,應過寄體重小的仔豬。為防止代哺母豬咬寄奶仔豬,應將寄奶仔豬預先放到代奶窩仔豬保溫箱內,吃奶時,寄奶仔豬與其它仔一擁而來,母豬難能分辨。
2.5補鐵。鐵是造血的原料。初生仔豬體內貯存的鐵只有30~50毫克,而仔豬正常生長每頭每日需鐵7~8毫克。母豬奶中含鐵量很低,仔豬每日從母乳中得到的鐵不足1毫克。所以,若不給仔豬補鐵,就會發生缺鐵性貧血癥。癥狀表現為仔豬精神萎靡,皮膚和黏膜蒼白,被毛蓬亂無光澤,下痢,生長停滯,逐漸消瘦衰弱,嚴重者可導致死亡。補鐵方法是在仔豬生后2~3天內注射鐵制劑(如牲血素),每頭仔豬肌注100~150毫克鐵,可保證仔豬不發生貧血癥。
3、仔豬補料
加快仔豬生長速度的關鍵是補料。母豬泌乳高峰期分為分娩后15~23天,以后逐漸減少。豬乳滿足仔豬需要的程度是3周齡為97%,4周齡37%,8周齡28%。期間母豬奶量逐漸減少,仔豬越長越快,從而產生營養供求矛盾。2周齡左右仔豬無意吃料,3周齡后必須靠吃料補充母乳不足。訓練仔豬早開食較困難,可采用的方法是,在泌乳母豬飼料中均勻摻拌一些香味劑(如乳豬香)和甜味劑(如味美佳),當仔豬吃奶時,從乳中嘗到該味道,然后在乳豬料中也摻入上述添加劑(500克/噸),當仔豬長到7日齡左右,將料撒在水泥地面上,讓仔豬隨母豬學食飼料,每日4~5次,時間以上午8~11點,下午14~18點為好,此時仔豬活躍,訓食容易成功。仔豬認料后改用小槽補喂配給飼料,每日喂6~8次,每次少給勤添。粉型料以生濕料為佳(1分料加0.5份水拌勻),另外要常備清潔飲水,最好用鴨嘴式自動飲水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