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鴨業公司檢驗員 蘇建華:“臨武鴨的最大特點就是中間有一個白環,整體的這個顏色它是一種麻色。”
這種脖子上帶有白色頸環的土鴨,就是中國八大地方名鴨之一的臨武鴨。每天,1萬多只臨武鴨交到這里,體檢合格的才能走進這家鴨業公司的屠宰場。
經過檢驗,劉真真交來的鴨有1471只合格,他當場就領到了2萬多元貨款,但卻被扣了一部分資金。
記者:“我看到您扣了一個70多元錢,這個是什么錢?”
湖南省臨武縣武水鎮養殖戶 劉真真:“這個是給每個鴨子上了5分錢保險。”
每年,全縣700萬只臨武鴨上交的保險金高達35萬元。農民花錢給鴨子上保險,這些錢會流向何處?農民又怎樣從中受益呢?這份保險金引起了我們的好奇。
湖南省臨武縣嵐橋鎮養殖戶 陳三作:“100只鴨賣幾個月才賣得光,養就養了兩個多月,又賣幾個月,飼料又去了,那個錢也掙不到,那就不劃算。”
由于利潤小,陳三作和許多農戶都不愿意養臨武鴨了。到1999年,全縣的臨武鴨剩下不到100只。
湖南省臨武縣嵐橋鎮養殖戶 陳秋陽:“最少的時候到縣城周邊是找不到了。”
湖南省臨武縣武水鎮養殖戶 鄺真良:“找不到,那個純種的到我們那里很少見,都是那個雜交鴨配種出來的。”
湖南省臨武縣政府副縣長 李希發:“因為這個品種,如果說不保護下去,很可能就會失傳,一個很好的品種在臨武就會滅絕。”
可是,陳三作在農貿市場里仍然很難找到臨武鴨的蹤影。臨武鴨沒有銷到市場,都銷到哪兒去了呢?陳三作留心觀察,發現村民們養的臨武 鴨全部賣給了當地一家鴨肉深加工企業。原來,這家企業看中了臨武鴨口感鮮美、肉質細嫩的特點,準備加工成系列休閑食品。為了打消農民銷不出去的顧慮,加工 企業跟每個加入養殖協會的農戶都簽訂了養殖合同,給出了全部回收的承諾。
鴨業公司總經理 胡建文:“保證農民交鴨的時候,三天之內能夠拿到現金。”
聽說有了企業包銷路,村民鄺真良喜滋滋地進了8000多只鴨苗,也跟著大家一起養起了臨武鴨。2004年7月的一天,當他像往常一樣,來到鴨棚準備給鴨喂食,突然發現鴨子有些異常。
一個星期不到,還有半個月就出欄的3000多只鴨子全都死光了。鄺真良沒想到,快到手的4萬元錢沒賺著,還把老本也賠了進去。就在大家都認為鄺真良因此破產翻不了身的時候,鄺真良卻意外地從鴨業公司那里得到了18000元現金。
鴨業公司總經理 胡建文:“他一垮下去就再也回升不起來,那么對于我們這個產業鏈條也是一個損失。”
當時臨武鴨產業才剛起步,加工企業經常為原料不足困擾。聽說了鄺真良死鴨事件,鴨業公司決定幫他走出困境?恐@筆資金,鄺真良又重新養起了臨武鴨,這也給了許多養殖戶信心。但是,企業終究不是保險公司,不可能為所有的養殖風險買單。以后再面對風險事故該怎么辦?
湖南省臨武縣養殖協會會長 唐濤:“如果公司投入太大的話 它也沒有再生產的資金,后來就想了一個辦法,要成立一種保險基金來共同抵御這個風險。”
2004年,養殖協會與臨武縣政府、加工企業一起協商,建立了養殖風險基金制度。按照這個養殖風險基金制度,除了企業一次性拿出 80萬元,政府出資20萬元以外,養殖協會的會員還要給每只鴨子上交5分錢的保險金,每次交鴨時直接從收益中扣除?墒,許多養鴨戶聽說了這個消息,都十 分抵觸。
湖南省臨武縣城關鎮養殖戶 胡小文:“我們也怕上當受騙是不是。”
記者:“擔心什么呢?”
胡小文:“擔心我們交了又得不到,還不如不交,是不是。”
胡小文是當地的養鴨大戶,以前都是憑能力自己養自己賺,可這次去公司交售鴨子時,4000只鴨就被扣掉了200元錢作風險基金,這讓她很惱火。
湖南省臨武縣城關鎮新屋場村村民 胡小文:“算起來也是蠻大的數字,我們覺得還是不劃算,還是不想交這個,因為畢竟農村里200元錢也難賺。”
湖南省臨武縣城關鎮新屋場村村民 胡小文:“肯定著急,那時候飯都吃不了,覺得怎么這么倒霉,自己死了那么多鴨子,我說不可能的。”
以前,胡小文養鴨一直都是穩養穩賺,沒出現過什么大的問題,沒想到這次一疏忽,幾乎給她養鴨事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湖南省臨武縣城關鎮新屋場村村民 胡小文:“這個養鴨還是不想養了,這么大的風險,一下就死這么多。”
情急中,胡小文想起了上次被扣除的200元風險基金。按照風險金制度規定,1萬元以上的損失,會員可以獲得最高50%的賠付。這次自己會不會獲得賠付呢?
湖南省臨武縣城關鎮養殖戶 胡小文:“當時心里還是沒數的,當時我們就跑到養殖協會去跟他們說這個情況。”
湖南省臨武縣養殖協會會長 唐濤:“我們當時是大家開會以后,就商定說,最高的賠付額控制到50%以內,就可以讓她有一定的再生產基金。”
這次賠付讓原本不相信風險金制度的胡小文改變了想法。當她再次交售鴨子時,主動要求交納風險金。許多養殖戶也紛紛主動給自己的鴨子上保險。
湖南省臨武縣村民武水鎮養殖戶 劉真真:“1000多個鴨子,才幾十元錢,對我們養殖戶還是有保險的,有保障的。”
湖南省臨武縣雙溪鄉養殖戶 鄺建武:“萬一哪一天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了,也可以拿到一半的保險金了,最少也可以重新開始。”
鴨業公司總經理 胡建文:“100萬元以上基本上能夠滿足這種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所帶給農民的這種養殖風險。”
現在,鴨苗成了搶手貨,每天一大早,鴨苗場就排起了買鴨苗的長隊。臨武鴨上規模的養殖場由原來的5個迅速發展到了106個,并逐步延伸到附近幾個縣市以及廣東連州等地,一年養殖總量達到了700萬羽。
編導:楊涵竹 攝像:孫彥峰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致富經》欄目查詢!
注: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