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癥狀又稱偽黑穗病、綠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稱“豐產果”。該病只發生于穗部,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內形成菌絲塊漸膨大,內外穎裂開,露出淡黃色塊狀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內外穎兩側,呈黑綠色,初外包一層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綠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兩側生黑色扁平菌核,風吹雨打易脫落。河北、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稻區時有發生。
病原Ustilaginoideaoryzae(Patou.)Bref=U.virens(Cooke)Tak.稱稻綠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座6-12×4-6(μm),表面墨綠色,內層橙黃色,中心白色。分生孢子梗直徑2-2.5(μm)。分生孢子單胞厚壁,表面有瘤突,近球形,大小4-5(μm)。菌核從分生孢子座生出,長橢圓形,長2-20mm,在土表萌發產生子座,橙黃色,頭部近球形,大小1-3mm,有長柄,頭部外圍生子囊殼,子囊殼瓶形,子囊無色,圓筒形,大小180-22μm,子囊孢子無色,單胞,線形,大小120-180×0.5-1(?!m)。厚垣孢子墨綠色,球形,表面有瘤狀突起,大小3-5×4-6(m)。有性態為ClavicepsvirensSakurai稱稻麥角,屬子囊菌亞門真菌。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以落入土中菌核或附于種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翌年菌核萌發產生厚垣孢子,由厚垣孢子再生小孢子及子囊孢子進行初侵染。氣溫24-32℃病菌發育良好,26-28℃最適,低于12℃或高于36℃不能生長,稻曲病侵染的時期有的學者認為在水稻孕穗至開花期侵染為主,有的認為厚垣孢子萌發侵入幼芽,隨植株生長侵入花器為害,造成谷粒發病形成稻曲。抽穗揚花期遇雨及低溫則發病重。抽穗早的品種發病較輕。施氮過量或穗肥過重加重病害發生。連作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如南方稻區的廣二104,選271,汕優36,揚稻3號,滇粳40號等。北方稻區有京稻選1號,沈農514,豐錦,遼粳10號等發病輕。(2)避免病田留種,深耕翻埋菌核。發病時摘除并銷毀病粒。(3)改進施肥技術,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淺水勤灌,后期見干見濕。(4)藥劑防治。用2%福爾馬林或0.5%硫酸銅浸種3-5小時,然后悶種12小時,用清水沖洗催芽。抽穗前用18%多菌酮粉劑150-200g或于水稻孕穗末期每667m2用14%絡氨銅水劑250g稻豐靈200g或5%井岡霉素水劑100g,對水50L噴灑。施藥時可加入三環唑或多菌靈兼防穗瘟。施用絡氨銅時用藥時間提前至抽穗前10天,進入破口期因稻穗部分暴露,易致穎殼變褐,孕穗末期用藥則防效下降。此外也可用50%DT可濕性粉劑100-150g,對水60-75L,于孕穗期和始穗期各防治一次,效果良好。也可選用40%禾枯靈可濕性粉劑,每667m2用藥60-75g,對水60L還可兼治水稻葉尖枯病、云形病、紋枯病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