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大豆是葫蘆島市主要農作物之一,也是傳統作物。大豆既是蛋白質作物,也是油料作物。近些年大豆生產發展較慢,一直沒有大的突破。該文對葫蘆島市大豆生產現狀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1.大豆生產現狀。根據統計資料,1996~2005年,葫蘆島市大豆種植面積波動較大,徘徊在1.0萬~2.6萬公頃。其中,2000年最高達2.6萬公頃,2005年最低1.0萬公頃。種植面積超過2.0萬公頃,低于2.0萬公頃各有5個年頭。大豆種植面積占糧豆總面積的11%左右。大豆單產不穩,1999年單產最低,只有613.0kg/公頃;2004年單產最高,2603.6kg/公頃。一般情況下單產在1700~2100kg/公頃,處于遼寧省中下水平。
2.存在問題。(1)品種更新慢,部分品種使用時間長。大豆品種是常規品種,品種育成后往往應用多年,更新速度慢。現在葫蘆島地區大豆種植品種有10余個,基本上是鐵豐系列、遼豆系列、開育系列,有鐵豐29、鐵豐31、鐵豐35、遼豆15、遼豆16等。遼豆10、開育10等老品種。由于種植多年,種性退化,抗病性降低,導致產量不高。(2)密度過大。據調查,大豆有50%~60%的面積留苗多,密度大,大約在30萬~45萬株/公頃,嚴重超過適宜密度。其原因是傳統種豆方法下種播量大,120~150kg/公頃,出苗后不間苗。密度過大,造成枝葉郁閉,過早封壟,植株間通風透光不良,光合效率降低,導致大量花莢脫落,甚至出現倒伏現象,造成減產。(3)施用農肥少,施肥不科學。目前,大豆施農肥面積僅占20%~30%,隨種施化肥的面積80%左右,花期追肥只占20%左右。大豆幼苗期,當種子內含氮物耗盡,根瘤尚未開始固氮之前,植株可能出現短時間的“氮素饑餓期”,這時缺肥,抑制幼苗生長,對以后的根瘤固氮不利。在開花末期,大豆固氮量達最高峰,同時由于大豆體內氮化物開始大量流向種子,根瘤菌缺少碳水化合物的供應,固氮能力開始減弱,此時缺肥,對產量影響較大。(4)防治蟲害不及時。大豆蚜蟲、紅蜘蛛多數年份發生較重,由于防治不及時,有的根本不防治,被害植株嚴重時會造成莖葉蜷縮,生理機能被破壞,根條發育不良,植株發育陷于停滯狀態,分枝和莢數顯著減少,每年減產約占10%左右。大豆食心蟲是影響大豆產量和質量的主要蟲害,在生長后期,食心蟲幼蟲食害豆粒,造成蟲食豆,每年防治面積只有50%~60%。(5)規模化生產程度差。優質傳用品種沒有按區劃種植,不能形成規模化生產。高蛋白、高脂肪品種和一般品種混種、混收、混儲、混銷,商品豆品質差、雜質高。
3.發展對策。(1)選用高產優質良種,發揮其增產作用。優良品種是增產的主要原因。經農技推廣部門引種試驗示范結果,葫蘆島地區以遼豆15、遼豆16、鐵豐35、鐵豆37為主栽品種。(2)等距點播,確定合理密度。精細整地,抓住播種適期進行播種。最佳播期在4月25日至5月5日。大豆的合理密度是為了使大豆的個體與群體之間協調發展,使個體生產力與群體生產的矛盾在高產水平上統一起來,獲得最高的群體生產力,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狀況和管理水平來確定不同的密度。種植形式為清種,行距50cm,穴距21.0~26.4cm,每穴留苗雙株。根據試驗結果,遼豆15最佳密度為17.7萬株/公頃,遼豆16最佳密度18.9萬株/公頃,鐵豐35最佳密度16.2萬株/公頃。在生產上,依據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則,依品種特性,在一定范圍內自行調節。(3)科學施肥,滿足大豆對養分需要。大豆也是需肥較多的作物,對氮、磷、鉀三元素的吸收一直持續到成熟期。而其根瘤菌所固定的氮素只能滿足大豆整個生育期需氮量的1/3~1/2。所以要獲得高產必須適時適量增施氮肥,合理配合施用磷鉀肥,噴施微肥。根據多年試驗結果,科學的施肥配方如下:施腐熟的有機農肥1.5萬~2.25萬kg/公頃作基肥,用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50~187.5kg/公頃做種肥,在大豆初花期追施尿素45~75kg/公頃,初花期噴施鉬酸銨0.225kg/公頃。(4)及時防治蟲害。重點防治大豆蚜蟲、紅蜘蛛、食心蟲等蟲害。大豆蚜蟲一般在6月份發生,可用40%的樂果乳油50g拌毒土或噴霧防治。大豆食心蟲在8月上中旬是最佳防治時期,用80%的敵敵畏乳油100g制成“緩釋卡”50個,均勻掛在植株上,或用25%的敵殺死乳油噴施,均能達到防治目的。(5)實行區域化生產,推動產業化經營。大豆在作物結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民有種植習慣和積極性。一方面要建立玉米、大豆等合理的輪作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優質專用大豆生產基地,某一區域種植高油或高蛋白的品種,保證大豆質量等級。通過加工企業龍頭帶動,農戶種植相應專用品種,形成專用品種的區域化生產基地,從整體上提高大豆的市場競爭力。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