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記者:“今天弄了多少?”
捕蟶工人:“七十多斤。”
記者:“每天都過來扒蟶嗎?”
捕蟶工人:“對。”
捕蟶工人:天天都有,每天都起蟶,多少都要干。”
據塘主仲濟開介紹,每天從凌晨兩三點鐘開始,一直到上午十點左右都是螠蟶起捕的時間,這60畝塘面,平日里要用300多個勞力,因為今天下雨,人相對少了很多。
2006年,宋莊鎮螠蟶養殖面積達到五萬余畝,年加工蟶干三四萬噸,成為北方地區最大的加工交易集散地。然而十幾年前,這里一直以養殖對蝦 為主,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因品種單一,又遭遇蝦病,對蝦養殖損失慘重。就在所有人都不再敢包塘養蝦,紛紛將自家的一二百畝養殖塘拋售時,宋莊鎮沙口村的劉 明卻一口氣承包了九百多畝。
劉明:“我們家里邊現在塘子面積那么大,那么多,能不能養這個蟶子。”
原來,劉明打算在包來的九百畝塘里放養螠蟶,1993年他到浙江購蝦時發現這種能夠凈化水質,治愈蝦病的貝類,于是也打算包塘在江蘇進行養殖,因為對螠蟶養殖一竅不通,最初他從浙江請來師傅與他一起養殖。
不到一年,劉明的收獲讓宋莊鎮所有對蝦養殖戶都目瞪口呆。
劉明:“我們跟他五五分成以后,一家一半,甲乙雙方一人獲得30多萬元錢吧,純利潤。”
養殖螠蟶一年就讓劉明賺了三十多萬,這讓劉明的鄰居劉忠車坐不住了,也學著劉明與浙江人合作養起了螠蟶。
養殖戶 劉忠車:“我包塘子他出苗,蝦子是我的,光跟他分蟶。”
林智福,浙江省蒼南縣人,也是當年最早一批來宋莊鎮與當地居民合伙養殖螠蟶的人。
林智福以前一直在浙江做對蝦生意,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旬來贛榆進對蝦時,看中當地豐富的灘涂資源與廉價的租地費用,決定到江蘇租地養殖螠蟶。而他最初找到的合作者就是宋莊鎮邵莊村的秦泗海。
宋莊鎮邵莊村螠蟶加工戶 秦泗海:他負責怎么養,飼料怎么下,喂什么料,還有挖蟶的時候怎么挖,都要聽他的,畢竟我們沒有見過。”
浙江省蒼南縣螠蟶養殖戶 林智福:“剛第一年過來的時候,也是小面積,就是搞一個塘試驗一下,試驗一下,這個成活率達到90%以上。”
浙江省蒼南縣螠蟶養殖戶 林智福:“朋友朋友之間的關系,說這里有蟶子,你跑上來看一下,一家帶一家,一家帶一家。”
這種當地人出塘,浙江人出苗并負責技術與銷售的模式迅速推廣到了整個宋莊鎮,最高峰時宋莊鎮有上千浙江人來此投資養蟶。短短幾年時間,宋莊鎮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起了螠蟶。現在每到收獲季節,塘邊都可以看到排隊交蟶的人。
記者:“你們在排隊嗎?”
捕蟶工人:“對。”
捕蟶工人:“也快了。”
記者:“給現錢啊?
捕蟶工人:“對,50斤來。”
記者:“今天賺了多錢?”
捕蟶工人:“88。”
隨著當地人對養蟶技術的逐漸掌握,雙方的利潤分成逐漸由五五分到六四再到七三,浙江人分得的利潤越來越少。同時土地承包費用也越來越高。
宋莊鎮邵莊村螠蟶加工戶 秦泗海:“剛開始地價100多元一畝,現在400,500都有。”
向林智福一樣的浙江養殖戶逐漸轉移到江蘇其他縣市甚至山東等地區養殖螠蟶,使這個地區的螠蟶產量迅速擴大,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螠蟶采購 商。螠蟶的主要消費市場集中在浙江、福建一帶,宋莊鎮的螠蟶收獲后大部分由浙江人運去浙江銷售。但是每年把從江蘇捕撈到的螠蟶運到南方,不僅有高額的運輸 費用而且不利于保鮮。
浙江省蒼南縣螠蟶養殖戶 林智福:“鮮的必須要跑到市場里面,你今天跑上海,看市場,上海的市場價格穩定不穩定,不穩定的一下子就虧了。”
浙江省蒼南縣螠蟶養殖戶 林智福:“現在可以說整個這個蟶干的市場還是在宋莊這里,市場在這里,每天都當場當銷的,每一天都銷光,全國各地需要蟶干的人都來這里采購。”
現在秦泗海的加工廠旺季時每天的加工量都達到十萬斤,熱鬧的時候,加工廠內幾百名婦女通宵達旦對蟶子進行清洗、蒸煮、去殼和烘干。
記者:“一天能剝多少?”
記者:“多少錢一斤?一百斤15塊錢。”
螠蟶加工工人:您多大歲數了?”
螠蟶加工工人:“70多了。”
記者:“干得動嗎?”
螠蟶加工工人:“干得動。”
記者:“不累啊?”
螠蟶加工工人:“不累。”
如今,宋莊鎮及周邊地區95%的塘口都養殖螠蟶,年產鮮蟶7500噸。同時有幾十家蟶干加工場,加工來自江蘇、山東、遼寧等省一萬多噸的螠蟶。
俗話說,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江蘇宋莊鎮的養殖戶一步步跟著浙江師傅學會了螠蟶的養殖,加工,發展了本地產業,但是提起師傅來,他們依然豎起大拇指。
劉明:“浙江人搞這個東西,要么就是搞前邊,他搞頭不搞尾,掙錢了。所以錢還是浙江人賺得多。”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