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王占利:“音樂一開始,這牛都起來了,咱們一說之后,該拉尿的拉尿,該上槽的上槽,證明就是馬上要吃飯了。所以說,以前我的想法是“對牛彈琴”,根本就不是這么回事,確實通過我的觀察,還真是,這個牛也特別樂意聽這個音樂。”
現在王占利的牛場常年存欄700多頭奶牛,固定資產達到上千萬元。在村民們眼中,王占利是一個傳奇性人物,說他傳奇不僅因為他生產出了中國第一包有機奶,而且他的財富生涯最初卻是從一句玩笑話開始的。
1998年,王占利在延慶縣城經營一家餐館,生意紅火。一次私下與朋友聊起縣城因經營不善而公開競標的奶牛場,王占利開玩笑說要承包。
王占利:“當時就是這一個話頭。三天以后,三天以后張樹亭就找我,說你包這個牛場,我說我怎么包呀,我對這個牛根本就不懂。”
雖然僅僅是一句玩笑話,但是朋友的恥笑卻讓王占利坐不住了。
妻子 王秀梅:“那會兒的奶牛市場根本就不好,也沒有奶價,原料奶都,周圍村子里邊什么的,都在倒奶,這現實情況都在那邊擺著,誰愿意看著前面是火坑往外跳呀。”
王占利沒敢告訴妻子承包牛場的原因,雖然自己心里也打鼓,但是話已出口,賭著一口氣的他偏偏一門心思要干下來。
王占利:“實際當時那種情況,就是不管怎么著,以后養牛不養牛,養的好與壞,那以后的事。當時就是必須要把這個牛場弄下來。”
1998年3月,王占利花50萬元承包下了奶牛場。如老婆所說,王占利接手牛場后發現自己真得跳進了火坑。當時牛場里剩下的72頭奶牛幾乎全是老幼病殘弱,只有11頭產奶,產奶量不及原有的十分之一。不僅如此,每天拿什么來喂牛都是問題。
當時正處五六月份,干草收不上來,七八十張嘴等著吃飯,無奈之下,王占利只能每天跑出去四處割草。
王占利:“一天不割都不成,每天都去,不管你下雨下什么,下雹子你也得去,因為你不割這個草,這七八十頭牛就沒得吃呀。”
王占利對養牛一竅不通,硬著頭皮小心翼翼的照顧產奶的10多頭牛,沒想到,越是小心卻越是出了問題。
王占利:“當時我割回草之后,下午4點來鐘,我回來之后,獸醫跟我說,說王廠長,說咱們這個牛呀,有兩只不好吃,老發燒。”
被王占利當作寶貝似的11頭奶牛相繼得了怪病,王占利著急上火卻又怎么也找不出原因。不到一個月,王占利的奶牛場死了三頭牛。
原來,當時養殖場里管理很不規范,工人喂牛時沒有對草料進行徹底清理,牛吃進了釘子、鐵硝。在獸醫的幫助下,王占利對剩下的牛統統進行了洗胃。
員工:“用磁鐵,再用那種器具,這么長,接一塊,放到肚子里去。”
王占利:“吸了40多個牛,這40多個牛,就吸出釘子,跟咱們這個,還有這個亂七八糟的鐵東西,就吸出1公斤半。”
因為廠里能產奶的青壯牛不多,每隔一段時間,王占利就會到內蒙、山西等地買牛,養幾個月后再將不好的牛淘汰,幾次下來,他發現奶牛的差價要比賣奶的利潤要高很多。
王占利:“當時咱們買的時候就將近6500到7000之間,平均,買了五六百頭牛,當時咱們賣的時候都賣的1.15萬到1.2萬。”
王占利:“奶價始終都是不太好,2003年的下半年就比較難受了,到了2004年更比較難受。”
延慶,地處北京市西北角,山青水秀,環境優美。為了讓自己的奶賣出一個好的價錢,解決賣奶難的問題。王占利想到利用延慶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地理位置,并且面對北京的高端市場作出一種高質量的生態奶。
王占利:“當時咱們也調查了一下,北京市這個市場還是富人比較多,因為咱們產奶量不多,每天你出三四噸牛奶,也就是夠七八千人喝咱們這個奶。”
2005年初,王占利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中國農業大學反芻學院教授李勝利,在與他的談話中得知“有機奶”的概念,這讓王占利心動不已。
農大教授 李勝利:“食品當中的精品,就是有機的,有機的它這個概念是歐洲提出來的。”
王占利一門心思想把自己的奶變成“有機”的,但是“有機奶”投入大成本高,加上奶源不好控制,很多大的奶業公司都還處于開發階段,王占利想做有機奶,很多人覺得他是異想天開,但是專家卻覺得王占利有他獨特的優勢。
李勝利:“中國有句俗話,就是船小好調頭,對于小廠來講呢因為它都是1000頭牛,或者五六百頭牛,他搞一個,養好以后,他自己有飼料地,所以他小,容易控制,像歐洲的,我們看的很多,搞有機奶,都是不是很大的。”
真正開始放手做的時候,王占利才發現,有機奶的生產遠比他想象的要困難得多。按照有機標準,從奶牛的食物到生活環境都要有全副的改 動。單是牛場重建,王占利便投入了五百多萬。最嚴重的是,奶牛吃的飼料也要求全部是有機的,當地的草統統沒法喂,大量的有機飼料從哪里弄呢?這時,一個人 的出現,解了王占利的燃眉之急。
延慶縣畜牧局高級畜牧師 任師璽:“因為我在黑龍江農場局做過,所以我了解當地,黑龍江那邊一些情況。經過多方面聯系,所以我們選擇了黑龍江291農場,因為那個農場已經在2003年,將有將近1萬畝地通過了有機認證,它的大豆,玉米。尤其是大豆都出口日本。”
任師璽,延慶縣畜牧局高級畜牧師,曾任黑龍江857農場副場長。得知王占利要在延慶搞有機奶,便提出一起去黑龍江進購飼料。
王占利當場簽下了每年供應600噸有機飼料的合同,此外,還在內蒙承包了1萬畝通過有機認證的草場,從2005年6月25號開始,王占利的奶牛吃上了沒使用過農藥化肥的有機飼料。
記者:“這是有機的嗎?”
王占利:“這是有機草,這是咱們經過路橋認證的。”
記者:“價格貴嗎?”
王占利:“價格它比平常的高35%。”
有機認證機構工作人員 李國柱:“對于咱們奶牛來說,產奶的牛來說,它的轉換期是6個月的時間。”
而在轉換期內,按有機標準生產的奶還不能稱之為有機奶,只能按照普通奶的價格來賣。2006年初,王占利牛場里產的奶順利通過了轉化期,這下王占利覺得自己的奶終于可以賣個好價錢了。
王占利:“就想交奶,怎么說把咱們這個奶,要比別人的價格高,我怎么好銷。”
讓王占利想不到的是,明明是好東西。別說賣個好價錢,連收都沒人收。原來有機奶加工必須有自己的生產線,不能與普通奶同時加工,再加上數量少,加工廠不肯專門騰出生產線來加工有機奶。
但是加工設備需要幾百萬元,這對幾乎彈盡糧絕的王長利來說,是一筆無法再承擔的費用,王占利開始后悔當初自己所作的決定。
王占利:“知道有這么些困難,我肯定不干了,真的確實,這事太多太多了。”
雖然最初只想賣奶賺錢,但是為了有機奶,王占利已經投入了上千萬資金,騎虎難下的他不得不做下去。在親戚朋友的擔保下,王占利又咬牙貸款600萬元上了設備。2006年6月27號,王占利完全靠自己生產加工出的有機奶獲得了有機認證,終于獲準上市了。
認證機構人員 李國柱:“可追溯性,就是能夠追溯回來,甚至要求它這個在市場上你拿到任何一盒奶都應該能追查到是哪天,哪群牛擠出來的。”
看到自己終于生產出了有機奶,王占利長長松了一口氣,他將自己的有機奶定價為每500毫升12元,是普通奶的兩倍左右,隨即發現市場反應并不太好。
由于有機奶在我國起步較晚,很多消費者對有機奶不了解,認為還不如綠色牛奶。要大家接受還有一個過程,那么奶要銷到什么地方去呢,王占利盯準了北京的高端市場,尤其是對有機食品認知度很高的外國人。
王占利:“實際外國人對這個有機奶特別認可,當時一拿不用你解釋,他就知道這個有機奶怎么回事。”
2006年11月的一天,王占利得知阿拉伯國家聯盟20多個國家要在北京舉行一個家屬聚會,他覺得是一個好機會,于是設法參加,并在會上進行免費品嘗與派送等活動。
銷售經理 候學軍:“那天去了大概有200多人吧,阿盟的22國的使節都有參加,所以呢,當時的情況我覺得最讓人高興的就是,當他們舉杯慶祝的時候,杯子里裝的都是我們的有機奶。”
王占利:“當時外國人都樂意喝這個有機奶,另外點對點之后,咱們銷售登的記錄,您住哪兒,您的電話,當時有80多家。”
瑞士客戶:“外國人對這種有機產品,都很感興趣,因為我們也都比較敏感這些空氣污染呀,和食品的安全,我們都比較在乎,就不怕多花一點錢,也要吃和喝比較有安全的食品。”
臨近2007年春節,王占利的有機奶已經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一步他打算繼續擴大規模,讓更多的人品嘗到他的有機奶。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致富經》欄目查詢!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