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獐子島鎮這幾個潛水員干海底打撈已經有四年時間了,現在他們正替一家漁業公司在這片海域潛水打撈藏在海底的寶藏。
潛水員:“這個有40斤。”
記者:“像這個能賣多少錢?”
潛水員:“25塊錢一斤。”
潛水員:“對。”
漁民:“一天五六萬都少的。”
潛水員:“一天正常的是,每天正常拉網是100多萬,人民幣100多萬。”
叢日全這些潛水員從海底撈出來的是一種名為蝦夷扇貝的水產品,這種扇貝原產于日本和俄羅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長海縣引進了蝦夷扇貝,進行浮閥養殖,每個這樣的籠子可以寄養250多個扇貝,放在海里養殖2年時間就可以上市出售了,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浮筏養殖的弊端開始顯露出來。
長海縣市委書記 劉錫財:“浮筏養殖呢,對海洋的環境破壞比較大,另外呢勞動強度相對更大,那么第三個呢,它養殖的產品和自然生長的產品,它的等級差別也比較大,所以這個品質也不是一個品質的。”
由于浮筏阻礙海水流通及大量浮游生物寄生在上面從而對海水造成污染,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蝦夷扇貝的品質,以及減少污染。于是當地一些漁業公司開始摸索在自然狀態下養殖扇貝,那就是直接把扇貝苗投入到海底讓它自由生長。
漁民:“10月份到11月份開始播苗。”
漁民:“播到海里去。”
記者:“生長多少年才能起來。”
漁民:“按正規來說應該是三年,三年開始收成。”
記者:“它在海里也不需要什么飼料。”
漁民:“不用飼料,大海造的飼料。”
經過幾年試驗,獐子島漁業公司在掌握海底養殖扇貝的技術后就決定大面積嘗試海底養殖蝦夷扇貝,但是公司的當時決定卻遭到了一些員工的置疑。
扇貝養殖戶:“大的長到6個、7公分那么大,那就是1毛,還有1.2毛,那時候沒有底。”
把扇貝苗這樣撒在十多米深的海底要等到三年后才能收獲,這期間看不見、摸不著、而且扇貝自己還會跑,許多農民都認為,這才是拿錢打水漂呢。
潛水員:“它是張開的,但是跑的非常慢。”
記者:“這樣底播在海底,會不會跑到別的海域去?”
潛水員:“不可能,這個根據水域,它不動的,它一般不動。”
大長山島鎮經濟發展辦主人 王述海:“擔心的目的是什么呢,這個東西播到海底去以后,在管理上,不像浮筏這么方便,我什么時間都可以去看一下。它只有到收獲的時候,完了用潛水的方式才能捕獲,他也擔心,是不是把錢,買了這么多苗,都黃了,他也擔心這個問題。”
然而三年之后這些海底扇貝喜獲豐收,它們不僅個大而且賣價比浮筏養殖的扇貝至少高出一倍,大長山島鎮的王利覺得公司能養成功,就有他的道理,2002年他決定改底播養殖扇貝,但是他的決定卻遭到了父親的反對。
王利當年承包了2千畝海底用來養殖蝦夷扇貝,由于投入的扇貝苗要3年后才能有收獲,自己在壯著膽子往海底投苗時,自己心里也沒有底。
記者:“最開始干這個你擔不擔心,收不回成本。”
養殖戶 王利:“擔心,怎么不擔心,做生意都有風險的。”
潛水員:“它底播的長的就大,浮筏養的長的小,個頭就小,底播的就大,長大最大的有這個,這個有14、15公分。”
養殖戶:“這個浮筏養殖,就是比這個底播能早收一點,但是利沒有底播的大,因為咱這個賣商品,一斤,賣二斤能抵人家一斤,可能要賣三斤抵人家一斤。”
養殖戶 王利:“我們的這個底播的扇貝賣不愁,到每年采捕的時候,販子都紛紛都到門口完了主動過來買,不用找市場,市場找我們。”
記者:“你撒了多少下去?”
養殖戶 董永杰:“應該有個四五百萬吧。”
記者:“值多少錢?”
養殖戶 董永杰:“它這個應該,四五百萬應該六七十萬,就在這個規模。”
現在董永杰每隔半個月要找潛水員到海底查看一下扇貝的生長情況,而今年年底也應該是他開始收獲的時候了。
底播養殖除了苗種投入外,其他的支出就很少了,前三年苗種投下去后,以后每年投下苗種,每年都可以收獲,蝦夷扇貝賣價較高,所以當地人把這種一本萬利的養殖比喻為海底銀行。現在很多人都想為自己弄一個這樣的海底銀行,但是長海縣周圍原來無人問津的海底都被有眼光的人承包完了。
養殖戶:“承包不了,原先包著的誰也不讓地方的。”
大長山島鎮經濟發展辦主人 王述海:“由于底播效益比較高,想包海底的養殖業戶也比較多,那么由于現在這種海底承包已經飽和了,所以說他就沒法再承包了。 ”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