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劉貴福:“冬梅啊,我跟你說,我上火車了,明天到你家。能在家嗎?”
在電話中,女兒的態度很生疏,劉貴福的心情更加復雜。第二天上午8點,火車到了白山市,女兒沒有來接他,劉貴福尋著歸家的獨自前行。
村民:“劉哥。我沒想到在這能看到你,啥時回來的?”
劉貴福:“才到家,不大一會。”
村民:“你怎么回來。”了”
劉貴福:“長腿就回來了唄。”
村民:“劉老板。”
劉貴福:“叫劉哥。”
劉貴福:“沒有,什么都沒有了,留下的只是思念了。 我最輝煌的時候蓋的這個樓,最落魄的時候離開的這個樓。”
這里曾是他的傷心地,6年前因為欠下巨額債務劉貴福被迫離開家鄉,在外打拼,6年后回到家鄉總算可以揚眉吐氣,還所有的債務,壓在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可以卸下了。從上世紀90年代,劉貴福是靠運煤起家的,他是村里第一個擁有洋房的人,第一個擁有上百萬資產的人。
可是這樣的時刻太短暫,1998年到2000年,煤炭生意突然敗落,三角債把劉貴福逼到了絕境。房子被迫抵債,劉貴福欠下了親戚朋友近40萬元的債務,全家老少被迫搬到了鎮里邊的一座廢棄的學校,靠養鴨子生活。
劉貴福:“我原來在天上,真的,你說平時日子上街買菜,都是花個一百二百的,過年哪年就買一掛炮,我兒子孫子都愛放炮,連個花炮都沒舍得買。原來都喊我百萬,誰也沒想到我能到那個時候。”
劉貴福:“上我家去,你養了鴨子吧,可能今天拿5斤鴨蛋,明天拿100斤鴨蛋這情況都有。這就是說跟殺雞取卵差不多,本來你想積累點資金,咱擴大點多掙點還人家,現在不等你還人家,拿走了。”
劉貴福的妻子:“確實是待不下去了,再說在那個地方不瞞你說還欠了一些債。”
2001年,劉貴福在網上看到一篇報道,說北京市延慶縣珍珠泉鄉的鴨蛋一斤能賣10元錢。劉貴福一下來了精神,自己有養鴨的經驗和技術,如果能借此換個環境重新來過,這未嘗不是一條出路。2002年6月他決定到北京親自看個究竟。
劉貴福的妻子:“來了以后在這待了3個小時,待了3個小時他就找了一個小飯店在那吃的飯。跟人一打聽確實是10元錢一斤。”
珍珠泉鄉鄉長 孫平:“第一印象,不相信,拿個小包,坐著公車。”
珍珠泉鄉位于北京市延慶縣的西北角,地處多山地帶,泉水豐富。當地的農戶們多年從事養鴨業,從嘉慶年間起珍珠泉鄉的鴨蛋就已經很有名氣了。可是規模卻遲遲上不來。盡管孫平對劉貴福的話半信半疑,但是劉貴福的提議,還是引起了孫平的注意。
珍珠泉鄉鄉長 孫平:“我們這鴨蛋一直有名氣,可是沒有規模,農戶散養。缺少一個支撐帶動大家。”
孫平表示歡迎劉貴福來珍珠泉鄉養鴨子。可是讓孫平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半個月后,劉貴福從東北老家帶著老婆、兒子、兒媳和1萬零 500元錢的存款義無返顧的來到了珍珠泉鄉。劉貴福的大膽舉動一下引起了珍珠泉鄉政府的重視,當天下午孫平代表鄉里宴請了劉貴富的全家老少。
珍珠泉鄉副鄉長 崔富成:“懷疑 肯定懷疑,他能養到什么程度。我們當地人都沒養好,他外地人能不能養好。”
餐桌上雙方各懷心腹事,鄉政府是暗中觀察,劉貴福則是使出渾身解數想要在珍珠泉按營扎寨。
珍珠泉鄉副鄉長 崔富成:“拿歌聲打動我們,應該說也是一種方式。”
記者:“每個人都會唱歌,為什么他的歌聲能打動你?”
酒席上,平時擅長唱歌的劉貴福刻意用歌聲表達了自己要在珍珠泉扎根、創業的強烈愿望。借此機會,劉貴福也向鄉里領導大吐了一番苦水。講述了自己生意失敗,遠走他鄉的經歷。酒過三旬,劉貴福突然夸下海口,上來就許諾養888只鴨子,這在珍珠泉還是首例。
劉貴福:“誰做事不想多掙點錢。你反正是養,養300只什么效益,養800只是什么效益。當時我想啊,一只利潤大約在50元 錢,300多只不才1萬元錢嘛。一年利潤,800只一年利潤不是4萬元利潤嘛。再說我養888只,領導一看,老劉挺有魄力,他也肯支持我啊。”
當地政府接納了劉貴福,并許諾劉貴福在養鴨上和當地村民享有一樣的優惠,一只鴨苗貼補3元錢,劉貴福只需付5毛錢。2003年初,劉貴福全家開始了在珍珠泉鄉的養鴨賣蛋生活。
劉貴福妻子:“天天吃咸菜,跟一個姓曹的村民借菜,人家沒借。”
劉貴福兒子:“全都靠天然采食,我們就不會養。在東北是純是喂飼料,在這邊為了達到天然,都是喂它菜什么的,怎么不會養呢,那樣他下蛋少啊。”
既然到了珍珠泉,就按照當地的養鴨規矩辦,可是劉貴福在珍珠泉屋無一間,地無一壟,喂鴨子的玉米、稻谷從哪里來?到了2003年6 月, 888只鴨子眼看著要短頓了。此時鴨子剛剛產蛋,如果就此斷頓,大半年的努力就將付諸東流。無奈之下,劉貴福硬著頭皮找到珍珠泉鄉政府,他要借錢。
珍珠泉鄉鄉長 孫平:“孫鄉長借2萬,我借2萬。敢借是因為他見效益了。98%的成活率。再有就是他的吃苦精神最感動我,和鴨子同吃同住。”
其實劉貴福不知道,珍珠泉政府平日已經派人暗中觀察劉貴福有一段時間了。98%的成活率,95%的產蛋率讓他們眼前一亮,這在當地 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記錄。就連當地的老百姓也開始注意起了劉貴福,他們最感興趣的是劉貴福給鴨子建的大棚,正是這個大棚才帶來了那么高的產蛋率。可這個大棚 就是東北冬季種蔬菜扣的塑料棚,在東北養鴨戶門也是靠這個保證鴨子冬季下蛋過冬的。就連當年拒絕借給劉貴福家青菜的曹—也開始登門請教了。
劉貴福:“感到好奇,他們好多人,我們蓋大棚,他們過來看。他們的產蛋啊頂多有一個瓦蓋上,四眼都通風,鴨子實際上它冷,它不說話,它不會說就,它冷它受不了,命能保住就不錯,它下什么蛋。”
劉貴福是來者不拒,有問必答。2005年6月,劉貴福的鴨子數量達到了近2000只,因為有了塑料大棚,鴨子冬季保證了產蛋率,珍 珠泉鄉逐漸有了7、8家養鴨戶規模也達到了800只以上。不知從何時起,當地人開始稱呼他劉老鴨 ,一傳十,十傳百,這個稱呼就叫開了。因為珍珠泉鄉的鴨蛋一直有統一的品牌,不愁銷路,占據著延慶的山特產品市場,所以劉貴福變的自信了,和村民的關系變 得融洽了。
可是2005年年末,兩個來東北老鄉的到來打破了劉貴福的小日子,也勾起了劉貴福心中的陳年往事。
劉貴福:“來了兩個人,是來要債的。我怕他們認為我是討賬的。”
顧客:“大桶的鴨蛋我們吃不完,我這個都得吃一個月。你那大桶的吃完不都不好了嘛。咸了。另外這個現吃,吃完這個再買不更好。”
北京人有食用鴨蛋的習慣,除了平時的食用,逢年過節精包裝的鴨蛋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居家食品。為了讓產品再上個檔次,2006年4 月,劉貴福又把精裝的鴨蛋打入了超市,保證了日常的銷量每天300多斤。從飼養到專賣店再到超市,截止2007年年初,在北京漂流了6年的劉貴福掙到了近 百萬元。
2007年10月20日,劉貴福來到了三妹和妹夫家,他是專門去還錢的,對劉貴福曾充滿了怨恨的夫婦倆,在 6年后見到劉貴福的那一刻一句埋怨的話也沒說。一個上午劉貴福走了10多家,把在老家的債務都還了。
下午,劉貴福來到了女兒家,外孫女放學了,劉貴福見到了女兒。而今劉貴福走在家鄉的路上,格外的輕松,再賺一個一百萬,成了他的下一個目標。
注: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