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致富經:他 五個行業都賺錢 真的?(20170814)
他毛遂自薦要上《致富經》,他的自信很張揚。他接連涉足五個行業,行行都賺錢。創業牛人的賺錢奇招,《致富經》記者帶您揭秘。
記者:歡迎收看《致富經》。2017年6月底,我們《致富經》欄目的郵箱,收到了一封觀眾來信,信的內容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寫信的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一位創業者。他說他自己18歲就開始創業了,做過很多行業,他無論做什么項目都能賺錢,無論做什么生意都紅火。讓我們驚訝的是,要做好一個行業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卻能行行都賺錢,這是真的嗎?如果是,他又有什么過人的高招兒呢?
2017年7月11日,我們的攝制組趕往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采訪這位創業者。
記者:你好,你好,孫總。
初次見面,孫玉龍還有些拘謹,沒多說話。孫玉龍真像他自薦信寫的那樣,做什么生意都賺錢嗎?
孫玉龍:這個店就是我的店。
記者:這個店就是。
孫玉龍直接把我們帶到了他在機場的一家直營店。店里銷售的是他生產的俄羅斯風味香腸和面包。
記者:你現在像這樣的店有多少家?
孫玉龍:現在自營店有9家,特許經銷店有37家。
記者:都是這家店這樣的規模?
孫玉龍:不是,都不一樣。
記者:這個屬于小的?
孫玉龍:屬于小店。
當我們采訪了孫玉龍身邊更多熟悉他的人之后,我們對孫玉龍和他的創業經歷產生了更大的好奇。
翟偉東 朋友:他為什么傳奇 你知道嗎?他的傳奇在哪里?就是思想和思路。
屠興彬 朋友:沒有不懂的行業,(孫玉龍)一說起來,哪個行業都能懂,都能通,都能了解。
孫玉臣 孫玉龍的四哥:都賺錢的。
記者:(孫玉龍做的)各行各業。
孫玉臣 孫玉龍的四哥:對。
記者:真的這么厲害?
孫玉臣 孫玉龍的四哥:真的。
孫玉龍有生意頭腦,做什么都賺錢,這一點不光朋友佩服,連當地的常務副市長也知道,而且對孫玉龍評價很高。
劉桂清 滿洲里市人民政府 常務副市長:對于生意天然有一種基因。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叫能抓住機遇的這種人。所以我感覺他在滿洲里市應該有大的發展。
除了做食品,孫玉龍還做過四個其他的行業,做每個行業,他都能在當地做得風生水起,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采訪時我們發現,孫玉龍語速很快,而且自信得很張揚。
孫玉龍:別人跟我說過這個事,就說你說話太快了,我們聽不清楚。可能有點表揚自己,反應快的人說話快。我的性格造就我這樣說話方式和做事風格。東北話叫嘁里喀喳。
孫玉龍:提到我的時候,他做過什么東西,每個人會講到我的故事。我依然是他們的傳奇。
記者:你這個詞,傳奇,這詞很大,你都敢說。
孫玉龍:對。
這位創業牛人毫不掩飾他的自信,他到底有什么賺錢奇招呢?
這是孫玉龍17歲時的照片,在孫玉龍的老照片里,他總是沒有什么笑容。孫玉龍1972年出生在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的一個蒙古族家庭,兄弟姊妹有8個。在他四歲時,父親就患癌癥去世,母親獨自養家。從那時起,孫玉龍就一心想著讓家人過上好的生活。
大楊樹鎮,是孫玉龍第一次創業的地方。初中畢業后,他去吉林的一家沙發廠做了學徒,打工攢了2000元錢之后,就來到大楊樹鎮開了鎮上第一家沙發廠。采訪時,我們找到了孫玉龍20多年前的合作伙伴。
孫玉龍:沙發需要那種帶鉚的木制扶手,刷漆那種,他給我做,他做完以后我買,買完以后用到我沙發上,我倆屬于合作,當時屬于這個情況。
記者:爺爺,他開沙發廠開得怎么樣?
蘇凡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大楊樹鎮某家具廠經理:開得挺好的。他腦瓜好使,我接觸到這人腦瓜好使。
蘇老爺子告訴我們,當年18歲的孫玉龍在鎮上開第一家沙發廠,可是很有眼光的。直到現在,孫玉龍的木工活兒也沒生疏。
孫玉龍:看截的水平,什么概念?首先特別齊、特別平,不是拐彎的,干什么都有一個,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就這樣。
記者:十幾歲就自己開廠,當時怎么有那么大的自信,覺得能開好這個沙發廠呢?
孫玉龍:當時我開廠就2000元錢就可以開店了,大楊樹鎮(當時)木材便宜,而且做沙發最主要原料就是木頭。中高端家庭人群結婚,肯定要有沙發的,那個年代就這樣。
孫玉龍敏銳地發現,當地有原材料的價格優勢,又有市場空白,孫玉龍的沙發生意是鎮上獨一份的。他經常外出學習考察,更新沙發的樣式和功能。當地陸續有了好幾家做沙發的,但孫玉龍的銷量始終領先。
記者:當時做沙發一年能賺多少錢?
孫玉龍:十多萬元吧。
記者:純收入?
孫玉龍:純收入,相當于現在兩三百萬元。
1999年,27歲的孫玉龍開始了二次創業,他把做沙發的積蓄都用來開像這樣的手機店。
楊靜 大楊樹鎮某手機店 經理:一晃多少年沒看著你了。
孫玉龍:怎么樣?
楊靜 大楊樹鎮某手機店 經理:還行。
孫玉龍:她叫楊靜,以前在我手機店工作有五年時間。
孫玉龍當時的員工,現在已經開了自己的手機店。楊靜告訴我們,孫玉龍開鎮上第一家手機店時,手機還并不是普通大眾能消費得起的。
孫玉龍:數字手機上市以后,很多人有購買欲望,而且它使用特別便利。我就感覺到,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這是未來大趨勢,肯定是人手離不開的。
孫玉龍預測手機將會進入大眾的生活,他不僅在鎮上第一個開店,還接連開了6家店。他給自己的6家店分別起了6個不同的名字,這是為什么呢?
孫玉龍:如果店都起一個名字,都是張老三手機店,名字都叫張老三手機店,沒有競爭力,都是一家(消費者)不去了,都一樣了。這樣名字不一樣,它們不是一家店,這家沒買我去那家買,那家買,實際還是我(家)的。
孫玉龍揣摩了消費者的心理,大家買手機愿意貨比三家,而他開6家店,消費者怎么比,買的還是他家的。銷售手機的那幾年,孫玉龍每年的純收入有六、七十萬元。他在鎮上的中心地段建了當時周邊第一棟兩層的樓房,非常惹眼。
孫玉龍:這一排全是。
記者:整個這個藍色頂全部是你家。
孫玉龍:對。
記者:這有多大面積?
孫玉龍:那是930平方米。
記者:930平方米。
孫玉龍當時的生活,很多人都羨慕。誰都沒想到,他會在事業穩固的時候離開這個打拼了10多年的大楊樹鎮,去一個新的城市重新開始。他把沙發和手機生意都轉讓出去,當時沒有一個人理解他。
孫玉臣 孫玉龍的四哥:這買賣做得比較不錯,再一個人際關系都非常好。感覺沒有必要出去闖了。
孫玉龍:大楊樹鎮體量有限,人的數量有限,消費有限。即使我繼續做下去,我也沒有太大、更大的收獲。就是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跟自己說一聲要努力。
當時孫玉龍的妻子堅決反對他離開大楊樹鎮,為此,孫玉龍付出了離婚的代價。他離開的那天早晨,只有老母親一個人給他送別。
孫玉龍:走的那天早上,我媽媽站在這,望著窗外,然后跟我說,雞蛋煮好了,煮了15個帶路上,家人都不同意我走。不走不行,我覺得,就是這個年齡,拼搏的年代,一定要拼一次、搏一次。我就覺得能干一番事業,我自己覺得。
孫玉龍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雖然他也不知道,等待他的會是什么。
滿洲里市位于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西北部,西臨蒙古國、北接俄羅斯,是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也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33歲的孫玉龍選擇到這座城市發展。
記者:孫玉龍非常清楚地記得,2005年的6月5日,他只身一人來到滿洲里,僅僅8天之后,他的一項全新的事業就在這里開啟了。他發現的新商機到底是什么呢?一到夏天,很多人都喜歡吃燒烤喝啤酒,在這個再平常不過的生活場景里,孫玉龍發現了一個成就他百萬財富的商機。
剛到滿洲里,孫玉龍就注意到一個現象,這里的飯桌上幾乎只能見到一個品牌的啤酒,這讓他很不理解,他認為這是自己的機會。孫玉龍立馬和內蒙古自治區另一家啤酒廠取得聯系,提出要代理銷售他們的啤酒。
孫玉龍:當一個人總吃一樣東西的時候他很習慣,因為他沒有發現另一樣東西,當品嘗到一個好東西,他會選擇來回替換一下。
屠興彬 巴特罕啤酒廠 原區域經理:當時我們都非常意外,感覺他這個思維、他這個魄力讓我們非常敬佩,因為市場份額沒有,他要把這個產品拿到手,這要完全去開拓市場,那是相當困難的。
記者:之前有人開拓過嗎?
屠興彬 巴特罕啤酒廠 原區域經理:開拓過,一直沒有成功。
別人幾年時間都打不開的市場,孫玉龍卻用一年時間就做到年銷售額400多萬元。從沒涉足過啤酒行業的他,有什么與眾不同的銷售策略呢?
孫玉龍:一個車送一個區域,在最短時間內,甚至五分鐘之內,隨時要隨時送到。不管他要不要,一天必須送貨一次,他不要,我就拜訪一下。
記者:你送過去他不要你就拉走?
孫玉龍:對。
孫玉龍告訴我們,他不僅每天送貨拜訪客戶,他的身上還常備一塊抹布。他的這個舉動讓客戶印象深刻。
屠興彬 巴特罕啤酒廠 原區域經理:(啤酒瓶)落了點灰塵,拿著小抹布,挨瓶挨瓶全部擦得干干凈凈,這種做事業的執著的心,也是非常打動我們,沒有不成功的。
孫玉龍又先后策劃了夏季啤酒節、俄蒙美食文化節等活動,提升品牌的人氣。直到現在,孫玉龍每年啤酒的銷售額都有四五百萬元。
記者:這種工藝品叫俄羅斯套娃,在滿洲里市隨處可見,市場競爭非常激烈。2011年的時候,孫玉龍又看中了這個生意,他會用什么樣的辦法,后來居上,年銷售套娃過百萬元呢?
滿洲里市年接待游客近三百萬人,孫玉龍了解到,在滿洲里銷售的旅游紀念品套娃都是外地生產的,而且別人都是賣成品。孫玉龍考察市場之后,想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子,他讓游客親自體驗手繪套娃。一般市面上的5層套娃售價在20元左右,按理說體驗式消費應該定價更高,但孫玉龍卻給5層套娃的手繪體驗定價15元,比買現成的還便宜。
孫玉龍:畫套娃娃在中國來講也是很新奇的一個旅游項目。讓入門低一些,便宜點,別太貴了。畫完之后可以直接帶走,能畫完整的(人)也就占一半,多數都畫個大概。有的人不甘心。沒畫好,或者孩子喜歡其它(套娃)了,他也會買,這樣我就賺錢了。
山東游客:這個小孩不管畫得是好還是壞,比較有意義一點。
記者:你覺得你畫得怎么樣?
山東游客:挺好。
記者:點頭是什么?
山東游客:行。
游客體驗多是為了好玩,體驗之后還會順道買些店里其他做好的套娃。孫玉龍告訴我們,他正是琢磨透了游客的心理,才開了體驗店。他還設計了一些功能性和觀賞性兼具的套娃。
記者:這個是煙灰缸。
山東游客1:煙灰缸?叫我猜想我覺得是小朋友放小東西的那種。
山東游客2:想象力挺豐富,而且挺夸張,孩子可能都喜歡,我覺得這個放到家里,爸爸也會覺得很有意思的。
創新的差異化經營,就是孫玉龍套娃年賣百萬的生意經。
記者:孫玉龍輾轉多個行業,他總能不斷改變和創新,在朋友眼中,他就是一個愛折騰的人。但是2015年年底的時候,這個愛折騰的人說,他不會再輕易轉行了,因為他發現了一個特別誘人的商機,這一步也許能讓他從滿洲里走向全國。
在俄羅斯人的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肉類食品,香腸極具代表性。孫玉龍每次去俄羅斯,都會拍不少俄羅斯香腸的照片。據統計,俄羅斯香腸有七八十種,有牛肉的、豬肉的、羊肉的,還有馬肉的,有熏的、有煮的,有普通個頭的,還有像這樣大個兒的。
記者:特別大,特別震驚。
孫玉龍:它叫俄羅斯盧布腸。這個(腸衣)是牛拐頭做的,就是牛的大腸,所以每個都不一樣。(牛大腸的)尺寸就這么大,所以每個都做這么大。來,能拿動嗎?
記者:這么沉。
孫玉龍:可以稱一下看多重。
記者:5.5公斤。
孫玉龍:這個腸夠你吃一周了吧。
這樣大一根的盧布腸,俄羅斯人都怎么吃呢?原來,盧布腸不是整根兒銷售的,而是切成段賣。
孫玉龍:買回去以后再切成薄片,每天早晨這個夾面包,或者是夾糕點,然后一吃。
俄羅斯香腸孫玉龍很喜歡吃。2015年年底,孫玉龍在新聞里看到,俄羅斯政府正積極推動俄羅斯的農產品和食品企業走出國門。當時,滿洲里還沒有一家中俄合作的企業,生產正宗的俄羅斯風味食品。孫玉龍認為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商機。
孫玉龍:滿洲里是一個毗鄰俄羅斯的口岸城市,怎么才能把地緣地域優勢利用好。一直以來我們滿洲里缺一個什么東西?缺一個地理標志產品,就好像去北京吃個烤鴨,類似這種地理符號,缺這種東西。在滿洲里生產純正的俄羅斯食品,(游客)不但來玩、來看了,而且能帶得走,而且必須帶,想辦法往這方面發展。
2016年年初,孫玉龍聯系了俄羅斯一家日產香腸60噸的老牌食品加工企業,經過兩個多月的談判,雙方達成合作:俄方企業負責技術,孫玉龍負責原料、資金和銷售,并每年向俄方企業繳納一定的管理費。孫玉龍的公司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家中俄合作的食品加工企業。
劉桂清 滿洲里市人民政府 常務副市長: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家搞中俄肉食品加工的一個企業,還有食品加工的企業。這是不容易的。能夠做出一個突破,我感覺孫玉龍也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他能夠想到打俄羅斯文化,可能就是機遇中的機遇。
想要做出好的產品,必須得有好的原料。內蒙古自治區當地的牛羊肉資源孫玉龍當然不會錯過。
孫玉龍:咱們現在在的地方,后面是達賚湖。
記者:后面是達賚湖。
孫玉龍:對,隸屬于達賚湖保護區。這個地方的牛都是以吃野草為主,而且這個季節的牛特別胖,因為(這個季節)草特別好。
記者:牛糞,遍地牛糞,牛糞太多了。
孫玉龍:我們這牛糞也是天然綠色的。
記者:你怎么隨手就撿起來了?
孫玉龍:它不臟,實際上,你看它全是草,不臟。
記者:還真是。
孫玉龍:沒有味。
記者:真沒有味。
孫玉龍:沒味,一點飼料也沒有,什么添加劑沒有,都是野生的草。
而同樣在這里吃草長大的牛,孫玉龍只選擇三年以上的不能繁育的公牛,而且只要腿肉和里脊。
孫玉龍:到三年以上肉質比較結實。
記者:緊致。
孫玉龍:牛的前后腿和里脊。精肉多,而且肉質比較有彈性。(小牛)吃奶呢,不好意思打擾了,吃奶,見諒見諒。
孫玉龍原本想帶我們近距離看一看牛,沒想到這些牛可不是說靠近就能靠近的。
孫玉龍:頂你,往后點往后點,它站著不走了不是好事。你再往前它就開始攻擊你了。
有嚴格的選料和俄羅斯企業的技術支持,孫玉龍做出來的香腸是什么樣的呢?
孫玉龍:一吃有嚼勁,越嚼越香,有沒有這種感覺。你看這個,看,明顯嗎?看。
記者:這個是有肉絲拉開的感覺。
孫玉龍:都是肉。
記者:是顆粒的。
不僅生產俄羅斯風味香腸,孫玉龍還同時生產俄羅斯特色的各種面包。2016年5月,他的產品推向市場。
孫玉龍在滿洲里的各大景區和滿洲里國際機場建立了自營店。像這樣在店門口讓游客試吃品嘗的活動是常態。
孫玉龍:在滿洲里生產純正的俄羅斯食品,一會兒親口品嘗,用品質說話。免費試吃,來來來,端過去,面包也可以吃,隨便吃,隨便吃、隨便吃,隨便吃。小朋友也可以抱一抱,來,抱一下,照相。
游客:這不是俄羅斯的特產嗎?聞到了,好香好香。
游客:我嘗了,味道很好,聞到很好,我挺喜歡這個聞到。
記者你們是從哪里過來的?
游客:我們是從廣州過來的。試吃了,我們買了一袋了。
記者:你們覺得怎么樣?
游客:好好吃。
游客:挺有特色的。
孫玉龍的客戶中,游客占到了80%以上。游客往往是來旅游一趟就走了,孫玉龍卻說,他正在做的,就是把游客變成自己的長期客戶。
孫玉龍:滿洲里每年兩三百萬的游客我覺得也是送上門的顧客,我怎么把他們服務好,怎么讓他們成為我黏性挺高的客戶。
記者:來了不能再來?
孫玉龍:你說的對,來了不能再來,但是來了以后還想吃怎么辦,網上買就可以了。因為每個店都放著很多二維碼。因為現在互聯網時代,咱們一定要借著互聯網這個大道往前走。
我們去采訪時,孫玉龍同時經營著啤酒、俄羅斯套娃和食品三個行業,他說自己最看好食品行業,他有信心能讓他的產品走向全國,他不會再輕易轉行了。
孫玉龍:食品這一塊,有俄羅斯(企業的技術)支持這一塊,滿洲里有地緣地域優勢,國內有這樣的需求,天時地利人和我覺得都占。不會輕易轉行,而且會越做越大。
采訪快結束的時候,孫玉龍做了一個讓我們意外的舉動,他摘了一朵花遞給我們。
孫玉龍:你們這么辛苦,送給你們攝制組。
記者:你怎么還摘朵花送給我們?
孫玉龍:這花挺好的我覺得,紫色的。生活就是這樣的,美隨處發現。世界上不缺美,缺發現美的那雙眼睛不是嗎。
記者:經過一周時間的采訪,給我們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孫玉龍始終保持著一顆好奇心,去發現了解新事物,這或許就是他總能發現商機的原因。無論做什么,他總是先看到一個行業的發展趨勢,然后在這個行業當中,找到當地市場的空白點,再從同行沒做過的事兒入手,打開局面,這讓他無論做什么,都能事半功倍。好了觀眾朋友,廣告之后,我們一起來看《致富經》下期節目,為您帶來了哪些精彩內容。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