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莖稈可栽培平菇、紫木耳等食用菌。油菜稈含碳源48%、氮源0.63%、礦物質5.71%,是栽培食用菌的好原料。湖南農業大學研究表明,用油菜稈栽培平菇、紫木耳,生物效率可達60%,采菇培養料含粗蛋白質17.75%,比油菜稈高12.77%;含粗纖維素15.4%,比油菜稈低26.6%,是優良的禽畜飼料。技術措施如下:
1、菌株
平菇類為P19號、僚加利亞側耳、佛羅里達平菇、鳳尾菇2號等,以保加利亞側耳鮮菇產量最高;紫木耳類為紫木耳1號、紫木耳2號均可,而以紫木耳1號鮮耳產量最高。
2、培養基
采用常規PDA培養基。其作法是:100毫升蒸餾水加20%馬鈴薯,再加2%瓊脂和2%葡萄糖,接種菌種一周后即可長菌。
栽培采用麥粒培養基的作法:將小麥子粒浸泡,煮l0分鐘,瀝干后加石膏粉2.5%。用以上斜面菌種接種,3~4周后可長菌。
油菜稈栽培料配方:保加利亞側耳栽培料,油菜稈碎片72%、油菜稈粉10%、麩皮15%、白糖1%、過磷酸鈣1%;紫木耳2號栽培料,油菜稈碎片85%、麩皮10%、玉米粉3%、白糖1%、過磷酸鈣1%。油菜稈處理方法:將油菜稈切成4厘米長左右碎片,用0.5%的石灰水加0.1%市錳酸鉀浸泡10小時左右,撈起用清水沖洗至pH2~8,擰干至手握不滴水,撒松后,拌入油萊稈粉、麩麥、玉米粉、磷肥和白糖。培養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手緊握指縫伺有水溢出)。
3、栽培方式
保加利亞側耳可采用壓塊生料栽培,菌種大小為25厘米×20厘米×10厘米,每塊菌磚折于料1.5千克左右,壓緊后每隔8厘米打洞至底(洞直徑1.5厘米),用麥粒菌種填滿洞穴,用種量為干料量的8%,接種后用薄膜將料塊包好,按常規栽培方法管理。每采收一批菇后,整理料面,清除老菌絲,用玻棒每隔10厘米打洞,放入1%白糖和0.2%尿素溶液中浸泡1分鐘,然后用薄膜包好料塊,令其再出菇。紫木耳可采用袋式塑料栽培。
4、關鍵技術
補充氮源:油菜稈含碳素多,氮素含量很低,碳氮比(C/N)為70:1,必須添加麩皮、米糖或玉米粉等含氮物質,補充氮源,調整油菜稈碳氮比值。此外油菜稈的碳素大多以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大分子化合物存在,要經過食用菌菌絲產生胞外酶分解后,才能吸收,利用較慢,不能滿足菌絲快速生長的要求。因批,在油菜稈培養料中加少量白糖,作為食用菌初期的的補助碳源,有利于菌絲的繁殖和對其他碳源的利用。
原料粗細比例:油料稈培養料粗硬,空隙大,失水快,不利于菌絲生長,在配制培養料時,應加10%左右油菜稈粉作填充料,并壓緊培養料,便于菌絲食料發菌。
原料處理:油菜稈質地堅硬,表皮有一層蠟質,難以為菌絲分解利用,應切碎錘爛使成片狀,再用石灰水浸泡,破壞表面蠟質,軟化、殺死病蟲雜菌,然后進行栽培,有利于菌絲酶的活化,促進大分子碳素的分解。
培養料水分:油菜稈外殼粗硬,但內部組織松散,似海綿狀,吸水性強。因此,油菜稈浸泡后,應輕微擰干內部水分,否則料過濕,接種后菌絲生長停滯,“不吃料”。油菜稈培養料疏松彈性大,保水性差,失水快,易干燥,因此每次采菇后,用玻棒打洞浸水,補充養料,提高水分含量,有利于再出菇。
菌株選擇:油菜稈培養料結構松散,原料粗硬,因此應選擇氣生型菌絲和爬壁能力強的菌株,其分解纖維素能力強,發菌快,菌絲粗壯,產量高。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