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我國傳統茶區一般是一年三熟或四熟的種植模式,而如今,在福建省安溪縣金谷鎮,一年下來,一片茶園最多能達到一年十熟,茶農獲益甚多。
安溪茶為什么一年能十熟呢?筆者日前走訪了福建省安溪縣新興的茶葉主產區金谷鎮。
眼下正是春茶火爆上市的季節,在金谷金東茶青市場里人聲鼎沸,來自四面八方的茶農茶商匯集在這兒進行交易。金谷鎮洋內村的茶農傅呈祥5月23日炒制出的黃金桂賣到了一個好價錢,1公斤賣了800元。他滿臉憨厚的對筆者說,“以前一年三熟或四熟,哪敢想一年能十熟?我們這幾年經常邀請省農學院、縣農業與茶果局專家及民間制茶能人陳雙算來舉辦科技培訓,傳授茶葉栽培管理和制茶技術,推廣使用茶樹專用肥和有機肥料,改良土壤結構,改造中低產茶園。茶葉科技含量的增加,促進了茶青品質的提高,這樣做出來的茶一年比一年香,價格一年比一年好,一年多賺幾萬元沒問題。”
一年十熟?茶農看出筆者的疑惑,熱情地解釋了茶葉現在一年可采摘十來批的緣由。原來是當地的茶農發揮金谷獨特的氣候條件,利用茶樹生產特點,延長茶葉生產采摘期,讓茶葉采摘避開雨季,并且充分發揮勞動力和機械設備的作用。
在金谷鎮,象洋內村傅呈祥這樣的制茶大戶還有很多。當地的茶農在旱地、山邊田等“望天田”種植鐵觀音、黃金桂等名優茶葉,三元片、五社片、金谷片等13個都村建立了千畝綠色茶葉基地,在走訪中,我們發現這里戶戶有茶種、家家有茶賣。
安溪人種茶、制茶,以茶為生、以茶為業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茶業是安溪縣的傳統特色支柱產業,在農民增加收入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安溪茶從一年三熟或四熟發展到一年十熟,給當地茶農帶來了無限商機。
在金谷鎮,茶葉栽培管理技術較高的茶農,從事茶園的開墾,茶樹的種植栽培,雇傭外地工人從事茶青采摘,他們以出售茶青為主要經營活動,即“種茶”不“制茶”。他們購置比較完整的制茶設備,采用制茶先進工藝,以出售高質量的茶葉成品為主要經營活動。這種“制茶”專業戶,在金谷鎮約800戶,占30%。經商能力較強的茶農,則從事采購成品茶葉到中國茶都或各地出售,以商貿交易為主要經營活動,這種“沒種茶制茶”卻“賣茶”的,全鎮約占20%。
在茶葉科技含量和茶青品質提高的同時,金谷鎮的三元、元口、金東、淵兜、蕓美等5個中心村的茶青交易市場,規范管理,吸引了周邊鄉鎮和鄰縣的大量茶青進入交易市場。
“茶農當天采摘茶青,當天制作茶葉,次日到中國茶都出售,即采即制即賣的市場直銷方式,加快了茶產品的流通,經濟效益十分明顯。金谷的茶葉賣到東南亞和歐美等20多個國家,茶價由原來每公斤20元~40元提高到現在的每公斤60元~400元,由原種植一畝糧食收入800元,提高到現在的一畝茶園收入近萬元,僅此一項農民每人增收達1500元以上,占其總收入的40%。”鼓足了農民的“錢袋子”,樂透了農民的“心窩子”。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