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學名Oulemaoryzae(Kuwayama)屬鞘翅目,負泥甲科。俗稱背屎蟲、豬屎蟲。主要分布在東北及中南部稻區。
寄主水稻、茭白、粟(谷子)、小麥、玉米、李氏禾、蘆葦、堿草等。
為害特點成、幼蟲食害葉肉,殘留葉脈或一層透明表皮,受害葉上出現白色條斑或全葉發白枯焦,嚴重時整株枯死。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3.7―4.6mm,寬1.6―2.2mm,頭、觸角、小盾片黑色,前胸背板、足大部分黃褐色至紅褐色,鞘翅青藍色,具金屬光澤,體腹面黑色,頭具刻點,觸角長達身體之半,前胸背板長大于寬。小盾片倒梯形,鞘翅上生有縱行刻點10條,兩側近平行。卵長0.7mm左右,長橢圓形,初產時淺黃色,后變暗綠至灰褐色。幼蟲體長4―6mm,共4齡;頭小,黑褐色,腹背隆起很明顯,幼蟲孵化后不久,體背上堆積著灰黃色或墨綠色糞便。蛹長4.5mm左右,蛹外包有白色棉絮狀繭。
生活習性年生一代,以成蟲在田埂、渠邊、塘附近背風向陽處越冬。翌春,越冬成蟲先在禾本科雜草上為害,4月下旬至5月上旬,當水稻等秧苗露出水面時,即遷移至水稻上為害,把卵產在葉面近葉尖處,少數產在葉背和葉鞘上,卵聚產,一般2一13粒排成2行;初孵幼蟲多在心葉內為害,后擴展到葉片上,幼蟲怕光,喜歡在早晨有露水時為害,晴天中午藏在葉背或心葉上,末齡幼蟲把屎堆脫去,分泌出白色孢沫凝成繭后化蛹在繭內。5月下旬一6月上旬進入幼蟲化蛹盛期,以成蟲于8月上旬后越冬。雌成蟲壽命309―328天,雄蟲245―277天。成蟲交尾適溫16―22℃,相對濕度80%,雌性能重復交尾,雄性則不能。第1次交尾時間9―16時,第2次18―23時,日均溫高于15℃開始產卵。
防治方法(1)幼蟲始發后把田水放干,撒石灰粉,然后把葉上幼蟲掃落田中,也可在早晨露水未干時用苕帚掃除幼蟲,結合耕田,把幼蟲糊到泥里有效。(2)在幼蟲1、2齡階段噴灑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5%愛卡士(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1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75L。隔10天左右1次,視蟲情防治1次或2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