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落花落莢是影響大豆產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般的栽培條件下,每株大豆至少有100朵花,而最終形成莢果的一般只有20~30個,脫落率達50~60%,高的達70~80%。其中生理性脫落是主要原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氮肥施用不合理。氮肥施用量適當,能促進大豆根瘤菌的發育,增加單株固氮量,對提高大豆產量是有益的。如果盲目過量施用氮肥,不僅抑制固氮作用,而且往往造成大豆營養過度,植株徒長,郁避和倒伏,致使花莢脫落。
2、密度偏大。密度過大,植株擁擠,個體發育受阻,生長細弱,因而花莢脫落嚴重。
3、土壤濕度不當。土壤濕度大,透氣性差,致使豆葉卷曲發黃,豆根霉爛,引起花莢大量脫落:如果水分不足,會阻礙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影響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使植株萎蔫而停止生長,花莢也隨之脫落。
4、病蟲為害。花莢期遭受紅蜘蛛等的危害,也會引起落花落莢。
防止措施:
1、合理追肥。在大豆剛開花時,對土壤瘠薄地塊和生長瘦弱的豆苗,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可起到增花保莢作用;基肥苗肥充足、豆苗生長正常的不必追施氮肥,以防徒長。施用磷肥,可促使植株生長健壯,根系發達,根瘤多,積累營養物質多,有利于營養生長正常進行,同時還能促進生殖生長,加速花、莢、粒的正常發育。在開花期,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50~200克加水50~6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
2、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保證群體和個體協調生長、改善植株問通風透光、減少落花落莢的有效途徑。究竟每畝以多大密度為好呢?這應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瘦、播種遲早以及種植方式等情況來確定。在肥力水平高的地方,每畝應留苗1.2~1.8萬株;肥力中等的每畝留苗1.5~2.5萬株,肥力水平低的每畝留苗密度可比肥力高的增加1~1.2萬株。
3、及時抗旱排澇。花莢期是大豆生育最旺盛和需水最多的時期,此時氣溫高、蒸發量大,如遇天氣干旱,應采取,勤灌細灌的辦法,一般要灌水2~3次;每5~7天澆1次。大豆耐澇性差,被水淹沒過頂,即死亡,水淹到植株的某一部位,這一部位的腋芽就不能分枝和結莢,即使已開的花莢,也容易掉落。因此,要及時排漬,防止田間積水。
4、防治病蟲害。大豆花莢期主要有紫斑病、蚜蟲、豆莢螟等病蟲危害,必須勤加檢查,及時施藥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